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聚焦”引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2021-03-24 10:15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宁夏儿童福利院成立于1996年,承担着全区孤弃儿童的养护、医疗、康复、教育、社会服务等工作。近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瞄准儿童生存需求、权益需求、发展需求,在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实现最优质的儿童福利资源和管理服务模式向更多的困境儿童延伸,走出了一条攻坚克难、破茧蝶变、转型发展之路。

宁夏儿童福利院成立于1996年,承担着全区孤弃儿童的养护、医疗、康复、教育、社会服务等工作。近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瞄准儿童生存需求、权益需求、发展需求,在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实现最优质的儿童福利资源和管理服务模式向更多的困境儿童延伸,走出了一条攻坚克难、破茧蝶变、转型发展之路。

聚焦党建引领

打造典范儿童福利院

“党建+机制”促优势辐射。将抓好党建工作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省级儿童福利院自身资源优势、设施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辐射优势,坚持一流理念、一流团队、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发展目标,推动建立全区“辐射式”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指导、“嵌入式”残障儿童医疗康复服务、“融入式”孤弃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开放式”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服务四大工作机制,补齐发展短板,突破发展局限。

“党建+平台”促服务提档。将抓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针对专业人才欠缺、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范围狭窄,工作服务模式传统、服务机制不完善等发展弱项,秉承“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服务理念,突出儿童发展需求,打造专业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管理、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大龄孤弃儿童创业孵化四个平台,在全国儿童福利领域探索经验、树立示范、培植亮点。

“党建+品牌”促创先争优。大力实施“三强九严”工程,把抓好党建与突出打造“爱心服务、爱心党建”品牌相结合,强化学习教育铸党魂,业务精湛比赶超、文明创建聚人心,实现了党的建设与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双赢”。

聚焦人才优势

打造管理服务一流专业团队

“多元化”岗位开发集聚人才洼地。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开发设置与职称聘任挂钩制度,积极推进人才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成立省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儿童医疗康复中心、家庭寄养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组建由医师、护师、治疗师、特教老师、社会工作师组成的跨专业队伍,构建起儿童养护照料、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社会工作等多专业并驾齐驱的人才队伍格局。

“专业化”人才引进激发内生活力。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完善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考、脱产培训、定向选调、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创造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在竞争中寻求施展才干的机遇,让专业技术人才有为有位。目前,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从2012年前不足20%提高到85%,涵盖医疗卫生、特殊教育、社会工作等多个专业领域,有力保障了孤弃儿童得到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一体化”素质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将专业技术培训纳入全院职工教育培训总体计划,采取业余和脱产、外培和内训、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形式,积极培养业务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建成拥有1名国家二级专业技术职称、20名高级和90余名中(初)级职称的雄厚专业技术力量,培养造就一批真才实学、动手能力强、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聚焦标准化管理

打造转型发展服务新模式

推行标准体系引领。把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紧跟儿童福利发展的学术前沿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投入,制订工作方案,组建专业队伍,加快标准研制,建立“宁夏儿童福利院标准体系”总体框架,颁布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儿童福利机构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规范》等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服务方法和服务流程,以专业化促进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提升专业化服务。

推行业务流程管理。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推行4D6S现场标准管理,构建了“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岗位要求”四大标准体系154个院级标准,实现了儿童养育照料、医疗护理、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家庭收养寄养、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服务领域全覆盖。科学设计工作流程,让标准指标更明确、可执行,让服务内容更清晰、可操作,让服务质量更优化、可评价。

推行专业社工服务。探索以社会工作为主导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积极争取设立社会工作部,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32名职工取得职业资格。专业社工一对一从儿童“入院登记、需求评估、服务计划制订、落实服务计划到跟进服务、结案评估”全方位开展个案服务,实现了工作理念、工作关系、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的“四个转变”。

聚焦社会低收入人群

打造开门办院服务基层平台

推进服务对象向院外困境儿童延伸。大胆尝试服务对象拓展,积极推进社会化关爱,针对机构内特殊儿童群体,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服务,为市(县)儿童福利机构做出行业精品展示与示范。针对社会散居孤儿、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儿童以及服刑人员子女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将服务对象从机构内向机构外延伸,使其在儿童福利机构得到很好的养育、医疗康复救助、特殊教育和服务保障,减轻了低收入家庭经济负担,解决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

推进康复救助向农村延伸。聚焦农村残障儿童,紧盯生活、康复需求,积极筹集资金,坚持靶向治疗、综合施策。着眼解决低收入家庭残障儿童之所需所盼,全面下移工作重心,延伸基层服务,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理念和方法引入残障儿童康复服务中,制定了入户筛查、需求评估、康复治疗、母亲培训、跟踪回访“五位一体”的康复服务流程,实施低收入家庭残障儿童免费康复救助和残障儿童母亲免费康复培训计划,真正实现“康复一个孩子、解困一个家庭”的目标。

推进大龄孤弃儿童向创业就业延伸。积极争取支持,建立了大龄孤弃儿童创业就业实训基地。通过与区内外品牌商业企业和慈善组织合作,开设了“爱心超市”“烘焙制作中心”“商业物流中心”“手工编织中心”等创业平台,为大龄孤弃儿童建立开放式的青年公寓,为他们提供走向社会前的过渡安置。组织大龄儿童开展就业前技术培训,丰富社会经验、提升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树立自信心,为40多名18岁以上的大龄孤弃儿童提供支持就业、孵化就业、庇护就业,实现与学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杜 勇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