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财项目|“童心共筑,安心小屋”云南兰坪试点结项报告

2021-01-18 09:47   美好社区计划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20年9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童心共筑,安心小屋”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关爱项目(以下简称“童心共筑,安心小屋”项目)成功申报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的B类社会工作试点服务项目,并落地于新疆喀什、云南怒江(2个试点)、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湖北武汉及湖北宜昌7个试点。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负责执行,当地专业社工机构协助执行。

童心共筑,安心小屋

2020年9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童心共筑,安心小屋”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关爱项目(以下简称“童心共筑,安心小屋”项目)成功申报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的B类社会工作试点服务项目,并落地于新疆喀什、云南怒江(2个试点)、四川凉山州、甘肃临夏、湖北武汉及湖北宜昌7个试点。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负责执行,当地专业社工机构协助执行。

一、项目综述

01

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2020)—“童心共筑,安心小屋”怒江兰坪试点

2.执行机构: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3.协调机构: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

4.服务对象:兰坪县易地搬迁社区(兔峨乡永福社区、金顶镇永安社区、金顶镇永祥社区)儿童及困境儿童家庭

5.项目周期: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

6.工作人员:杨仕平、彭燕、李金海、白艳福、余龙文、胡珂、罗世乾(兼)等

7.报告撰写人:罗世乾

02

工作简况

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2020)—“童心共筑,安心小屋”项目处的支持和指导下,安心小屋项目在怒江兰坪启动。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云南省民政厅、怒江州及兰坪县民政局、易地搬迁社区临时党工委资源,在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立社工站,共配备专职社工6人,骨干8人,目前服务覆盖易地搬迁群众10000余人,其中直接服务儿童400余人,助力怒江州脱贫攻坚。该项目有助于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并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移民搬迁地区基层社区服务与治理的创新。

项目所在地怒江州兰坪县永安社区、永祥社区、永福社区是兰坪县搬迁人数较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贫困问题极为突出。作为“新型社区”,无论是在特殊人群照顾、民族文化融合、社区环境、社区卫生健康、社区生计、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对这些社区的服务与治理,缺乏创新治理方法与经验,较难满足此类新型社区困境人群及社区发展的需求。

项目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童心共筑,安心小屋”项目组的指导下,瞄准易地搬迁社区困境儿童社区照顾服务,通过培养具有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的在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工作团队、培育社区自组织的方式,开展社区留守儿童的照顾,重建社区照顾和社区化互助体系,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2020)—“童心共筑,安心小屋”在怒江州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按照项目要求,通过在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培育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助力政府在社会兜底保障及困境人群服务方面的专业力量,助力贫困家庭摆脱困难,促进民族地区的大团结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还配合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云南实施方案》(云民〔2013〕13号)、《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开展2019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的通知》(云民办发〔2019〕15号)等文件精神,积极进行贯彻落实。

03

指标完成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118094251

二、工作概述

01

提供个案及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建立专业服务体系

1、建立并运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标准化社区活动中心3个,活动中心为儿童配备图书、玩具、乐器等,重点针对留守儿童、易地搬迁社区儿童、困境儿童等开展心理支持与援助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项目期间,共完成社区近600个贫困家庭的走访排查,并持续跟进兰坪试点社工发现-识别-筛查困境儿童不少于98人,最终通过主动发掘、社区转介等多种方式持续为13名个案开展服务,社工对识别到的困境儿童建立个案档案,一人一档,开展针对性的个案服务,为个案儿童提供困境儿童家庭陪伴、心理疏导、哀伤教育等多方面的服务超过300余次。

2、针对个案儿童及社区其它困境儿童,社工开展了10次小组活动,通过青春期健康卫生习惯养成、自然教育、摄影小组及乐器兴趣小组等,多方面开展易地搬迁社区儿童小组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118094256

02

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协同社区有效治理

1、举办社区安心小屋学堂服务,提升儿童学习成绩,增强儿童融入能力,开展家庭教育,普及科学养育儿童知识。

项目期间,社工团队推动组建了“四点半课堂”、“周末陪伴班”,一方面引入社区待业大学生、爱心妈妈开展儿童的社区照顾,提升社区儿童的学习成绩,创设社区儿童服务平台,为社区儿童提供陪伴;另一方面,依托社区老年协会、妇联及社区妇女之家平台,举办老年夜校、妇女夜校、亲子教育活动,普及科学养育儿童知识。

