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莹) “这些天疫情形势严峻,你多加小心,少出门,别带着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玩……”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发生后,李红梅赶紧拿出手机,给自己社区戒毒服务对象发了条信息。这种随时随地的关心已经成了李红梅的习惯,她也用自己的真心敲开了社区戒毒人员的心门。在6月23日召开的全国禁毒工作表彰会上,北京禁毒社工李红梅成为全国100个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之一。
一提起吸毒人员,很多人都会心生畏惧,唯恐避之不及。而41岁的李红梅做禁毒社工却是自己的选择。2017年7月,昌平区面向社会招聘禁毒社工,当时在社区做综治工作的李红梅觉得,这是份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帮助那些失足者,于是就报了名,成为全区32名禁毒专职社工之一,驻守天通苑南街道。
社区戒毒人员赵刚(化名)是李红梅做禁毒社工后的第一个管理对象,还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社区戒毒人员必须定期到户籍地街道报到、谈话,并接受尿检,可赵刚却没把这些规定放在心上。2018年3月,赵刚的户籍从外区转入天通苑南街道后,李红梅给赵刚打了几次电话,让他来签署社区戒毒协议,可赵刚满口答应却一次次放李红梅鸽子。李红梅心里着急,生怕赵刚脱离管控再沾毒品。她从赵刚的资料中找到了家庭地址,也知道了他还有个孩子。李红梅直接登门去赵刚家,希望家人能做做赵刚的工作。
门打开时,家里只有赵刚母亲一个人,李红梅怕刺激老人,只问了问赵刚的情况,没直接说明来意。当听说赵刚这几天一直没着家,李红梅从老人的眼神里看出了失落。第二天,李红梅又给赵刚打电话,告诉他母亲很担心他,希望他忙完手头的事就回家。赵刚一下子火了,说他母亲有心脏病,威胁李红梅如果再去他家就对她不客气。自此,赵刚再也不接李红梅的电话。
“我也较上劲了,无论怎样,我必须要找到他。”李红梅心想,打电话不接,发短信总能收到吧?于是,她隔三岔五就给赵刚发信息。变天了,就提醒赵刚“多穿衣服别感冒”;平谷的大桃熟了,李红梅就问赵刚:“我妈做的桃罐头带给你尝尝吧?”
虽然李红梅的短信一个也没得到回应,但她仍旧执着地像朋友一般嘘寒问暖。终于有一天,赵刚打来了电话,主动要求到社区签协议,接受社区戒毒。
第一次见面,赵刚带着敬意跟李红梅调侃说:“你怎么这么执着呢,我都服你了!” 李红梅笑了笑,说:“这是我的责任。我希望你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你有老妈、有孩子,肩上的担子不轻呢。你想给孩子做个怎样的榜样呢……”李红梅的一番话说进了赵刚的心里。
这之后,俩人加了微信,没事就聊聊天,李红梅也能随时了解对方的状况。得知赵刚有什么烦心事,李红梅就第一时间开导他,帮他解忧。
在赵刚生日的时候,李红梅亲手做了个蛋糕为他送去祝福。赵刚十分意外,他感动地说:“你没戴有色眼镜看我,拿我当朋友,这份情谊我记下了,我一定会戒掉毒瘾……”赵刚的毛发检测显示,他确实没再沾毒品,李红梅的心里踏实多了。
“在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他们就像‘普通病人’一样,需要我们的关怀、帮助和鼓励。”李红梅说,这也让她对禁毒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意义就是为吸毒人员铺就一条回归路。我能做的就是拉回一个是一个,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只要用心,就没有敲不开的门,也没有走不进去的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