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眼中的流浪者——社工介入“救急难”思考(3)

2014-07-04 09:45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3 年11 月15 日至2014 年3 月15 日,北京市丰台区瑞丰社会服务中心在北京丰台区六里桥地区和北京西站地区开展针对流浪者的街头外展救助服务项目。这项“冬日暖心计划”,使社工从专业的视角观察了临时救助对象,也对社工介入“救急难”有了更多的思考。

案例3

提升能力——总是找不到工作的“小哥”

由于六里桥地区之前是劳务市场,我们总是会碰到来北京“淘金”却出师不利的露宿者,刘小哥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通过我们发放的联络卡找到我们的。在获悉了他的基本信息和需求之后,社工开始对他进行评估。刘小哥希望找一份保安的工作却一直没找到,但其实北京市对安保人员的需求较大,所以社工问询他为何来北京两个月还未找到工作。刘小哥回答说怕遇到“ 黑保安”的工作。随后社工帮他联络了几家保安公司,然而当刘小哥获悉薪资较好时,又开始询问是否一周休息两天、是否有年假、是否一天管四顿饭、是否发保安服、能否只上白班等等。追踪至此,社工发现刘小哥目前更需要的是一个就业心理辅导。露宿者口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是缺钱,但社工走近他们后,发现他们在彼时的处境中更缺乏的是正确的观念以及摆脱困境的积极心态。社工通过专业方法可以挖掘他们真正的需求,并通过其主体性参与提升其解决眼前困境的能力。

社工手记:社工在本案例中扮演的角色是使能者和教育者。露宿者由于自身缺乏社会资本,对自己本身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资源也缺乏意识。社工需要通过系统性和发展性评估来确定露宿者真正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直接给予。社工也不宜单纯地去解决露宿者面临的临时性的表面问题,而要通过露宿者自身的主体性参与,提升露宿者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意识和信心。(文/王科)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