2、培育社区儿童志愿服务组织,丰富社区儿童的假期生活,提升社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项目通过发掘社区儿童骨干,发展成为志愿者,透过老年人服务、社区大型节气活动,推动组建了永安社区儿童文艺小分队及永安社区儿童志愿服务小分队。并与社区居委会一同合作联动,社工协助建设安心小屋平台,并协助运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参与的儿童近37人。

项目对儿童文艺队及志愿服务队提供了活动服装、活动策划等方面支持,协助社区儿童参与社区国庆节文艺汇演、社区困难老人走访等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易地搬迁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消除了搬迁后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孤独感,还提升了来自不同乡村、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互助与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118094300

3、举办各类社区大型节庆活动,搭建儿童交流平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易地搬迁群众来自不同乡镇和村寨及不同的少数民族,搬迁到新社区后,由于原有的居住形态被打散,相互之间不熟悉,再加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等缘故,较容易导致居民关系的紧张,社区居民之间的冲突和张力较大。鉴于此,为促进儿童相互间有更多相互认识的机会,以及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社会工作团队充分运用节庆时间点,协助党工委和社区居委会共同举办儿童国庆假期夏令营、重阳节老年慰问、儿童绘画展等活动超过8场次,参与的社区居民超过3000人,直接服务儿童200余人,400余人次。

透过此类活动,一方面协助了党工委和居委会面向搬迁群众宣传国家有关易地搬迁及各类惠民政策,提升搬迁居民文明素养,另一方面也大大丰富了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居民间的关系和谐,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共享了专业力量。

03

探索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阵地

在项目支持下,工作团队在兰坪县的兔峨乡兔峨小学及县城第三完全小学开展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探索。经过与学校的沟通洽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社工充分运用学校平台,开展四点半课堂、周末陪伴及困境儿童救助等方面工作,学校则协助社工对困境儿童进行识别和筛查,并在筛查基础上提供个案服务。尤其是面向控辍保学对象进行逐一排查跟进,并建立了个案管理档案资料,针对每个困境儿童情况制定精准的介入计划和方案,由社工与学校老师、驻村干部等合作联动,持续对困境儿童和控辍保学青少年进行干预与陪伴,建立了困境儿童的在地支持体系。截止目前,通过项目支持,持续跟进的困境儿童个案13人,间接服务到的困境儿童近75人。

微信图片_20210118094305

04

链接社会资源,扩大项目影响力

通过项目系列工作,项目工作团队对社区需求的把握较为精准,且透过项目的宣传工作,引发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比如在项目期间,省民政厅邢成亮调研员到怒江调研期间到项目点进行了参观和指导,给项目工作团队极大鼓励和肯定。

项目工作团队还接待了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广东省慈善总会以及其他公益组织主要领导的参访,他们都对社会工作助力易地搬迁困难人群服务及社区治理给予了充分认可。地方媒体如融媒体平台等多次对项目站点工作进行了报道。基于有效的工作基础作为铺垫,项目期内,在怒江州及兰坪县民政局的支持和帮忙对接下,项目团队又争取到广东慈善总会关于“三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扶贫项目”的30万资金支持,用于开展对易地搬迁社区三留守人员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此外,项目工作团队还对接了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中华儿慈会等基金会近10万元的物资和助学资金等资源,用于对易地搬迁社区学前儿童的照顾与服务及个案援助工作。

05

助力社工及骨干能力培养,确保项目服务的专业性

项目特别重视对在地化社工人才的培养,聘请的社工及社区骨干基本都是兰坪本地青年人,且来自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汉族、怒族等多个民族。为使新入职社工及社区骨干掌握基本专业服务理念和方法,在项目支持下,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培训与督导工作。如团队督导方面,云南连心选派5名资深社工作为督导团队,通过实地督导和线上督导两种方式,及时为一线站点社工提供专业督导支持,确保服务质量。

