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患病高龄长者”个案中的运用

林明帅、陈纪琪 2022-06-14 09:55   三亚海鹿社会工作服务社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患病高龄长者缺乏照顾,家人顾及不暇的情况,通过社工介入,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出发,帮助患病高龄老人缓解焦虑、不安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一、案例背景

(一)案例来源

社会工作者前期在丹州社区开展老年人入户探访时,去李爷爷家进行探望,对于李爷爷的情况很熟悉,当看见李爷爷躺在床上吸氧,社会工作者询问李爷爷的情况,李爷爷女儿便与社会工作者聊起父亲的情况,知道李爷爷这几个月的时间病情加重,靠吸氧和血透维持生命,无法下地行走。过了一段时间,李爷爷的女儿主动找了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称自己腿部摔伤并伴有疼痛无法行走,不能去照顾父亲,父亲身体越来越差,要经常去医院做血透,家里人都很忙,需要找一位护工照顾父亲,但是自己找不到护工,实在是很焦虑,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二)案例基本情况

李爷爷(化名),今年84岁,与配偶一同居住,是一名退休的高级工程师,退休金5000余元,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目前患有心梗、脑梗、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案主由于身体的原因,每日只能躺在床上,与原先身体状况好时下楼遛弯不同,产生心理落差,情绪不佳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曾有想死的念头,但对于儿女不舍得,不想让儿女过多操心,在医院治疗时具有很强的求生欲。配偶在10年前已经卧病在床,可以简单使用轮椅上厕所,也是三亚户籍的高龄老人,存在行动困难、听力、视力、记忆力、认知力严重缺失等问题,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中风、肝病等。案主育有一子两女,其他子女由于工作原因无法照料案主,只能由大女儿和女婿来进行照顾,但是大女儿之前不慎摔伤了腿部无法行走,现在也不能去照顾案主了。案主有一个心愿,就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下楼遛弯,再回到20年前的老房子里去看看,由于病情恶化未能完成这个心愿,存在遗憾。基于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个案关系,开展个案辅导。

二、问题分析与预估

(一)生理层面

案主的生理状况可肉眼观察清楚,因为肾病、心脏衰竭,导致住院治疗抢救7-8次,过多的进行透析治疗导致身体越发虚弱,不能再接受高强度的透析,在家休养,如果有突发情况再去医院治疗,案主处于瘫痪状态,手部无知觉但是可以简单的提起,能稍微动一动,但是无法行走。每日需要带着氧气呼吸机,生活不能自理,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需要人员进行照料生活起居。

(二)心理层面

案主的心理情况不容乐观,84岁的高龄,再加上瘫痪,以及患有心梗、脑梗、肾衰竭、尿毒症等多并发症,导致身体的虚弱,在84岁后的晚年生活可能就是在床上度过,平时的遛弯买菜的乐趣没有了,再加上因为自己患病的原因,导致儿女的生活负担的加重,心理是越发的消极和颓丧,对生活的期盼较少,甚至有过想放弃生命的想法,还责怪儿女为何要给他治疗。

社会工作者分析:案主的需求是被动的,虽然有生活需求照料,但其实内心是希望在出院休养期间,由儿女照料和陪伴是最好的。除去儿女工作和受伤的情况,只要有他人照料,能给儿女减轻压力也是好的;在心理情绪方面,案主也是做好了后事的准备,在一次次病痛中,积极的求生欲拯救了案主,但是随着自己身体的瘫痪,治疗的痛苦,求生欲在减弱,心理的压力,情绪的不稳定,需要进行调节,长期的陪伴、关心;案主优势方面,在家人方面是满足情感支持的,在生活物质方面也是得以满足的,案主本身是高知识分子退休,家人素质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案主和家属找到优质护工,照料案主减轻家属照料压力,以及在之后的生活中,关心、陪伴案主,树立案主生活期望,满足心理、盼望的小心愿。

(三)社会关系层

从案主现有的社会关系层来分析,虽然案主的大儿子和小女儿因为工作忙的缘故,无法时常陪伴在身边,但是同住在一个社区里的大女儿和女婿会经常去照料,还会采购一些案主和配偶所需的生活物资去进行看望,所以在物质需求方面是充足的,且所居住的丹州社区环境和地理位置处于市区,交通便利,生活环境条件良好。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一)服务理论模式

