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服务才是社工应做的事”是一个伪命题

北斗星社工 2014-09-03 13:57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大多数社工新人都会认为的服务是一个非专业(缺乏社工元素)的服务,认为自己做的服务“专业、同书中的理论符合”才是社工服务,当然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一年来的服务与实践,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更多的是在专家眼中建构出来的事情。

文/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陈炜程

曾几何时,有人和我说过这样一番话:“托管服务不应该是社工做的服务,而是那些托管机构做的服务”。我先不说我如何回应这位同工,而是岔开一个话题,在广州社工行业里,我敢说有很多人特别是像我这种刚踏入社工行业的新仔,大多数都会认为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或者服务就是一个非专业(缺乏社工元素)的服务,认为自己做的服务“专业、同书中的理论符合”才是社工服务,当然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一年来的服务与实践,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更多的是在专家眼中建构出来的事情。回归到刚刚的话题,因为我做了托管服务(即是四点半学堂)已经有一年了,我回答这位同工的答案是“这是社区的需求,是家长迫切希望可提供的服务”。

群众基础是服务的根本,没有群众的支撑难以开展所谓的专业服务。很多同工认为开电脑班、绘画班、课后托管班、家访等这些工作都会认为是一些低等级的服务,而那些注意力、人际交往技巧等技巧型、治疗性的服务才是社工的专业服务。个人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我并不是说这个观点是错还是对的),并不全面。在过去一年,我主要负责了中心的课余托管班,前半年针对成员绘画的兴趣开展手指画小组,也尝试开展家长沙龙的活动,但活动并不成功,主要是家长的积极性不高,在往后的时间,我努力地上门探访、电访,在空闲时间和家长聊起一些家常便饭的话题。在下半年,除继续收集他们的需求外,也再次试探性地跟他们提起家长沙龙的事宜以及更多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感受,这里面竟然带来意外的收获,第一期家长沙龙顺利开展后,第二期第三期陆陆续续也完满地开展,成效虽微,社工的工作、手法、技巧还有待提升,但家长对孩子关注的层面是变得积极正向的(这群成员主要是隔代照顾的)。总结,如果没有课托班的铺垫,我觉得这个家长沙龙活动根本开展不成,三期里面只有一位是非课托班成员,所以如果你没有群众基础,不了解他们的需求,如何合理准确地切入到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呢?如何开展更多看起来是社工做的服务呢?开所谓的兴趣成长小组,这个小组不只是累积人气,更是社工认识社区,社区认识社工的关键一步,通过电脑、托管、画画等深入挖掘,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促成社工与社区的成长,这才是成长性小组,是双向的能量流动。

服务源于需求,所谓的专业服务也需要回归到群体的需求,而且服务有时候不用过分包装。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服务源于需求,但有多少同工能真正符合群体的需求呢?我也不保证自己所有做的服务是符合需求的,但我敢说的是我现在所服务的社区6岁-10岁的儿童家长这个阶段他们都需要托管服务,既然需要为什么我们不开展?在开展的时候从哪一角度切入也是值得社工深思的,特别这些家长,我和他们说小课堂,培育他们什么兴趣等等大条道理,他们是无兴趣,但说课余托管,可以让他们在里面做完作业然后会根据时间开展一些手工类、游戏类的拓展活动,家长积极性提高到好几倍,这就是所谓包装要适度。另外我知道我们不是老师,但社工也是万能的角色,我们何不当一回老师,再慢慢纠正他们的认知呢?在一年的托管服务,爷爷嫲嫲带着孙子孙女参加课托班,他们破口而出第一句是请叫老师好,在一年后,他们的爷爷嫲嫲会叫吖sir,私底下会和我说“社工,我个孙今日情况如何啦?”,这是一个好明显的对比。总结,我们的服务需要的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切入,要允许服务对象对我们的不合理认知,允许他们对我们的角色模糊,但社工绝不能模糊自己的角色定位,绝不能因为服务超出个人能力范畴而放弃群体的需求,服务不是从自己的认知感官上出发,而是实实在在关注这个群体的,与他们共成长。

世上没有最专业的服务,社工的服务也不应该盲目追求专业,而更是立足于群体,立足于他们的需求,在需求层面上不断进阶。课余托管服务的发展也一样是,我们不应该因为是超出范畴(托管是老师做的,教电脑是电脑老师做的,玩桌游的是桌游吧负责的),工作量加大而放弃,我们更应该是转变服务的思维,多角度去介入,想办法是弥补人手不足,提高服务的质量,注重服务对象在学习成绩以外(或者问题以外,服务对象的强项)的成长与发展。

每一个服务对象带来的是希望,是美好画面的塑造,而不是问题,不是烦恼等等这些负面的东西,社工需要的是不断让他们参与,不放弃他们任何参与的机会,虽然课托班先天不足,参与的人可能是被逼的,但我们要努力让他们快乐地参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在后半年,我亦看见有青少年主动报名的,所以我好肯定课托班只是一个平台,我们如何利用及发展是迫切性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我觉得社工的服务只有回归到服务对象的需求,才能谈及专业,才能谈及社工元素,服务脱离需求,是我们社工走向危险的信号。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