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镜社工——儿童品格教育入校园项目介绍

2015-08-07 10:0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方向,这也要求广大教育者,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儿童进行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素质发展。

(作者:曾宇杏(主)、蔡宁宁、刘小艳)  

一、项目需求分析

(一)大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方向,这也要求广大教育者,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儿童进行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社区需求   

1.社工观察

经过中心社工观察,发现服务辖区的儿童家庭经济普遍较良好,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而处于不利成长环境的儿童及青少年家庭只有25户。本社区处于压力缓冲层面的需求较少,而在教育层面的需求较大。社工在与辖区的儿童及青少年接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性突出,不善与他人合作;

2.服务经验

而两年的中心社工服务经验发现,在辖区所开展的有关儿童成长或品格教育的服务十分受欢迎,如以往开展的自信心小组、合作礼让小组等。

3.社区观察/访谈

合作的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谐联动,整体育人”德育理念,成为德育教育的示范基地。由此可见该校也非常重要学生的德育教育。而与学校的德育主任及班主任访谈,他们也表示现在学生比较自我,缺少谦让和妥协,欠缺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学校也看到这些现象,评估出德育教育的需要,从而非常重视德育教育。

4.问卷调查

根据社会要求、学校访谈,以及社工观察,评估出辖区儿童有着品格教育服务的需求。

二、项目概念化

(1)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

又称为品德教育,是一个概括词,一般用来描述对孩子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的教学。为培养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训练。内容包括智慧的启发、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属于这个主题的概念包括社会和情感学会, 道德认知发展, 生活技能教育, 卫生教育; 暴力预防, 批判性思考, 道德推理、和冲突解决方桉和斡旋。这个教育的形式介入教孩子和青少年价值包括诚实、管理工作、仁慈、宽厚、勇气、自由、正义、平等, 和尊敬。

(来源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11959.htm)

(2)儿童品格教育入校园项目

以传统道德文化为基础,针对辖区儿童青少年的需求,围绕“尊重、责任、合作、感恩”四个核心品格,通过持续、系统的品格教育课程,培养儿童自信、合作、感恩的品质,让儿童学会和自己、别人及环境相处的做人道理以及学会做事方法,致力倡导儿童素质的快乐而全面发展。

 1.尊重

(1)定义:为接纳不同的人及意见。

(2)行为表现:我要表现自己的长处;我要欣赏别人的长处;我要聆听别人发言;我要了解别人的感受;我要接纳不同的意见;我要真诚对待不同的族群。

(来源于台北县国民小学品德教育手册)

 2.责任

(1)定义:能了解本份并完成任务;

(2)行为表现:我要保持自己的整洁;我要自己收拾物品;我要完成每日交待的作业;我要做好班级分配的工作;我能不找借口和不怪罪别人;我要勇敢承担行为的后果。

(来源于台北县国民小学品德教育手册)

  3.合作

(1)定义: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

(2)行为表现:我要和同学一起游戏;我要和家人一起做家务;我要合力完成工作;我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我要为团队贡献力量;我要和大家共享团队荣誉;                               (来源于台北县国民小学品德教育手册)

4.感恩

(1)定义:感受他人善意与关怀,并能加以回报;

(2)行为表现:我要常常说谢谢;我要记得他人的好意;我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我要乐于接受协助;我要真诚回报他人的协助;我要鼓励同学一起做好事;

(来源于台北县国民小学品德教育手册)

 三、项目目的

(一)项目目的:

     围绕“尊重、责任、合作、感恩”四个核心品格,透过长期及有系统的品格教育课程,配合适当的品格体验营和团队活动,培养儿童自信、合作、感恩的品质,发挥儿童潜能,培育良好品格。让儿童学会和自己、别人及环境相处的做人道理以及学会做事方法。

 (二)项目目标:

1、参加者对尊重的定义有清晰的定义,并至少有80%的参加者能实践出2个以上的尊重所体现的行为表现;

2、参加者对责任的定义有清晰的定义,并至少有80%的参加者能实践出2个以上的责任所体现的行为表现;

3、参加者对合作的定义有清晰的定义,并至少有80%的参加者能实践出2个以上的合作所体现的行为表现;

4、参加者对感恩的定义有清晰的定义,并至少有80%的参加者能实践出2个以上的感恩所体现的行为表现;

