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 沈嘉文
为了让小孩子能更正确地认识科学现象,我设计了一个科学主题的小组,招募了8名处于小学阶段的组员。当我在进行第一节小组的“自我介绍”环节时,前几名组员既紧张又勇敢地站到其他组员面前自我介绍,但轮到10岁的小C时,他却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开始我以为他因为紧张而一时说不出,但无论是让其他组员是以掌声鼓励他,还是引导他说出“叫什么名字”、“喜欢什么颜色”等,他都是一句话都无说。见到这种状况,我也没有强迫他再说什么,而是继续进行小组,但在小组结束之后找到了小C的母亲李女士进行了解。
在李女士口中我得知,小C出生以来就跟随做生意的父母到不同地方生活,因此会听几个地方的语言,但家庭里一直说的是普通话。5岁左右小C被查出患有哮喘病,曾有一次在幼儿园中病发,惊吓让被其他小朋友都嫌弃他,此后他就变得不爱说话。在8岁时小C又随父母来到广州生活,尽管校园内都是说普通话,但上学以来老师都反映小C不爱说话,甚至被同学嘲笑“哑巴”,成绩很差,也很少与同学玩耍。而在家庭方面,我了解到李女士跟随丈夫来到广州后,因为丈夫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周末回家,因此夫妻也是每周见面一次。由于没有任何亲属,李女士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每天就是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做家务,认识的有限朋友也经常谈及孩子的成绩问题,她因为小C这种情况也搭不上嘴,另外也因为在广州认识的人都是说粤语,而她一说普通话就觉得与他们格格不入,渐渐地也就不再交往。李女士希望小C通过参与社工的活动,能大胆与人交往,成绩有所提高。
经过评估我认为,小C这种情况,除了是小时候的经历所致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李女士的性格及生活圈子所致,因为李女士本身也较少与人交往,没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交友及言谈的榜样,也使得孩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与李女士商量后,我没有将目标定在提高小C的成绩或者使得小C愿意开始说话上,而是定在推动李女士参与到中心或者其他活动中,以扩大交友圈子,另外也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舒缓李女士的压力。确立目标之后,我一方面推荐李女士成为中心的义工,从参与义工服务中多与外界接触,另一方面也推荐她参与中心的兴趣类、教育类小组,从小组中认识更多人,打开交友圈子。在小C方面,得知他喜欢画画后,我推荐他参与到中心的手指画小组中。因为他参与我的小组后与我相对熟悉,每周我都会与李女士约定,让她带小C到中心,让我和小C交谈,以进一步了解他各方面的情况。从交谈中我评估小C的确话语不多,但是他有其他小孩一样的活泼好动性格,且对他不感兴趣的话题都不说,而对感兴趣的话题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我也每周会与李女士交谈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其中一次谈话里,我提及在小升初会有特长生的特别考试,如果小C是对画画感兴趣的,在升中学前可以考虑培养他这方面的才能,使得他能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升入较好的中学。李女士知道有这个政策后,顿时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思路,称可以尝试通过这个途径使得孩子的将来能多一条选择的路。
在结案阶段,李女士已经成为中心的固定义工,每周都会参与义工服务,同时也和几位参加同一组的组员成为好友,经常分享各种经验。另外在我的鼓励下,李女士也很有动力去学习咖啡烘焙班,希望能学多一门手艺扩大生活面。而小C方面,他在李女士的改变之下,也多了和同伴的接触和谈话,在小组中也会主动协助社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虽然话语不多,但我感觉这种改变正在不断进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