机构派出5名督导,每月到兰坪两个项目社工站点实地提供督导服务,累积督导次数超过6次,通过线上和线下督导时数累积超过200个小时。在团队培训学习方面,项目期内社工及骨干也多次参加省内外的社工培训学习,大大提升了社工在社区工作方面的系统意识,拓宽了工作视野,提高了社工团队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云南省民政厅、怒江州民政局、兰坪县民政局及项目地党委政府和易地搬迁社区永福、永安、永兴居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工作团队秉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服务理念,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基层形成“三社联动”、“两工互动”局面,共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4个月的持续探索,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

01

服务了易地搬迁社区群众,为兰坪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专业力量

项目通过在地社工及社区骨干培养并带动志愿者参与等多种形式,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开办妇女夜校、协助儿童志愿服务小分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疑似性侵等困境人群的个案工作、控辍保学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协助等,从留守人员照顾、教育、困难救助等多个维度,以社会工作为方法服务贫困人群,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02

研发社会工作助力易地搬迁社区服务与治理的有效经验,为下一步形成示范推广作用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从一开始就着力于进行社会工作助力搬迁社区服务与治理的模式研发工作,并希望能够在怒江本地甚至全省形成一定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项目配备了专兼职的在地社工团队及专业的研究和督导团队跟进,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了专业化的把控和过程的总结记录,确保了项目成效及经验的有效积累。比如,针对社区困难人群和家庭,建立了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流程及介入机制,确保搬迁群众中的困难个人和家庭获得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针对社区环境治理、社区文化融合、社区活动单一等问题,社工重点挖掘了社区骨干,培养社区自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的夜校小组、儿童志愿服务小分队等),推动社区自助互助氛围的建立,协同社区治理;针对社区公共空间缺乏、社区居民活动场所有限、社区儿童缺乏4:30及课余学习和康乐空间的问题,社工争取到临时党工委及社区居委会的支持,盘活了社区场地资源,建立了社区活动中心阵地,并叠加了社区儿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妇女夜校等内容,由社工联动志愿者共同运用,充分激活了社区场地资源,为搬迁居民创造了更多公共生活的机会,促进了居民的社区参与,提升了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及幸福感;透过项目活动开展,形成了妇女夜校、个案援助方案、酗酒家庭干预、社区空间运营等多个易地搬迁社区服务项目品牌,为争取更多资源注入提供了基础。

项目推动形成在易地搬迁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省内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吸引了来自包括广东省慈善慈善总会、法泽公益基金会、丽江、昆明等地社工机构到实地进行参访学习。项目协调机构负责人和督导等也多次在各类培训和研讨会上分享项目在兰坪的实操经验。

03

宣传了社会工作理念,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

在该项目进入兰坪之前,兰坪的社会工作可以说是处于起步状态。在项目支持下,机构派驻及选聘了当地社工组成工作团队并入住搬迁社区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与当地民政、群团组织、易地搬迁党工委、搬迁社区管委会/居委会等多部门之间相互的沟通与磨合过程。

同时,对于搬迁居民而言,社工也是个新鲜事物。基于此,社工通过儿童服务入手,通过日常大量的入户走访、社工站活动中心运营、社区活动组织等,逐步与居民建立关系,并在过程中不断宣传社会工作。社工团队透过当地党委政府特别关注的困境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个案服务与心理陪伴和疏导工作,使得困难人群发生了明显的积极改变,通过个案和家庭的变化,社工逐渐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和搬迁群众的认可。

在项目期间,社工有意识邀请兰坪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对项目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提升了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同时,社工积极参加云南省民政厅及怒江州民政局牵头主办的各类宣传与推广交流活动,宣传了项目在易地搬迁社区的服务。通过项目工作,机构在当地不仅培养了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让当地的组织部门、民政部门、相关的群团组织等对社会工作服务有了直接的感知,为下一步推动当地社会工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营造了发展的良好氛围。

04

培养一支在地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当地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透过项目支持及其他资源撬动,机构在当地招募了以返乡青年大学生为主的近10人的专兼职社会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由白族、彝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构成,紧扣了易地搬迁群众来自不同民族,需要精通民族语言和习惯的现实需求。这支队伍除了在地、多民族的特点外,还有年轻化、学历高、有激情、有活力等优势。

