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街道“全科社工”接管“小巷总理”台账

2015-09-25 11:09   扬州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去年街道建立社区“四位一体”组织架构,今年又探索建立“全科社工”、购买服务等功能模式,这些举措让“小巷总理”从往日繁杂的评比和台账中抽身而出,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探索社区该怎么自治。

再过几天,扬州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盛典。最近,竹西街道安平社区主任刘莲忙着安排文体队准备参加城庆活动,组织社会组织为老人们提供日间护理服务。而在过去,她这个主任可不是“自由身”,社区1万多人,大事小事一箩筐,一刻也闲不下来。

把社区主任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的,是街道的“全科社工”。年初,竹西街道打破条线窗口固有格局,升级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3个全科服务窗口,每名“全科社工”负责5大类40多项服务。这一支“全科社工”队伍面向全街道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竹西街道办事处主任朱义东介绍说,去年街道建立社区“四位一体”组织架构,今年又探索建立“全科社工”、购买服务等功能模式,这些举措让“小巷总理”从往日繁杂的评比和台账中抽身而出,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探索社区该怎么自治。

“过去有一个说法,叫‘一本台账压垮小巷总理’,居民家庭申请低保、残疾人救助康复、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卫生保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上级派下来的,居民找上门的,全甩给社区了。”安平社区主任刘莲一脸无奈地说,“该做的”我们做了,“不该做的”我们也做了,一年忙到头,不知忙了啥。

竹西街道成立于2014年,行政服务条线人手原本就不够,有的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岗位还设了a、b角。今年,街道决定上移社区部分行政事务性工作,将民政残联、计生卫生、劳动保障等便民服务项目全部归类到街道,开通面向群众的3个全科服务窗口。考虑到一些居民办事的老习惯,在社区仅设一个过渡性的工作站。

“我们从全街道抽出了7名熟练掌握条线业务的全科社工,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社区工作站只需做好后台事务、办事提醒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文介绍,自今年5月正式运行以来,“全科社工”共接待群众2000多人次,帮办、代办事项近1000件。居民倪郁华说:“过去办个事、盖个章,社区、街道两头跑。现在,只要进一个门,就能把事情办妥了。”

社区干部从台账堆里解脱出来,还能干啥?据介绍,街居行政资源整合后,社区实行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组织架构,“盖公章”、“戴红臂章”的事务被剔出来了。社区负担减轻了,新的工作是走门入户,进入群众家里问需求,从百姓诉求点中制订服务项目,设计年度工作重点。

现在,竹西街道在每个社区都设置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设家庭部、长者部、青少年部、义工部、特色部五个单元,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刘莲说:“这些服务项目全部是由我们走门入户收集民意、根据居民需求轻重缓急设计的,上报到街道后,由街道确定重点项目。”

据介绍,竹西街道没有大包大揽为民办实事项目,而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确定年度重点项目,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向具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社工)购买服务。今年,街道拿出20万元,或直接出资、或以奖代补、或定向评选,向社会组织(社工)招标,购买他们在教育、养老、助残、救困、维权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街道还邀请专家对项目成效进行审核,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通过审核、测评“双关”的,全额向社会组织(社工)发放服务经费。

最近,“省十大法治人物”何春涛公益法律咨询调解,“圆梦义工联盟”张德斌为老人理发、修脚,纪晓星的“社区文化营造”,吴金东的“困境儿童社会纾解干预”,卜红忠的“邻里酒席中心”等12个项目,顺利通过专家居民听证会听证,其中53名居民代表评分权重达到50%,平均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去年,竹西街道作为全省城区街道的唯一代表在省政府创新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今年又在全市社区建设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