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2016-09-29 15:3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立足社区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基于社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探索社区为老服务的模式。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了解特殊老年群体的需求、志愿结对提供为老服务、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关注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

一、背景介绍

B街道Y社区辖区面积0.21平方公里,住户2026户,常住人口6026人,其中辖区内户籍人口 1433户 4457人;外来(流动)人口 593户 1569人。Y社区属于老旧小区 ,老年群体比重较大,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数量偏多。从而相继衍生出系列问题,如就餐问题、照料问题、情绪问题。同时,该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小区没有供居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

为实现居民自治,Y社区居民形成了8个社会组织——社区医疗计生宣传组、社区姐妹之友、社区环境治理小组、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社区治安民事调解组、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队、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这8个社会组织,在社区内发扬基层民主自治,积极实现社区事务上传下达的效果,以及收集民意并自主地向有关部门寻求解决办法,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和赞扬。但是,8个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开展活动较少,未能发挥社会组织的应有水平。

Y社区共有18名社区工作者,其中4名具有社工师资质,7名具有助理社工师资质。根据以上情况,Y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经过多次商讨、协议,确定了以“建立社会组织稳定资本、完善社会组织自治功能、增强社会组织领袖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内部互助、共创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者技巧、链接社区周边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领袖人物”为手段,助推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的成长壮大,探索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居民的民主自治,解决居民关切问题,促进社区软实力的提升。

二、案例分析

社区发展模式是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该模式对社区硬件环境建设和社区中的人发展双重目标并重,而且认为社区发展中的人的能力提高、公德意识的培养、社区归属和认同的培养比简单的物质环境建设更为重要。

具体说来,Y社区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面临着诸多问题:独居老人无子女照顾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闲暇时间较多,不希望外出,社会交往较少,缺乏精神慰藉;失独老人行动不便,吃饭、购物、去银行、看病都有问题;另外,社区老人众多,退休后时间充裕,对精神文化活动需求迫切,但是社区内缺乏可用的活动场地及活动组织者。因此,社区工作者需要在此模式的基础上,融入该社区的自身元素,通过整合资源、调动居民、培育领袖等方式开展服务,从而实现预期目标。

Y社区已存在八个居民自治组织,其中,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在成立后,为居民的生存、生活环境改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没有对居民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使得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因此可见,社区和组织在其“软实力”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为促进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等自治组织的发展,社区工作者应围绕“调研并满足居民的切身需求,培养组织领袖的能力建设、调动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开展服务。

三、服务计划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多类型多层次相结合。在服务过程中,不仅关注社区邻里关系的发展,还关注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培养等方面。把互助自助社区精神的培养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相结合,实现社区居民真正意义上的自治,推动和谐文明社区的建立和发展。

1)工作目标

(一)短期目标

1、增加空巢老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拓展老人的社交网络,使他们主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缓解甚至根治他们心理上的空虚感、孤独感、焦虑感、抑郁感,使老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2、以社区为依托,使独居老人身边有人照顾,组织社区工作者及社区内的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

3、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让老年人能进行日常的自我保健及延年益寿。

4、开辟活动场地,培养社会组织领袖 ,招录活动成员,让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定期开展活动。

(二)长远目标

1、整合社区资源关爱老年人,进一步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的心声向社会传达,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些特殊群体,让老人的需求被社会正确认知和重视。

2、希望能够探索和完善关爱老年人的保障机制,为老年人的身心保障问题提供经验和新思路,为达到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构建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出一份力。

3、通过科技文娱活动队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开展形形色色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让居民对社区本身的历史及文化内涵有进一步和深层次的了解。以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关注度为基层,衍生出对社区的荣誉感,进而派生出对社区的归属感。

2)工作内容

(一)加强保障工作

1、落实老年人优待工作:Y社区将社区内55岁及以上的居民建立数据录入档案,为社区内所有符合办理条件的老人,及时办理60岁老年人优待证、65岁老年人优待卡、80岁老人的爱心卡及90岁老人的高龄津贴等优待工作。

2、建立老龄及空巢老人档案:建立的详实健全老龄人档案,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老人的兴趣爱好等情况,并对于社区里孤老、退休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困难老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这些老年人的弱势群体做到本上有登记,心中有数。

3、进行志愿者登记工作:广泛发动辖区及附近居民,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做好志愿者登记工作,详细记录每个志愿者的特长、兴趣爱好、可利用时间及服务意向等等。

4、做好老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争取为每位急需帮助的老人找到至少一名志愿者,并结成稳定的对子,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的服务。

5、联系辖区内或附近有文艺特长的老人,成为科技文娱队的领袖,招录文娱队的活动队员,并解决没有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的困难,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二)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服务形式

1、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里,社区开展慰问走访活动。

2、与老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和老人的子女们取得联系,请他们多关心老人,能够经常来看望他们。

