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中国网消息:在省会长春乃至吉林全省,提起医务社会工作,无人不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8年来,吉大一院的社会工作者以出色的行动,书写了医务社工的新篇章,成为地区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军者、开拓者。
一、先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早在2008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他们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了“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致力于提高贫困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国内“纾缓医学”和宁养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关怀与支持。从当年医院设立的第一个非盈利部门——宁养院成立至今,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总行程已达24万多公里,足迹遍及长春市及周边50多个乡镇,为2852名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方面服务累计50418次,其中出诊服务8234次,门诊服务35885次,电话巡诊6299次。
二、率先组建社会工作部。吉大一院在党委重视下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的社会工作部,确立了地区医务社会工作的先行者地位。吉大一院社会工作部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塑造现代医疗文化环境、提升医院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工作目标而努力,打造了“医务社工”、“社会志愿服务”、“医务志愿服务”三大服务平台,构建了“医护人员+社工+义工+患者”四方联动模式。
三、倾心致力专业服务创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等专业服务,并制定了相对规范的操作流程、服务记录及评估方法。在肿瘤患者、老年患者及青少年患者中开设了心理支持小组,在医护人员中开设了减压小组等。创新开展了 “正能量讲堂”、“观影俱乐部”、“微笑手工坊”、“旅行笔记”、“爱心图书馆”“代理家长”等特色服务项目,各类主题活动在服务对象中取得良好反响。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组织爱心义卖等形式为贫困患儿募集衣物、图书与善款,得到当地多家媒体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2012年11月30日,吉大一院社工部与吉大哲学社会学院共建“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引进社工专业师资、人才,并制订了社工实习培训与督导计划。此举使得医务社工步入学科化、专业发展道路,并开始尝试以项目化带动专业化发展,先后申请执行了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体系研究”、长春市科委 “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实务研究”、中央财政支持神华公益基金会医务社工试点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医路同行”空巢老人医务社工服务项目等,开启了省内政府购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先河。目前“医路同行”项目已覆盖至我院老年病科、放疗科、介入科等8个临床科室和长春市多个社区。《基于优势视角分析取向下的癌症患者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和《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例》等多篇论文见诸国内相关研讨会和专业刊物,得到业内认可。
四、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吉大一院共招募宁养义工871名,在社工的带领下开展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教育、哀伤辅导、咨询服务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制定并修改了《志愿者管理指引》、《志愿者工作手册》、《志愿者服务条例》等规章制度,修订了《星级志愿者评比标准及优秀志愿者表彰机制》。2009年宁养院通过TUV认证,获得“三星”荣誉,并荣获2009年度“感动吉林慈善奖”,2013年第四届“吉林慈善奖”优秀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奖。社会工作部主任兼宁养院主任刘芳荣获2010年度长春市三八红旗手、2011年长春市绿园区爱心标兵等荣誉称号,2013年当选为吉林省慈善会理事;宁养义工白泉涌荣获第四届“吉林慈善奖”优秀慈善志愿者荣誉称号,李培轩、严会婷、包顺超被李嘉诚基金会评选为“星级义工”。社工部组建的“蓝马甲”志愿服务队,共吸纳社会志愿者2301人,服务总时长逾50000小时。“爱心讲师团”定期走进驻长高校、村屯社区开展公益活动90多场,本院百余名专家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借鉴北京、上海等大型三甲医院医务社工模式,吉大一院社工部探索实施“小组责任制”管理方式,选拔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较强的志愿者担当志愿活动组长,在社工的指导下,负责全组日常事务、岗位监督、信息反馈等工作,并注意发现培养优秀志愿人才,为之提供施展机会。着力建立双向互动体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努力构建“社会志愿者服务医院,医务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双向互动体系,初步形成了“宣传招募-人才培育-表彰激励-质量提升”的本土化医院志愿服务模式。(作者:唐天正)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