1.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案主及家人的心理及心理健康显著提高。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老年人因为身患疾病导致卧床无法完全进行自理,需要专业护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社会工作者以资源链接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身份,链接专业护工资源,来满足案主的照料需求提供一定的健康保障;同时给予关心、安慰和陪伴,让案主的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获得情感上的支持,疏导消极的想法,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2.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通过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的技巧,寻找社会资源,链接专业的优质护工给案主提供良好的生活照料,并给予无形的支持,疏导和转变案主的消极情绪,使其对未来充满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去面对生活。

(二)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1)找到优质护工,照料案主;(2)帮助案主调节心理情绪,协助树立生活期望;

2.中期目标:(1)跟进案主护工照料情况;(2)调节且树立积极生活心理状态。

3.长期目标:帮助树立生活期望,关注案主身体情况,持续改善心理情绪状况、护工照料情况。

(三)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与家政公司联动,帮助案主找寻优质且合适的护工照料。

2.对案主进行情感疏导,社会工作者提供持续性陪伴与关怀;通过走近老人、倾听、共情、关注与支持、给老人悄悄话等方式。

走近老人:用社会工作者的真心、细心、耐心、用心、爱心来取得案主的信任,通过了解案主的兴趣、目前的期望、对今后的盼望,协助案主进行实现;

倾听:及时给予案主回应,观察关注案主的言语及情绪变化,树立专业、贴心的印象,走近案主的内心世界;

共情:倾听案主的生活感受、情感表达,积极回应,了解案主的情感,让案主更愿意的去表达、倾诉,信任社会工作者从而透露自己内心的小世界;给老人悄悄话,在案主消极的情绪面前,以自身的乐观、积极的情绪,传递积极的事件,帮助案主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小期望。

3.依托案主当下人生目标,对生活、家庭等认知唤醒,强化生活信念,增加期望值,强化自我的重要性。

四、介入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与案主及家人进行沟通,了解基本情况和案主的需求确定建立个案服务关系

案主女儿主动与社会工作者联系,说明了案主的身体情况并不乐观,并将所需的服务告知社会工作者,希望能找到优质且专业的护工照料瘫痪卧床的案主和配偶,并对护工的要求进行了说明以及期望的护工价格。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女儿的访谈了解案主的家庭情况,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和信任感,根据案主女儿的要求,评估其需求,按照需求目标进行找寻护工服务,签署个案服务须知。

第二阶段:链接家政公司,寻找优质的护工,上门给案主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社会工作者当天与案主的女儿确定护工服务需求及护工要求,并进行将找到护工的信息告知,社会工作者链接了两家家政公司,再与两家家政公司的护工上门为案主进行情况评估,在护工评估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沟通,了解案主近期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待护工评估完后,给出服务报价,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家属询问案主对于哪一位护工满意,尊重案主的选择权。之后社会工作者及时与家政公司联系,与家政公司商讨护工服务的价格,确定好价格后将护工的报价再次告知案主的女儿,来向其父亲传达,听完后案主同意在第二天开始让护工试工三日,看看效果如何。

第三阶段:跟进护工对案主的照料情况,评估案主对于护工的照料服务,协助案主与家政公司签署服务合同

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女儿联系,询问对于护工这三天的试工期服务的怎么样,案主的女儿对护工的服务感受,觉得护工也还不错,社会工作者将家政公司的回话告知案主的女儿,提出约定签署服务合同的时间,社会工作者将家政公司与案主女儿的时间约定好,并在当天一起到案主家中签订合同。社会工作者与家政公司的对接人,一同前往案主女儿家中进行沟通,告知接下来的服务流程要如何进行,服务的内容包含哪些等等。之后再次确定,因在照料中也要顺带照料同样是卧床的案主配偶,将案主配偶的一些病情信息告知了家政公司,社会工作者、家政公司、案主家属再次前往案主居住处将案主配偶的情况与护工沟通,询问是否能接受案主提出的要求,护工表示暂且能接受,当日双方签订合同,并声明如有其他疑议,可以再重新确定服务关系。

第四阶段:关注案主身体情况和护工照料情况,并与案主沟通,了解其心愿,及时调节案主情绪

社会工作者入户开展个案辅导,了解案主近日的身体状况,并交谈聊家常,案主提到对护工的照护服务非常满意,非常感谢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在交谈时社会工作者发现案主的想法比较消极,社会工作者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和安慰,给予鼓励和信心,向案主传递美好的信息,使得案主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案主也跟社会工作者说起了年轻时候的故事和自己的成就,之后社会工作者询问案主的心愿、和需要帮其去实现的事情,案主告诉社会工作者想听京剧和古典音乐,社会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愿望之后,约定好下次见面的时候会带电脑给其播放喜欢的京剧和古典音乐。

