“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7月31日,记者刚走进成都华西小学,远远就听到孩子们稚气的歌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进到教学楼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师正在教孩子们下军棋。他在告诉孩子们军棋规则之前,先带着教室里的十几个孩子学唱一首军营歌曲,感受军营气氛。学校正放暑假,怎么会有老师在给孩子上课?原来这是成都华西小学社工站举办的暑期校园活动。
作为成都市学校社会工作示范点的成都华西小学社工站,2013年5月入驻华西小学后,成为了我省第一个学校社工站,面向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庭。
对学生:兴趣小组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开学即将上五年级的彭诗诗(化名),正在手工课上用彩砂制作一副美丽的风景图。她的父母亲老家在外地,现都在电脑城做销售。她告诉记者,以前暑假父母上班没人管她,自己被锁在家里做作业,而这个假期她不再孤单了。“这次报名参加了手工小组、棋类小组和唱歌小组,每次活动的时候都和同学们们在一起。”
从7月1日起,华西小学社工站的暑期活动已进行了整整一个月,每周一到六的上午9点到11点30分,都有很多像彭诗诗这样的同学聚在教室里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设了手工、棋类、心灵成长、学习、书法、绘画、国学、舞蹈、歌唱9个兴趣小组,目前已有695人次参加了社工站的暑假活动。
“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要钱,孩子们想来都能来,但这里可不是补习班。”华西小学社工站志愿者孟舒雅告诉记者,小组活动开始前,同学们互相熟悉后,要自己讨论制定小组契约,并在活动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补习班、托管班没有的内容。”
对家长:举办“亲子教育”系列讲座
成都华西小学校长魏虹介绍,该校700多学生,外来务工者子女比例近七成,其中家长大多数是在电脑城工作或者在附近农贸市场卖菜,他们平时大都与孩子接触时间有限,如何安排孩子们暑期生活成为家长们“抠脑壳”的大问题。
“如果没有这个活动,可能他每天都在家里玩电脑吧。”在电脑城做销售的曹女士说,儿子开学将升入六年级,学校社工站开展的暑期活动解了燃眉之急,“每天送儿子到学校,我们上班就放心了。”
成都华西小学社工站由成都市民政事务中心和成都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是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级补助项目。今年暑假活动,社工站有专、兼职社工6人,还有数名大学生志愿者、家长志愿者、高校老师等112人次参与服务,相当于1名老师关照6名学生。
社工站还针对家长举办“亲子教育”系列讲座。7月15日下午,社工站邀请到四川大学心理应用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儿童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赖明会老师与家长面对面,就亲子关系建立方法、亲子关系改善与沟通技巧等话题,为家长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家长们就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等问题与讲师进行了交流沟通。魏靖(化名)的妈妈说,“与老师交流,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娃娃,学会尊重孩子。”
对学校:培养发展专业社工
“社工站的老师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和服务对象,同时面向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努力搭建‘学校—家庭—社区’沟通桥梁。”魏虹说。
作为成都市学校社会工作示范点、我省首个学校社工站的成都华西小学社工站,如何从一家做到多家,覆盖更多学校?
“华西小学社工站正在探索帮扶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树立起标杆之后,可以从政策层面推动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和服务体系。”华西小学社工站负责人朱国红老师说,希望来自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的孩子们能很好地融入到城市,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样学习和成长。”
成都市社会工作者学会副秘书长王惠芳认为,有几种方式可以让学校社工站实现无缝连接:一是通过政府社会工作示范项目或者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提高社工站的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二是可在学校内部培养社工,中小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发展成为社工,逐步实现一校一社工;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工工作,如提供资金、人力和物资支助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