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维稳对象的介入个案

2016-06-27 11:22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Q某

性别:男

年龄:49岁

婚姻情况:已婚

服务对象来源:一名退役军人,失业后,因经常性参加集体上诉维护退役军人应得的社会保障待遇,被纳入综治办维稳对象。期间,由居委会转介到社工服务。

(二)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Q某,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外出工作,小儿子高中在读。妻子是市场环卫工人。2014年10月底,Q某失业。Q某,一名退役军人,军人情结强烈,与旧战友联系密切,通过微信、网络媒体、舆论等途径,接触较多关于退役军人待遇差、“最可爱的人变维稳对象”等负面信息,经常性结对上诉。

二、问题分析

Q某,突然失业,据其所言,一天的时间都在睡觉,等着妻子回家,双方角色互换,只要妻子心情不好,马上听从所有安排,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口袋没有半毛钱。自嘲作为一名男人,也是十分失败的了。在失业的情况下,Q某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退役军人待遇问题,对政府有更多的抵触情绪。因此,Q某的主要问题在于,失业情况下,男人的自尊心与再就业问题,其次是合理上诉。

优势资源:(1)从Q某的自嘲,可以看出其对家庭的责任感;(2)走访中发现,居民对Q某的印象较好,为人热心,乐于免费为居民维修各种电器,在2014年4月更是被推选为社区的“十佳好邻居”。

劣势资源:(1)失业期间情绪低落,对自我看法存在不合理信念;(2)容易受周围负面环境、消息影响,对退役军人待遇上诉反应敏感。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基础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总目标

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转变服务对象对失业、对政府的看法,加强服务对象对自我的掌控感,对未来有很好的规划。

(三)分目标

(1)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学会欣赏自己;

(2)协助服务对象认识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正确看待退役军人待遇问题;

(3)协助服务对象对未来就业进行合理定位与规划。

四、介入过程

(一)提供支持,耐心倾听

 Q某失业后,失去经济来源,容易受周围环境的煽动,跟随他人走访多个部门参加集体上访行动。在与Q某的会谈中,社工了解到,Q某参加上访行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想要争取一份公益性岗位,而对于退役军人其他的经济补贴,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但从周围大环境之下,确实认为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待遇做得不够好。社工耐心倾听Q某对从军生涯的回忆,对战友的思念,对政府的不满,并对Q某上访行为表示理解:每个公民都有合法维护个人权益的权利,在失业情况下,申请公益性岗位,也是反映个人再就业的需要。同时,提醒Q某以正当的方式维权,如不加入暴力打斗、公然辱骂等行列中,影响社会秩序。期间,Q某偶尔参加集体上访行动或外出参加战友聚会,都在事后主动向居委工作人员、向社工汇报情况,交代行踪。

社工对Q某的上访行为表示理解,并保持与Q某的常态化联系,使Q某对社工服务产生了信任,愿意配合所有工作,友好主动汇报情况。

(二)参与志愿服务,融入社区

结合优势视角的相关理论与Q某的实际情况,社工多方面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让Q某融入社区。同时根据志愿时间,以物品 奖励的形式,补贴Q某的基本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Q某失业焦虑与家庭生活困窘状况。如2014年12月,在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期间,社工邀请Q某加入治安联防志愿服务队,在巡逻社区治安的同时,协助宣传社区服务与张贴服务宣传单;社区日常活动中协助现场活动场地布置与开展活动。同时,志愿者间每月的例会与分享会、每季度的团建,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Q某与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日常的接触中,社工发现Q某热爱唱歌,为人亲近说话幽默。国庆晚会前期,社工推荐Q某上台主持晚会。Q某表示,一把年纪,失礼,社工可以自己来主持晚会。社工向Q某说明整场晚会的人员安排与Q某在日常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领导特质,迫切希望Q某继续支持社工工作,并表示若当天实在没有状态,社工再自己上场。当天,Q某顺利上台主持晚会与演唱歌曲,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Q某本人当天情绪高涨,非常高兴,告诉社工“主持会上瘾的。”其次,在大篷车公益服务日中,Q某更是主动报名参加义修家电志愿服务活动;并在治安联防志愿服务项目结束后,Q某主动提出协助社工拍摄项目成效录像。Q某说,“加入这个大家庭,很开心,每个人的团队精神让自己很感动,感谢社区给予的关心,社工的帮助。”

