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鲁甸100天征文选登:鲁甸音乐心理救援日记(3)

陈俊伊 2014-12-29 13:2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为中国社工协会服务队陈俊伊投稿。作为一名音乐治疗师,作者从专业的角度,以日记的形式见证了音乐疗法在鲁甸灾区救援过程中的显著效果。“我的鲁甸100天”征文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欢迎各队积极投稿!

11月25日  鲁甸晴

小寨乡安置点

今天,原定23号和我们一天回鲁甸的林平光队长在经历“囧途”之后终于归队了。队长的归队让我们对关于“社工”与“志愿者”的区别有了新的认识:汶川地震之后,“志愿者”一词使用得有些泛滥,人们误把所有进入到灾区进行救助、救援的社会团体成员和个人统称为“志愿者”,误认为“志愿者”=义务提供帮助的人+发东西的人=社工。朋友圈中也有流转的关于美国、台湾、香港社工是如何工作、国内的社工如何工作的相关文章,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美国社工痛斥一起工作的中国社工,原因是中国社工把物资直接“给”了把手伸向他们的帮扶群众,而美国社工的做法是让群众帮助他们搬运物资然后把物资作为酬劳发放给群众。中国“社工”概念和国内大学的社工专业、社工NGO组织都是近几年才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对社工的认识并不清晰明确,就在我的此行之前也是如此。百度“社工”词条,是这样解释的:“社工,是指社会工作,它指的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具体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因此人们对社会工作内涵的表述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性的活动。”

目前活跃在鲁甸灾区的主要是各省民政系统管理下的社工服务队及社会公益基金会,对于社工服务队所起到的作用,昭通市民政局的一位领导说,社工的介入让原本政府工作人员和百姓之间难做的工作变得容易,政府工作人员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社工的“中介”,百姓可以理解政府的难处、更加容易沟通和相互配合,而能够长期服务又具有专业化、职业化背景和知识的社会工作者是政府工作人员和现有的企事业单位职员都难以做到的。职业化社工或者社工这个职业将会是我们所生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个必需品,会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规范化。

今天对小寨安置点的老乡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喜欢歌舞的老乡一起跳广场舞、对老乡们喜欢的歌曲进行简单的统计,明天将为全体老乡组织一场饺子宴联欢会。

图五 我的“赞助单位”——“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和“青岛大学校友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大旗飘扬在小寨安置点

图五 我的“赞助单位”——“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和“青岛大学校友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大旗飘扬在小寨安置点

上一页 1 23456...16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