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指导下精神障碍个案的康复工作(3)

2014-11-21 10:4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精神障碍个案如何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来指导其康复呢?本案例荣获由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举办的首届广州市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并在《中国社会工作》2014年9月上期刊登。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为建立关系期:培养信任,寻找关注点

案主方面:案主在此阶段的表现波动比较大,能够用与社工的约定来回应社工,但还是不愿意开口说话,有幻觉的倾向。案主之所以拒绝和现实的人交流,一方面可能是对社工还不够信任,另一方面可能是案主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有交流的对象。因此这阶段的重点是借用非语言的方式与案主建立关系,如和案主一起绘画,折手工,听音乐,玩简单游戏等,将案主的注意力引到现实生活中。

父亲方面:而父亲一开始拒绝与社工面谈,并且否认案主的病症。协助父亲做出改变就一定要让他先信任社工,信任社工就是让父亲也明白社工和父亲的关注点一样都是女儿,寻找共同的关注点。因此,社工通过案主的行为简易记录表(见附件),向父亲解释女儿的行为,并且赞扬案主与社工面谈时的表现与进步。要让父亲感受到社工是真正在关心他女儿,社工是可以被信任的。

第二阶段为转折期:案主就医和父亲的转变

经过多次会谈后,父亲于10月底带案主就医,服用药物后,案主的情况都相对稳定,没有严重的幻觉出现,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延长,能够比第一阶段更好地理解社工的意思。社工提议让父亲也向社工一样和案主说话,案主同意了提议。

父亲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的接受信任,甚至哭诉,向社工表达了对女儿的担忧,也谈到了家族病史和案主五年级时的关键事件。父亲的转变是个案的转折点,案主得到必要的药物治疗,才为案主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康复做好工作准备。本阶段工作重点是疏导父亲的情绪,给予情绪的支持,肯定和鼓励父亲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坚持,对父亲提出照顾方法的建议,鼓励父亲创建一种放松的家庭沟通氛围,引导父亲看到自身的潜能,以及相信案主面对困难的潜能。 

第三阶段为效果巩固期:良好家庭沟通模式建立

本阶段社工的重点是巩固对案主的简单训练效果和给予父亲为案主继续服药的信念。同时,明晰案主愿意沟通的环境,改善父亲对案主的沟通方式,努力帮助父亲在家里也营造放松舒服的环境。

案主依靠药物的效果从生理层面改善了很多,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延长,能够运用句子回答社工的提问,也能主动向社工问好。并且在参加不同的活动中,不再表现地抗拒,能够回应主带社工的问候。

父亲方面,社工以专家的角色分析父亲与案主互动的环境。引导父亲有意识改善面对案主的心态“把案主当成是一个五年级的小朋友”,案主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发展,需要父亲的努力,父亲现在是案主最信任最为依靠的人,要为案主创造一个放松舒服的沟通环境,帮助案主走出自我世界。

第四阶段为评估与结案期

目前案主能够自觉服药,父亲能够充分明白药物的治疗的必要性,基本实现了目标。在案主生理康复层面,案主父亲已经带案主就医。推荐案主参加“园艺小组”,巩固案主在安全舒服的社交环境里,学习和积累更多的社交经验,培养社交能力。案主社会环境层面,案主父亲意识到对案主的影响,也已经尝试建立适应案主的沟通模式。

五、评估情况

(一)评估方法:

个案过程中使用的案主行为指标记录表;

2. 案主自填指标问卷; 

3. 对案主父亲的深度访谈: 

父亲表示很珍惜来中心的机会,觉得案主来中心后情况好转了,但否认已经达成目标,希望社工继续跟进,也提到了更多的期望。社工对此进行澄清后,与父亲一起回顾了个案的历程,并社工与父亲商定,父亲需要在家沟通时练习社工教予的方法,并推荐参与适合案主康复的小组,父亲同意阶段性的结案,并且对社工和中心表示了感谢。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