参加志愿服务,在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的同时,充实了Q某的待业生活,减少了负面信息的接触,加强了与社区其他居民的接触,切实感受到社区融入。  

(三)调动自主性,找资源再就业

临近50岁而又尚未退休,孩子又尚年轻,失业对任何一个男人,一个家庭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Q某自嘲靠着女人吃软饭,作为一个男人,竟堕落到在家打扫卫生,让女人出去工作。 社工对Q某的失业不合理信念进行修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失业只是暂时性状态,妻子对Q某一直都是支持状态,从来没有认为Q某靠女人生活。邻居也未曾因为失业而看不起Q某。另一方面,年龄是该阶段人士就业的硬伤,经验却是无人能及。如Q某曾是电工,会维修各种电器,可以联系旧工友找到散工。同时,也可以考虑自立门户,开一间维修家电的店铺。

为了支持Q某灵活就业,社工特例允许Q某在白天的轮班中,与其他成员对调值班,实现志愿服务与就业两不误。期间,Q某个人通过联系旧工友,断断续续做着一些零散电工活。

2015年11月底,街道提供公益性岗位招聘,社工通知Q某及时报名。进入面试阶段。社工约见Q某,Q某略显担忧,一心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公益性岗位,表面上向大家公开招聘,实质上需要靠各种关系与钱权,才能得到。例如……一家子都在事业单位工作。”社工采取中立价值观,回应,“各种的贪污腐败丑闻被揭露,确实反映了一些基层上官员的不作为与违法,就好像高考,年年都会有各种的泄露试题,走后门。但是你又不可能放弃高考,放弃面试,如果没有去高考,去面试,这成功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希望总得要有,万一成功了呢?”最后,Q某按时参加了面试,并告诉社工,自我感觉良好。

2016年1月,Q某高兴地告诉社工,自己成功应聘上了城管。经过培训后就可以上岗了。“努力总有回报。有些东西总得要试过才知道真真假假。”社工告诉Q某。

(四)后续跟进

目前,Q某从事城管,较为顺利,与同事之间相处也融洽。期间,没有参加过任何上访行动,在周末休息时候,也经常回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经常性与社工保持联系。

五、评估情况

(一)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

自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后,Q某对社区情况越来越上心,在一些志愿活动中,积极主动,较少时间参加集体上访行动。对一些关于退伍军人待遇问题,反应一般,并且顺利应聘上了公益性岗位——城管,实现再就业。偶尔,Q某还会自嘲式地谈起自己“维稳对象”的过往与目前的生活状态,但社工明显感到Q某对生活的乐观,对个人在家中角色的肯定。

(二)介入重点与手法

 在该案例中,Q某主要是由于失业而引发一系列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在该过程中,社工保持中立的态度,尊重、理解与接纳服务对象,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利用Q某的特长与优势,发展为社区志愿者,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用行动肯定Q某身上的闪光点,调动自主性,实现再就业。

六、结案情况

在跟进过程中,Q某已具备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政府、对社区、对个人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更能正向地、客观地看待周围,降低受环境的影响程度,约定的基本目标已达成。因此,与Q某协商后,结案处理

七、专业反思

(1)上访对象不一定就是维稳对象。根据“责任分散”效应,上访对象容易受大环境的影响,盲目跟从做出一些以往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情。居民之所以选择上访,更多可能是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需要向上级反映情况,希望上级看到、听到自己的实际情况。社工对其行为、情绪表示理解,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若一味压抑,视为“破坏分子”,则让他们更觉得无人关心无人在乎他们,尤其是听到一些负面舆论,这种情绪将会继续放大与“合理化”。

(2)保持中立价值观。在社会福利政策问题上,各人褒贬不一,社工保持中立价值观,尊重、接纳他们的想法,并提醒他们不要以过激的行为达到目标,避免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伤人伤己。

(3)4050就业形势严峻,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业问题,容易滋生一系列不稳定因子,该如何促进4050再就业,更好保障退伍军人的合法权益,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社工更应该考虑如何促进政策上的改变,更好实现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刘青梅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