在经过机构配备的督导持续跟进指导,以及定期举办相关培训,确保了该团队在社会工作服务方面的一定专业能力。此外,这支队伍经过项目期以来的实践磨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和方法,且队伍相对稳定,大部分有强烈意愿持续参与后续在地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项目的推动,该支队伍目前已经选出负责人,并正通过民政局进行在地机构注册的程序,有望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机构的注册工作,为项目结束后当地社工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本项目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易地搬迁社区服务对象贫困程度深,需求多元且复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本投入大,规模化的成效还不明显。

兰坪县城易地搬迁社区是全省超万人规模的大型易地搬迁点,且第一批搬迁出来的困难群众多数为残障、孤寡等特殊困难家庭,服务对象服务需求多样且复杂,社会工作介入的难度大,对专业服务能力的需求高。易地搬迁群众搬迁出大山后,青壮年外出务工,三留守问题进一步突出,社区就业问题形势严峻,搬迁出来后多民族相处也面对矛盾加剧的风险。在此情况下,需要社会工作在人力和资金方面进行持续投入,对民政服务对象的心理帮扶、个案援助、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需要长期持续陪伴跟进,短时间内还不容易直接看到成效和变化,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二是在地服务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资源的持续投入与扶持,目前项目较为缺乏持续性,在项目推动支持下成立的安心小屋及打造的工作团队,都需要有持续的资源和项目注入。虽然在项目期间,工作团队积极引进各类优质项目,但项目缺乏持续性,且部分项目缺乏对社工人员费用的支持。因此,需要项目工作团队积极争取省级乡镇社工站试点项目支持,并通过各种渠道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工作团队能够扎根当地社区持续开展服务。

三是在地专业社工人才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需要持续投入培训与督导资源。兰坪本地社会工作刚起步,基本没有专业背景和持证的社工,需要从其他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进行招募,由于社工基础薄弱,需要项目工作团队持续投入培训和督导资源,但项目结束后,针对当地社工培养的项目资源也较为缺乏,给项目协调承接机构提出了较大挑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已开展工作及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团队对下一步工作制定了针对性的计划。

01

聚焦资源,打造示范,形成影响和带动效应

在项目结束后,争取民政及社会资金,以现有项目资金及在地社工团队为基础,将项目资源进行整合,以兔峨永福社区和县城永安社区为深入研发试点示范,再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社工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经验示范,带动其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并通过媒体宣传,政府接待及研讨会等扩大影响力,争取州及省一级的更多资金投入,希望在2021年可以争取到更多资金支持,将社工服务实现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全覆盖的目标。

02

加大对社工的培训和督导力度,快速提升服务质量

兰坪本地专业社工人数少,需要项目承接机构通过招聘考核任用在地、本民族社工基础上,边做边学边培训和督导的方式,不断丰富社工的专业服务理念,掌握社工专业服务方法,确保项目按照工作计划开展,保障服务品质。计划通过各种渠道项目资金争取,确保项目督导团队持续开展工作,每个月至少开展1次线下实地督导,1次线上督导,并逐渐形成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作的培训课程及督导体系,逐渐建立社会工作参与易地搬迁服务制度化和标准化体系。

03

做出品牌和成效,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整合其他政府和社会资金,补充现有项目资金的不足,确保项目社工团队的稳定性和长效机制。一方面是整合省、州、市(县)各级民政可用于社会服务购买的项目资金,紧扣怒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群众需求及社区治理工作难度大的特点,加大倾斜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云南连心作为省级社工机构的优势,面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儿慈会、省内基金会、省内外大型企业及社会公众等进行宣传和倡导,争取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积极对接省内外各种好公益服务项目,并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逐个进行导入,满足不同类型和居民特点的服务需求。

04

加强总结与研究,形成可复制模式

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云南连心联动云南大学等高校专家资源,定期对社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经验总结报告,并争取政府课题支持,形成研究报告及政策咨询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及上一级部门制定社工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服务与治理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使更多搬迁群众受益。

05

加强与各级民政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形成工作月报和总结报告,定期以电子版或纸质版的方式报送给各级民政部门,让他们及时知晓项目工作进度及面对的困难,争取通过他们联动到更多部门的资源,形成工作的有效联动机制。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