四、项目服务对象

本项目针对9-12岁儿童。品格教育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而根据对辖区儿童的观察,以及与学校班主任的班主任及德育处主任的访谈,最终确定的服务对象为9-12岁儿童,而第一阶段首先以9岁(三年级)为试点人群,在第二阶段将全面铺开9-12岁年龄段的人群。

 

五、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两在服务类型:一是品格教育学堂:利用学校的品德课,以课室为载体,透过绘本、游戏、讨论、角色扮演、测试等手法,学习不同德目的定义,明晰日常所应用的行为;二是品格教育体验营:以社区活动为主,透过行动进一步理解和实践不同的德目。

而通过与合作学校的沟通,最终确定利用学校德育课程时间来开展本项目。具体的安排如下:

 

序号

德目

服务类型

服务手法

           服务主题

1

尊重

品格教育课堂

培训课程

尊重定义知多点

培训课程

尊重行为我来说

培训课程

尊重概念全面看

品格教育体验营

中型活动

尊重美德大行动

2

责任

品格教育课堂

培训课程

责任定义知多点

培训课程

责任行为我做起

培训课程

责任全面大认知

品格教育体验营

中型活动

责任美德大行动

 3

合作

品格教育课堂

培训课程

合作定义知多点

培训课程

合作行为我做起

培训课程

合作全面大认知

品格教育体验营

中型活动

合作美德大行动

4

感恩

品格教育课堂

培训课程

感恩定义知多点

培训课程

感恩行为我做起

培训课程

感恩全面大认知

品格教育体验营

中型活动

感恩美德大行动

六、项目监管

1、前后测对比法:在本项目开展前,让参加者进行有关品德程度的前期测试,在项目结束之际,在使用同一份测试进行评估,了解前后测试之前的对比;

2、意见反馈法:本项目的每一次培训,都采用参加者意见表,了解学生对德商学堂培训课程内容的反馈意见;

3、社工观察法:在每次活动过程中,社工进行观察,了解服务的成效。并对项目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

4、访谈法:与参加者进行单独的个别访谈,以及与各班级班主任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参加者及合作单位对项目的满意程度。

七、项目成效

(一)服务的方式或介入技巧:

1.多样服务手法齐下,满足儿童的需求:针对儿童好新、好动、好胜、好学等特点及喜欢新颖、寓教于乐的预防及发展性的服务需求,社工在设计课程尝试加入丰富多样的服务手法以吸引其注意力,其中包括:活泼生动的PPT解说、应景的视频短片、角色扮演、情境剧、绘本、辩论赛、无领导小组讨论、体验营、家庭作业等;借此促使课程内容生动的,诙谐、幽默、风趣又不失哲理。

2.体验性的活动,倡导品格的培育:该项目是通过体验的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历奇探索等,让学生建构尊重、感恩、责任、合作等品格知识,获得技能及提升自我价值的历程,也即是学生开始于体验,之后内省、讨论、分析及评估,然后转化为尝试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应用。

 3.知心姐姐/哥哥的一对一关注的延续服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出现入学适应、厌学、逃学、人际交往、意志障碍、情绪控制、问题行为、人格障碍、与家长关系紧张等困扰,其中知心姐姐服务中,有10位学生表达其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或者与家长关系紧张等的困扰,社工便发挥了“校外班主任”的作用,在保密原则的指导下,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协助学生或家长处理情绪困扰,排解心理压力,缓解学习、生活及家庭关系的压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课堂上的相对公平的关注,满足学生个别化需求:每个学生都各有特点,有积极回应教学内容的,有默默关注的,所以社工在进行整体课程的推进之余,会关注一直沉默的个别群体,鼓励其进行发言,并给予适时的赞赏和肯定;面对如集体攻击等突发情况,社工会适当引导同学们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打压。

(二)沟通机制:

  (1)、外部沟通:家综与校方定期、有效的沟通促使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及开展,其中包括:

1.项目前期:负责社工与校方进行学生的品格教育服务的交流,就合作的意向、内容、形式达成一致,而德育主任也针对课程设计方向提出宝贵的建议。另外与四年级班主任焦点访谈交流,促进社工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及爱好,有效促进学生品格教育的需求调查的前测工作;