3、请专业医务人员举办健康讲座,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为老人讲述虚假广告的危害,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身体保健信息,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广告中的保健品,同时通过对电子屏、社区橱窗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

4、对于失独、独居、空巢老人,跟进服务,办理救济金的申请,以缓解其生活及手术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

5、结成困难老人帮扶对子后,动员志愿者和邻居帮助老人,定期采用电话或上门访问的方法,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并为一些特殊老人安装紧急呼叫系统。

6、根据不同居民的不同需求,组建秧歌队、广场舞队、合唱队、棋牌队等等,满足不同居民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追求。小组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社区工作者在活动过程中挖掘社区领袖,从而对领袖的能力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有效利用社区自身资源、社会公共资源来以实现最小成本的效益最大化。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调研访谈及需求评估阶段

社区工作者通过社区漫步、小型座谈会、入户访谈、需求问卷调查等方式,在楼门长、居民代表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周边资源开拓、居住群体及生存现状等方面举行了解,从而对居民的需求进行评估。

核实摸清辖区内老人的基本情况,做好前期分析和整理工作,包括独居老人的生活地点和联系方式,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以此策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责任,全面启动“关爱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帮扶活动,并动员志愿者,争取加大开展更多的结对帮扶工作。

分门别类记录社区居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并结合社区资源,联系小组活动负责人,组建不同的活动队伍,开辟活动场地,向街道申请活动经费,并制定相应的活动准则,尽量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居民的不同需求。

二、实施阶段

(一)关注特殊群体

1、走访送温暖活动,问候探望空巢老人。主要通过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家访的方式,看望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和解决空巢老人的心声,到空巢老人家中或在社区活动场所陪同聊天,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抚慰,引导老人建立一个积极愉快的心境。

2、给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医护服务。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送医送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等。

3、关怀居民文化生活,帮助生活困难、身体残疾的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理发或帮助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采购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等,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的温馨气氛。

4、按照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的各个活动小组的活动章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摄影、合唱、舞蹈等等活动。

5、为确保活动的长期性,社区工作者在开展系列活动时,将注重挖掘社区领袖并培育其领导、组织等能力,帮助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队伍、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的成长壮大。

(二)链接社会资源

Y社区以老年群体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健康指标每况愈下,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就餐成为大部分居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社会工作者将通过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沟通、协商,以及走访周边餐馆与其进行洽谈,为居民链接送餐服务的资源。

(三)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和支持下,在社区两委一站以及群体居民的共同努力,Y社区的硬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组建的8支社会组织却很少开展活动,因此,社区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社会组织的任务和能力,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培养社会组织的领袖,带领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

五、案例评估及结案

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已经初具成效。截止到目前为止,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已经与辖区内的18名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上门或电话为其服务。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开展社区小组活动23次、社区主题活动5次、社区惠民服务9次。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老年人资料档案库,为以后的工作的延续与扩展提供方便。

二、社区老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普遍增强。通过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生活,让老年人在晚年不会感到寂寞,老年人普遍更加依赖社区,更加喜欢在这个社区生活。

三、通过活动,调动整合了社区的资源,为老服务精神得到进一步倡导。在工作中,我们使辖区内老人获得社会的更多关注,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热潮。

四、社区社会组织得到成长和进步。社区工作者积极与社会组织成员多次进行探讨,通过参与楼门长会议、组织小型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区状况、需求及问题,并共同商议和研究解决和改善的措施及方案。这一过程,社区工作者多次为社区科技文娱活动队、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的发展提出了具有时代意义及创新理念的建设性建议。

六、专业反思

一、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的领袖,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社区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对专职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会组织领头人的专业化水平,带领扶老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一支专业、敬老的老龄服务队伍,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形式的需求服务。

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社会组织的制度体系。同时,也要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结构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谐社区的良性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完善服务内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围绕生活护理、精神慰藉几大类,精神思想服务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更倾向于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因此社区社会组织还应该切实根据老年人的事迹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人性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

四、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辅导服务。社区居民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需求,同时每一个居民在面对剧烈变动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时,又有其个别化的需求,社区针对两种不同需求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往往被社区社工用来满足居民情感生活、心理安抚 、家庭调适、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七、评语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立足社区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基于社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探索社区为老服务的模式。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了解特殊老年群体的需求、志愿结对提供为老服务、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关注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在老年社会工作方面,扎根社区,服务全面。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例的题目为《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案例中虽涉及到为老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规范,但更多的笔墨还是落在社区为老服务方面,因此题目与案例内容的匹配程度不够,需要加以斟酌。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有多少居民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之中或者举办了多少次社区活动,更重要的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

本文为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度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获奖作品 

作者:骆洁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右内后身社区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