第五阶段:关注案主身体情况,帮助案主树立生活期望,持续改善负面心理情绪状况

社会工作者在后续的两个月里,依据案主身体情况,调整个案服务时间,多次上门看望案主,及时跟进案主的身体健康及心理情况,并兑现与案主的约定,带上电脑去给案主播放其喜欢的京剧视频,案主开始对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产生了期待。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社会工作者发现案主的情绪不再像之前一样充满悲观,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精神头也越来越好。尽管案主的健康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也要继续接受治疗,但是成功地达成了改善案主负面情绪,提供了足够的鼓励和情感支持的目标。

第六阶段:评估案主目标达成情况,协商结案

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案主生理、心理状况,与案主、案主家属共同讨论关于个案辅导中目标达成情况,案主是否有正向转变,填写服务满意度评估表,案主对于需求目标的达成非常满意,社会工作者提出结案,并与案主与案主家属沟通结案后的服务流程,做好结案前的服务工作。

五、案例评估

(一)评估方法

观察法社会工作者从介入的前后来对比观察案主的心理、行为、态度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以便了解案主新增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制定计划进行调整,适应地开展对应服务。

访谈法。通过与案主面对面进行访谈,了解案主的健康状态、内心的想法、以及情绪的变化,走进案主的内心,使其打开心扉,使案主愿意向社会工作者诉说和表达自己的小世界、愿望,增加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交流互动。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填写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对个案辅导的结果的满意度作为评估方法。

(三)服务成效、社会工作者自评

1.服务成效

案主因病卧床无法进行自理,有着要他人能够进行照料生活起居的需求,但是女儿摔伤无法前往进行照顾,心里感到很焦虑。社会工作者针对案主的情况,链接了家政公司的护工来给案主进行悉心照料,缓解了其家人因无法照顾老人而带来担忧之情。案主因为自身的疾病导致的无法自理和行动,给心理和情绪上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甚至想放弃治疗。社会工作者紧急进行介入,制定计划对案主给予陪伴、关心和倾听,疏导案主的心理压力,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案主传递美好的事情,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期望。案主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下,慢慢转变了消极的想法,开始懂得向社会工作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喜好,也期待着每次与社会工作者的相见,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2.社会工作者自评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和总结,感受到老年人一旦患了疾病,身体机能就难以恢复以往的健康,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途还要经过多次住院治疗,家属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照顾,在治疗费用上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这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无奈感。老人自身也会因为患病产生负面的情绪,导致病情加重。在给案主链接了专业的护工资源后,案主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照料,也利于减轻其家属在照顾案主方面产生的担忧之情。当案主的生活有护工照料后,在社会工作者的紧急介入下,给予案主关心和陪伴,让案主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及时的疏导,案主的心态在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和关怀下已经向着好的方面去转变,给予了足够的情感支持。

六、专业反思

(一)资源链接,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资源

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状况是较好的,虽受制于瘫痪无法行走,只能是由子女来进行照料。但是在其大女儿摔伤之后,这种照料就变得力不从心,案主的女儿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评估了案主的需求后,发挥链接找寻的能动性,通过社会上的资源链接,给案主寻找到优质的护工资源,缓解案主家庭因为照料难而带来的忧虑,满足案主的照料需求,提供物质及精神服务。

(二)聚焦案主需求,植入希望,树立积极观念

案主在需求方面主要还是心理支持方面,在接触案主的初期,案主有着很大的求生欲,但是由于病情导致的一次次住院治疗和病痛的折磨,求生欲被慢慢地消磨掉,开始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甚至还说出不想连累儿女的话,想放弃治疗。社会工作者紧急介入,给予案主陪伴和关怀,通过不断调节情绪,案主的心态慢慢转变得积极开朗起来,不再去想着自身的病痛,也开始对未来有期望,树立积极观念。

(三)基于优势视角,激发案主的潜能

基于优势视角,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服务的优势和资源,社会工作者发掘案主的优势,激发潜能,鼓励与支持案主做出改变,协助案主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案主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提升案主的生活质量。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