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吸毒者积极回归社会—禁毒社工的心理矫正(2)

2014-08-25 11:1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整个个案过程中社工注重案主感受鼓励他正确认识自己以坚强意志、积极生活态度去面对人生。为案主更好地回归社会社工在心理矫正上要多做工作指导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三、分析与诊断

1、案主如今对毒品的认识与态度 现在案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过去所走的弯路有深刻的悔悟。他希望彻底戒断毒瘾恢复身体健康最好能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能够自力更生本份的生活是他目前最向往的一定要远离罪恶的毒品。 2、案主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对其的影响 案主有家庭成员少他的父母亲是同居关系在他3岁时母亲离开家。父亲对其不管不问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童年非常缺少关爱每天都在为寻找食物而惶惶度日。从小的经历让案主对人缺乏信任感多次的进出监狱养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曾经在朋友的劝诱下沾染了毒品主要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想赢得别人的“敬重”因为他认为“毒品是有钱人享受的东西”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导致案主缺少管教与引导吸毒后又进入了恶性循环。 3、剖析案主的核心问题 案主在99年走出监狱后感受到为了儿子也需要过正常人的生活。在儿子这个精神支柱的支撑下案主出狱后基本上安分守己到至今。但生活的现实、经济的困窘使案主压力极大。虽然他从思想上能够正确认识过去在行动上也可以以坚强的毅力战胜毒瘾但经济的困难让案主焦虑、脾气暴躁甚至与居委发生冲突。所以现在案主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其不正确的人生观帮他解决实际面临的困难。

四、目标与计划

目标 1、帮助案主巩固戒断期防止复吸。 2、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 3、改变其目前生活状态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 计划 1、禁毒社工与案主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2、通过对案主的关心、交流调节他的心理促进其改变世界观。 3、在禁毒社工与居委会干部等人员积极主动与案主交往过程中增强其对社会的信任感解决案主的困难帮助他真正地回归社会。 4、促进案主思想、行为的改变提供持续的服务包括辅导、指引等帮助他彻底戒除毒瘾杜绝复吸重新被社会接纳树立新生活的目标。 5、整合社区资源尽快助其子找到工作。

五、理论基础与干预模式

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概念”即人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我实现”即指人对天赋、能力、潜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并且相信人是理性的可以对自己负责。 2、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在不断的处理从本身内部和环境外部所获得的讯息并将其解读为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追求个人生存意义的行动依据。认知和行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决定的两者通过改变个人的认知可改变其行为。 3、交流分析理论是为了了解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进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根成熟、更有自尊的人际关系。

干预模式 1、针对本个案的特点社工采取的是任务中心模式。 2、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 1 相信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帮助过程中要求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 2 认为所确立的目标是有限的、外在的这使得目标具有达成的可能性 3 认为人的生活与成长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社工所要做的就是帮助案主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完成的任务。 3、介入程序 1 工作者与案主一起确定目标问题 2 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就服务的时间和安排达成协议 3 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就解决问题确定案主的任务 4 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完成任务 5 工作者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估以及就结案后案主的任务进行辅导。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