2.项目中期,社工与各班班主任不定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如何完善品格教育服务及回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其中包括授课技巧、课程内容的程序设置、学生的反映、课程时间的安排及个案转介等。

3.项目后期,负责社工积极与校方沟通成效总结及其他结束项目事宜。

 (2)、内部沟通:为了让项目内容更加符合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提高课程的成效,入校社工定期进行交流,其中包括:

1.注重成效设计的严谨及逻辑性:每个德目开展前,社工们组织开展程序设计的讨论会,主要针对四个美德小项目的主线及每节间的主线、流畅性及程序设计、服务方式、技巧等作讨论及修改等;

 2.借助预演促使程序设计的完善及丰富社工授课经验:每节课程前,社工会根据每班学生的进度和特点,进行PPT的修改、完善,亦会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需求,不定期进行预演,借此丰富授课的内容及提升社工的授课能力;

3.注重反思及内省:促进每节课程结束后,负责社工组织同事进行分享,针对每节的内容、效果及突发情况进行分享,检视及总结心得,为日后的课程积累经验。

(三)成效评估:

 1.正面倡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格(学生):据品格教育后期成效的问卷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100%的同学认识到培养尊重、合作、感恩、责任四个美德的定义及重要性,93.7%的同学在态度上认同对尊重、合作、感恩、责任的必要性,87.5%同学表示了解表现四大美德的技巧,83.5%同学表示能够坚持在生活中表现四大美德的具体行为。由此可见学生透过长期及有系统的品格教育课程,配合适当的品格体验营和团队活动,初步认同培育良好品格的必要性及学会和自己、别人及环境相处的做人道理以及学会做事方法,然而好品格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尚需不断重复倡导,同时在“学教+家教+社教”的三教合一的帮助下,让学生强化养成好品格的动力。

2.学生初步凸显较好的责任意识(学生):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行为,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是基础的教育任务之一,另外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时期,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引导,尽量不受社会的不良影响。为此社工引入“扶不扶”、“雾霾谁的责任”等时事热点及“天使与魔鬼”的情景剧,引发学生察觉需要助人为乐,让他们内心里有明确的“帮助”意识,同时要力所能及地帮,实在不行需寻求大人的帮助。另外在这一次的热议事件中,85%的同学表示既要坚持助人,同时要学会自保。此外78%以上的同学表示能够意识到需要承担的学校、家庭及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不过学生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避免知行不一,尚需主流文化的不断倡导以及学生的主动实践。

3.强化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及动力(家庭):部分学生不论是感恩意识还是感恩行为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只要我们及时抓住时机,施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就可以使学生强化具备感恩意识,认同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感恩。为此社工感恩课程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察觉父母的辛劳付出,同时回到家中向父母分享感谢父母的具体付出并让父母留言,借此让家长察觉孩子的感恩意识,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亲子相互了解及家庭的关系的亲密。而社工后期回收的作业中100%同学表示能够察觉父母的辛劳,也在家中实行不同程度的感恩行为,30%的同学能够回到家长当面向父母分享其感恩的事情,80%学生表示仅有行为但不好意思向父母直接分享其感恩的心意。

4.对学校班级营造合作友好氛围的影响(学校):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为此社工在体验活动中,借助一些合作困境,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的方案,并引导学生以接纳的心态看待同辈群体的合作或非合作行为,借此促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体验合作的快乐。(补充德育老师关于班级学生对自闭症学生的正面关注以及表示给同学孤立的同学表现)

5.丰富课外生活,获得个人成长:课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让在社区中的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儿童青少年的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情绪、品格、抗逆力、社会交往等发展特点和需要,设置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成长服务。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部分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扰,需要适当的个案服务,为此社工根据学生需要提供一对一的个案服务。 据社工统计,参加品格教育课程的四年级学生,目前有44名学生参与到个案服务当中,15名学生参与到义工服务当中,20名学生主动参与到青少年成长活动当中。

 6.“学教+社教+家教”三教合一,关注儿童成长:社区是联结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点,是教育儿童青少年的重要阵地,合作学校与家综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试点四年级学生品格教育项目,对学校、家庭、社区三教有机结合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以学校社区互动、实现“共赢”为出发点,进一步密切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搭建学校、社区关心青少年品格发展的新平台。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