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社工专家赴灾区调研的工作日志

2014-03-03 10:21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5月 30日,幸福家园今天我们前往都江堰。在成灌公路上可以感觉到一种不同的景象及气氛,有专门辟出的救灾车辆专用通道,每个路口都立着醒目的“为救灾车辆的通过停让”提示牌。

5月 30日,幸福家园今天我们前往都江堰。在成灌公路上可以感觉到一种不同的景象及气氛,有专门辟出的救灾车辆专用通道,每个路口都立着醒目的“为救灾车辆的通过停让”提示牌。路上车辆不少,但交通却很顺畅有序,我们也没用多长时间即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都江堰现在最大的一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幸福家园。

从车上下来,眼前是几十排活动板房组成的大片区域,门口有护杆,警察在值勤,天上一架架直升机飞过,经了解那是飞往汶川的。进入安置区,只见一切井井有条,板房整齐排列、地上干净整洁,每间板房墙上挂着牌子,写着门牌号和里面所住人的名字,每隔一定距离便是男女分开的浴室和卫生间,还有按位置设立的卖日用品的商店。进到板房里面,床铺摆放得也较整齐,而且比较宽敞,不觉闷热。跟那里的住户聊天时,他们都说很好,没有什么不便。正赶上吃中午饭时间,我们到在集中区域另一头的食堂,看到受安置群众和正在这里施工的工人们有序地打饭吃饭,饭菜质量、卫生条件及用餐条件都不错。我们了解到,这些食堂也是一所临时学校的所在地,孩子们(主要是住进来的居民和附近地方的小学生)白天在此上课,中午和下午放学时就用做食堂。在这所新学校里,我们看到学前班也开起来了,有老师和小孩子已在里边。

一圈转下来,我们看到这个由灌口镇和幸福镇政府有关人员为主管理,加上成都市其他政府有关部门派来的工作人员协助管理的临时安置区,形成了较完整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从管理委员会到居民委员会再到各栋,构建了上下联动、居民参与的管理体系,公安警务室的治安和法律服务、卫生医疗服务、劳动社会保障服务、日常便民生活服务,乃至心理援助服务,都正在健全起来。我们也看到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组织都建立了工作点,一些不能回学校上中学的青少年,都踊跃报名做志愿者。可以说,这处安置点无论硬件和软件条件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生活在安置区的群众感觉也都比较满意。当然,我们也了解到,由于临时学校主要是解决小学生的复学问题,不能回去上学的中学生还比较闲,而做志愿者也不需要太多人,这部分青少年似乎值得关注。此外,由于入住安置房要到居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办理手续,有些居民在这方面有一些混乱。也许社会工作者可以和相关组织一道,把这些工作做得更细,使居民群众在安置区的生活可以更加满意,真正成为他们灾后的一个幸福家园。

离开幸福家园,我们驱车来到另一处安置点。这是由双流区援建和管理的,所居住受灾群众数量比幸福家园少一些,但也仍然达到不小的规模,连绵几百顶民政部监制的蓝色救灾专用帐篷,搭建在刚刚修整出来的一片田野上。这里的外观环境和内部条件似乎都不如幸福家园,地面有些凹凸不平,帐篷里面明显也热一些。不过,仍可以看到在主道两旁精心摆上的一盆盆小花。同样,这里从厨房、浴室、厕所等基本生活设施,到医疗卫生、治安警察、劳动就业一应的服务都比较健全,特别是临时党支部的横幅很显眼。我们还看到烧开水的锅炉房也建起来了,每天都定时为住户供应开水。食堂里,蔬菜以及各种原料较丰富。一些群众有的看电视,有的打扑克牌。当然,更多的人待在自己的帐篷里。整体上,这里的生活秩序安定正常。

在双流安置点,我接触到一些来此开展服务的心理工作者。从他们和当地小朋友们的关系来看,已经很接纳和熟悉。据一位负责人讲,通过共同居住和生活进行深入了解,还是能发现某些问题。首先是个别失亲群众,仍有些不良心理反应,有的甚至到了必须心理危机干预和帮助的程度;其次,他们还谈到受灾群众关切的下步安置的有关政策问题,例如按人均分配住房面积的政策。总之,心理工作者提醒,需更深入地关注和了解某些特定人群的特色困难与需求。

我想,政府的有关安置措施已经比较周到和有效,保证了大多数的受灾群众得到了较好的安置与生活保障,群众是满意和高兴的。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仍然存在着把这一步工作做得更细的需要,并且,联系更长期的安置和重建进程来看,需要更加重视解决受灾群众关心的一些政策问题,以及协助他们更好地自助互助,发挥社区功能,实现更好的恢复重建效果。也许,在这些方面,社会工作者都有发挥作用的重要空间。

接下来的行程里,我们服务队将要充分讨论这几天的见闻与收获,力争得出更明确和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可能的更大规模的社工介入行动提供方向与指引。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