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社联动”是如何做的(2)

2015-02-03 10:04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探索“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是创新民政社会治理方式、提升民政社会治理能力的一项具体工作安排和实际行动。从2013年5月开始,北京市民政局在朝阳区将台地区办事处和东风地区办事处组织开展“三社联动”试点。

建设联动制度与平台

“三社联动”如何“联动”起来?北京市构建了四项制度。

一是联席会议制度。包括街道(地区)和社区两个层面的联席会议。街道层面由社工机构和地区办事处参加,主要解决服务项目规划、资金保障、资源配置等问题。社区层面由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和专业社工参加,研讨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治理需求和落实服务项目等事项。

二是信息联通制度。由“三社联动”办公室负责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与社会组织、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联通渠道,确定信息交流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及时沟通和交流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信息,促进各项服务与需求有效对接。

三是服务联办制度。由专业社工引领社区社会组织根据社区问题和居民需求,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搭建公共服务网络,带动社区志愿者和居民骨干,以项目化的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社区问题。

四是需求反馈制度。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和开发社区服务项目,根据项目目标和内容,调动多方力量配置资源。在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估,形成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居民等多方反馈机制,不断调整服务项目方向,满足社区和居民动态化需求。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集成效应,北京市为“三社联动”搭建了基础平台。一是工作平台。由街道配备项目办公设备和服务场所,并给予资金、人员支持。街道与社工机构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对项目进行指导、支持和监督。二是专业平台。社工机构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和设施,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形成资源联动合力,开展社工专业培训、社工实务督导、社会组织孵化、联动机制建设、引领社会服务等工作。三是人才平台。建立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相互协作机制,形成社区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有机结合的多元共治平台。通过专业社工引领,对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督导、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水平,丰富了“三社联动”人才资源。

强化四个保障

为了切实保障“三社联动”的有效运行,北京市在组织、政策、专业、人才方面都加大了支持力度。

组织保障:党委高度重视。北京市民政局党委将“三社联动”试点工作纳入局领导牵头的折子工程,结合社会治理创新与街道体制改革共同推进。朝阳区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划拨200万元专款用于试点;试点街道划拨150万元用于项目保障,配备项目办公室、活动场地和专职人员。

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北京市民政局在《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2013-2015)》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朝阳区和试点地区办事处出台了“三社联动”专业社会工作试点实施细则等近10项政策措施,推动整合了市、区、街三级政府的行政资源。

专业保障:实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承接试点工作,发挥其专业性强、创造力大和灵活性强的优势;以项目化促进试点实施规范化,在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监控、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等,并组织专家团队全程跟踪指导;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试点支持形式,以福彩公益金、社会建设资金和街道财政专项资助等方式,组织设计了近30个专业服务项目。

人才保障:突出实务能力建设。发挥专业社工机构的引领作用,为4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培训骨干;通过社工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协同合作,挖掘社区居民和志愿者骨干;以专业社工带动社区工作者,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多层次、分类别的人才培训和培养,实现了社区干部、专业社工、社会组织骨干、志愿者等队伍的立体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民政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