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与思考——灾害社会工作的鲁甸记忆(3)

陈忠华 2014-11-15 10:2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灾害社会工作在国内本就是捉襟见肘,很难真正形成持续的服务力量。然而,随着社会工作日益发展,在目前这个灾害不断,应急事件频发的环境中,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自身建设还是从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发展,灾害社会工作都不可或缺,而且也不可回避。本文将从灾害社会工作的几个特点来提出灾害社会工作的持续与合理化建设的思考。

三、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尊重本地文化与传承,避免文化入侵

由于灾害的发生,受灾地区原本比较完整的社区关系与社区文化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些地方的本地文化基本消失,而受灾的居民本身生活的空间也受到了影响,很难真正恢复到灾害发生前,由于安置区也相对是打散了社区居民本身的邻里关系与生活空间,居民间的关系也随之受到了影响。灾害社会工作者需要足够重视环境改变和文化消失对社区和居民的影响。

重视环境变化与文化消失的影响,就需要尊重本地文化,把文化传承与发展作为灾害社会工作的一项持续工作。在鲁甸服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促进社区居民走出帐篷,拉近社区居民间的关系。我们想给社区居民过一个生日会,在讨论过程中,有同事提到买蛋糕,就有同事提到蛋糕对于当地社区居民是否产生一些负面的地方,第一这里买蛋糕很不方便,要去到县城才能够买到,另外本地居民过生日基本都是吃两个红鸡蛋即可,而且不是怎么热衷过生日,除了小孩的满月酒喝周岁,老人的六十大寿之外很少有人过生日。面对这样的争议,我们选择再一次走访社区居民,多点了解社区的习俗,特别是过生日的习俗,然后再定是否做生日会,是否买蛋糕。经过一天的走访后大家得到的普遍反馈是很多居民还是有意愿参与生日会的,对于蛋糕也希望有。为了兼顾个别居民的感受,最终大家在做生日会的时候,想办法准备了红鸡蛋,同时也准备了蛋糕,陪社区居民们度过了一次难忘的生日会。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需要反思我们是否真的是带给了居民一时的快乐而留下来很多的遗憾和失落?来年的生日会有谁来给他们过呢?又到哪里去买生日蛋糕呢?有时候,服务就存在着这些值得反思与讨论的话题,对于我们是一种服务反思,对于社区居民就是一次文化入侵。

另外,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为了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与传统,我们进入灾区的前几件事里就重点做了灾区村史档案,居民的权利关系图,家庭结构图以及社区里风俗习惯的收集与整理,我们担心在服务过程中带着满腔社工服务情怀提供的服务,带给居民的却是未曾经历过的伤害与痛楚。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以社区居民的需要为本,一切以社区居民的环境与文化匹配,这样我们的服务才能够真正落地。

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做到开放与分享,更需要做到合作与传承

灾害社会工作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坦诚开放与合作,另一个是多元参与和实践平台。灾害救援服务一般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从无序救援到有序服务,从集中救援到分散服务,其实质上为社会公益力量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但是参与的空间和平台究竟有多大,仍需要多点交流与合作,合作不是简单的彼此信息的交换,更需要有坦诚与开放的态度,否则形式大过于内容,不只是浪费彼此时间,还带来了更多负面的体验。公益组织在面对服务需求的时候还需要不断的增强多元实践的机会,还需要提高自我服务能力,而此刻的自我封闭必然导致组织和个人的落后。况且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公益基金会在投入救灾服务资源上远没有达到稀缺不足或者需要公益组织抢蛋糕的程度,而且从公益组织本身来看,远没有所谓的专利需要提防被窃取。因此,一旦投身于灾区开展相关服务,就应该能够秉持一颗开放与学习的心态,在协同合作中服务社群与提升自我!更何况公益服务组织本身都有着其组织使命和愿景,很多组织在实践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去检视和完善自我组织架构与使命。真心期待,所有步入灾区服务的公益组织和个人,不要以割裂的服务方式和心态去提供你自认为的专业服务,或许这本就不符合目前灾区重建得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但是灾害社区服务的主体却是多元化的,有扎根本土的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也有不远千里支援的其他公益团队或组织,在服务过程中大家会面对相同的困境和问题,需要彼此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合作的前提是自我的开放与分享。此次鲁甸社会工作支援团不仅仅是有广东社工,还有上海、北京、四川、云南和广西的社工以及其他40多家公益组织,仅仅在龙头山镇就有北京、上海和广东社工以及20余家公益组织,在面对这么一个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群体,如果不能够真正形成合力,对于居民是一种面对割裂服务的痛。一些老人家一天里或许会面临来自不同组织的人的探访,而一些未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探访者或许会触犯老人心里的痛苦点,导致情绪的反复,影响其生活。因此,我建议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公益组织的优势,在灾区能够形成一个非正式的公益组织联盟,通过这一平台协调各个公益组织服务的重点内容和分享其服务经验,做到服务的组织多元化,社区居民接收到的服务却是有系统的。

另外,投身于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不是一直坚持到最后,都存在轮换的情况,这就更加强调服务的合作与互相支持。每一批新队员进入服务阵地前就应该很好将自身组织和先期服务的队员的服务经验进行很好的整理和学习,在进入服务阵地后又能够与其他不同组织的团队形成合力,这样的服务和团队才能够真正服务好灾区。因此,我们在进入灾区的第一天就强调“社工要把自己当做是熟悉社区的社工,而不是第一次来到社区的,特别是需要从其他队员和前期服务的工作人员身上学习和了解社区已知的情况,并且进入灾区一定要与周边公益组织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做到服务的传承有序,服务的过程层次清晰”。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要求下,我们能够不断的开放自己,走出区域的壁垒,将服务经验与服务思考与其他公益组织分享,同时向其他公益组织学习,因为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让灾区居民能够在我们的支持和陪同下过上理想的生活。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