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脾气不太好,有点担心她跟室友处不好关系。”
“医生说我们家老人时日无多了,真不知道最后这段时间该怎么做好。”
“我最近来探望父亲,他都不认识我了。以后会越来越厉害吗?”
…………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楼层护士长经常会收到家属的咨询。在经过初步预判之后,护士长会问家属是否需要中心社工提供帮助。中心已将社会工作融入养老服务全过程。
创新岗位设置,明确养老社会工作职责
“护士长,我这个手机怎么把屏幕上的内容保存下来?”
每天,到楼层护理站找人帮忙解决“手机难题”的老人着实不少。社工发现这一现象之后,专门组织培训,教老人手机的操作方法。“参加课程后,我都可以跟儿子视频了!他还夸我厉害。”王奶奶说,下次上课她要叫上老伴,让他也学会手机操作。
关注老人细微的实际需求,才能将社工服务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推动老年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中心坚持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工作理念,在护理区域专门设置驻点社工岗位,驻扎服务一线了解服务对象需求。
2021年,《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关于推进养老社会工作发展的方案》出台,发动全体人员主动融入社会工作助推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并以制度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专职驻点社工的工作职责和服务规范。
2016年以来,中心持证社工人数从7人发展到了20人,随着专职驻点社工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社工与护理的有机融合实现了“1+1>2”的效果,切实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养老环境。
安宁疗护陪伴老人最后一程
如果老人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作为家人,怎样给老人一个温暖而又没有遗憾的告别呢?
入住老人陈爷爷经过医院诊断只剩下3个月的光景。中心根据陈爷爷及其家属的意愿,将他接回中心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社工在征得老人及家属的同意后,为陈爷爷提供了临终关怀服务。”中心芸汐工作室负责人秦芸解释说,这是安宁疗护项目接收的第30位老人,临终关怀专业社工服务的目的就是为老人消除或减轻病痛带来的苦痛,切实提高老人生命临终期生活质量,陪伴他们从容、安详、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中心医务人员每天关注陈爷爷的用药情况及身体状态;护理人员时刻陪伴老人左右,提供护理服务;社工每周定时走访,与陈爷爷及家属交流沟通,观察爷爷的情绪状态与精神面貌,舒缓他因为病痛所带来的情绪问题;链接社会机构定时提供“灵性关怀”服务;营养师配合医护团队,提供科学饮食方案。
截至目前,老年人安宁疗护救助服务项目服务个案36人,得到了家属的一致肯定。
认知症照护守护老人爱的记忆
“李奶奶(化名)已经快半个月没有洗澡了,他们家里人也劝说了好几次,都没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中心智媛工作室的负责人曹媛接到消息后,立即给李奶奶做了认知评估。
果不其然,李奶奶患有轻度认知障碍。于是,智媛工作室便接手了李奶奶洗澡这件事。
“为了让李奶奶放下防备,我们并没有马上提供助浴服务,而是先进行了抚触疗法,舒缓她的紧张情绪,并辅助播放轻音乐,跟随着她的记忆进行互动交谈,慢慢建立起情感联系。”曹媛说。因为有了前期的情感铺垫,她们才顺利地完成了这次任务。家属心中的担忧也终于放下了。
截至目前,智媛工作室已经面向杭州市范围内的认知症老人、家属和照护者服务2318人次。今年,该工作室更是升级服务内容,链接社会资源,与浙江省大爱老年事务发展中心达成合作,面向机构及社区认知症老人开展非药物干预治疗10场,累计206人次参与。开展活动提升认知症老人的理解力、观察力、专注力、语言表达力等,延缓认知症进程。邀请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医疗机构、职业院校、法律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向杭州市有需要的认知症老人、家庭及照护者开展培训课程11场,累计1105人次参与,助力认知症服务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扎实开展老年社工督导
“中心坚持空间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嵌入的理念,依托公办养老机构人才、专业、项目优势,下沉一线、服务社区,主动对接拱墅区小河街道长征桥社区阳光老人家社工站,为社区老人提供专业、优质、规范的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赵胡明表示,这不仅弥补了基层社工人才紧缺、老年社会工作基础薄弱的短板,也进一步夯实了老年社会工作的基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心派驻3名省级社工督导、3名市级督导助理,协助小河街道社工站建设,运用咨询式督导和师徒式督导交错并行的督导机制,建立“选拔-培养-管理-评估”专业督导体系,面向小河街道专业社工,就他们在老年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服务技巧等开展专业督导,提出专业化服务策略,提升社区老年社工服务专业化水平。
接下来,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老年社会工作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发展,持续探索“养老+社工”的服务模式,打造老年社会工作品牌,为老人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