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杜绝盲目从众—学校社会工作案例(2)

2014-08-28 13:53   互联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案主心理困扰大部分是认知历程受到干扰造成的,当然也有对社会缺乏全面客观了解造成的影响。为改善情绪状态行为,必须改变认知,改变案主一些基本信念和待人接物方法手段。

三、目标

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增强沟通能力和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帮助案主   正确的认识自我;减轻以至消除案主的嫉妒心理。 

(1)短期目标:   

1.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2.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3.逐步增强案主的自理能力,使案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别人的依赖;4.缓解以至消除案主的嫉妒心理,以正面的信念看待社会竞争。

(2)长期目标:   

1.使案主正确,客观地认识,对待事物,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2.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3.使案主摆脱依赖,重塑自我,消除盲目从众和嫉妒心理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四、理论基础   

家庭的经济情况是影响案主产生自卑心理的直接原因,当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时,难免会产生相互比较的心理倾向,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比较是经常发生的,甚至说是不可以避免的,当自我感觉到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感到“抬不起头来”,因而发展成为不愿意同别人进行交往。所以,当案主面临比较糟糕的家庭经济情况时,他在与别人交往时所要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唐纳德的认知行为矫正法他的自我指导治疗,基本上是认知重建的一种形式,主要在于改变当事人的自我语言。自我陈述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就像别人的话所带来得影响一样多。认知行为矫正法的一个基本现实是 “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在于当事人必须注意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及如何对别人产生影响”。为了要产生改变,当事人必须要介入其行为的内部对话中,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各种情景中评估自己的行为。   

(1)假设行为改变是通过一系列的中介历程,包括内在语言的交互作用,认知结构,行为以及因行为而产生的结果发生的。人们对自己所说的什么话会影响(决定)他们对其他事情所采取的行动,认知机能评定的内部对话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如何受到其他事件或行为过程影响的。  

(2)内部对话的机能人际语言与内在语言有着非常相似的形式,他们都为中介性行为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原则和作用。因此,自我指导和人际指导的内部过程有着相似的形式。内部对话还可以影响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压力源的评价,对自己感到的唤醒的归因以及对自己的应付能力的评估等因素影响的。人们对于压力情境以及自己应付能力的评估等因素影响的。人们对于压力情境以及自己应付能力的自我语言会影响到他们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人们在这种情境下的焦虑水平也与这种和情境有关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个体这时只看重自我,只看重他的机能上的不足及对自我不满等思想,这时他的焦虑水平就高;如果只注意到外部环境,并有较高的应付水平,这时的焦虑水平就低。认知也可以影响到生理反应和情绪状态,在心境和自我语言之间有着某种关系。思想可以影响行为。我们有很多行为是自动化的或者是由习惯产生的,我们在行为之前也不需要想一想(因为习惯经常是迅速而有效的)。但是,如果我们要改变行为,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行动之前先仔细想一想。这样的思想(即内部语言的产生)能使不适应行为“去自动化”,即“去习惯化”并为产生新的适应性行为提供基础。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