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中游戏的选择与应用
——基于30个社工经典游戏的分析
在当今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小组工作方法在为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城市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与援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服务对象普遍的欢迎与认可。这一拥有近百年发展历史的专业方法之所以广为流传,究其原因,贯穿于小组过程中的那些轻松、有趣、有创意且极具启发与治疗意义的小组游戏功不可没。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带领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运用小组游戏促进人际关系,提升解难能力,增强自我认知,从而达至小组目标。本文选取当下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常用的“名字接龙”“手忙脚乱”“秘密串烧”等30 个小组游戏,深入分析小组游戏的目标、适用阶段、适用人群、使用方法等关键性问题,以期对实务工作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1.选择小组游戏的基本程序
研究表明,一个与小组目标高度吻合的小组游戏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治疗性,能够激发组员开展具有治疗性的讨论。小组游戏的选择与应用是门大学问,选不对或用不好小组游戏,都会使小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和使用小组游戏呢?通常,社会工作者要在小组计划书的设计阶段对组员的兴趣、动机、年龄、身体与精神状态、注意力水平、参与能力与水平等方面进行仔细地评估,充分考虑小组游戏对组员身体、行为与认知方面的特殊要求。同时,要将小组目标与游戏目标进行“无缝对接”,使二者具有良好的适切性与吻合度。在对小组目标、组员特点、游戏目标、游戏特点、设备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估后,才能最终确定一个适合于小组目标的游戏。小组游戏选择的基本程序如下:一是明确小组目标;二是明确游戏目标;三是确认小组目标与游戏目标的适切性与吻合度;四是考虑组员是否适合小组游戏;五是考虑小组游戏的特点;六是确定最能满足小组目标的游戏。
2.小组不同发展阶段游戏的选择与使用
小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过程,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小组领导者唯有对这些特点和规律了如指掌,才能在实务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回应策略与方法,使小组目标得以达成。
小组初期的特点是组员都小心谨慎、踌躇不定,对小组有些许期待。组员首次见面时通常会以彼此的着装和外貌或者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人和事来了解对方。在小组初期,大家都在试探性的互动过程中,组员会逐步确认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从而决定自己在小组中该作何表现。鉴于此,小组初期的目标主要是协助组员相识,消除陌生感,讨论小组契约并建立小组规范。为此,社会工作者会在小组初期使用一些相识、合作和沟通类游戏,如“名字接龙”“有缘千里来相会”“棒打无情人”等,主要目的是在组内营造温馨气氛,使组员能够积极地投入小组,为后续开展小组活动奠定良好的动力基础。在小组初期使用小组游戏,社会工作者要注意选择符合组员年龄与能力的游戏,不要给组员带来压力。带领小组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始终关注组员的参与状态,虽然鼓励组员积极参与游戏,但也不要强迫。对于组员之间肢体接触较多的游戏,应尽量安排在室外空旷的场地进行,避免组员发生意外伤害。
小组中期也称作“小组工作期”,是小组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完成小组初期制订的目标和任务。社会工作者应确保小组的保密性、出勤率和活动频率,并协助每位组员制定专门的治疗目标。同时,小组发展到中期阶段,应该在组员沟通和互动模式、人际吸引水平、凝聚力、小组规范、组员角色和小组文化等方面进入稳定与成熟的状态。社会工作者在小组中期会大量地使用小组游戏来引导组员进行具有治疗效果的自我探索与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小组中期常用的小组游戏包括信任游戏、自我探索游戏、涉及个人隐私的游戏等,透过小组游戏促进人际关系,提升解难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在使用这类游戏时, 社会工作者要确保游戏是在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所说的安全,既包括组员的身体安全,也包括组员的心理安全。比如,信任跌倒游戏的难度系数较大,如果使用这类游戏,社会工作者应按照工作手册上的指导, 逐一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确保组员身体安全。又如,涉及个人隐私的游戏往往会触碰到组员的“伤疤”而激起组员强烈的情绪反应,社会工作者要对此有充分的预估及处置方案, 避免组员受到二次伤害。
小组结束阶段是小组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环,小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需要在此阶段得到巩固。在小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巩固已取得的成果、降低小组吸引力、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转介和评估等,以引导组员表达分离的感受, 催化小组结束。在一些组员自我表露水平较高的小组中,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协助组员处理他们与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组员结束关系的情绪感受。此阶段主要使用祝福道别类游戏,如“爱的信笺”“相逢是首歌”。这类游戏的优点在于其隆重的仪式感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组员的社会情感需求,从而使组员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小组, 开启自己的崭新生活。
3.小组游戏后的讨论与分享指导
在小组工作中,小组游戏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否则就失去了做游戏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好的游戏关键在于社会工作者如何去引导组员充分地讨论与分享游戏中的感悟、收获与思考。社会工作者在选定了小组游戏后,除了要熟练掌握游戏的使用规范与操作要领,最重要的还要设计好游戏之后的讨论与分享环节,这是决定小组是否具有治疗功能的关键所在。比如“我的纯净水”这个游戏,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澄清个人价值观的游戏,做这个游戏的关键是“玩中悟理”。小组可以给组员提供一种多元的视角, 清晰地看到个体价值观的差异,看到被自己倍加珍视的“纯净水”(价值观),在别人那里可能第一次过滤的时候就被舍弃了。这些对于组员来说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透过游戏的过滤过程清晰地展现,令组员可以充分地讨论、交锋、辩论、分享、领悟。领导者在使用这个游戏的时候,关注的重点不是组员们最后的“纯净水”是什么,而是组员过滤的过程中舍弃了什么、舍弃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舍弃的原因又是什么、组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比较激烈的争执,或者个别组员分享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这些对于组员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社会工作者若想成功地引导小组讨论,需要把握好讨论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成功的小组讨论过程应该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单一视角到多元视角,由现象学层面到哲学层面的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层层深入的逻辑过程。一个成功的小组讨论,或者说能够对组员有所触动与启发、具有治疗效果的小组讨论一定是渐进式的。在这个渐进式的讨论过程中,对社会工作者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做到“ 润物细无声”。所谓认知层面的层层深入绝对不是社工的自行拔高, 强行灌输, 而是凭借着组员之间的相互启发、思想的相互碰撞所自然形成的强大的小组动力, 也只有从组员嘴里说出的话才是最有力量感和说服力的。不论是在小组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一线的实务领域,笔者看到太多的小组领导者由于缺乏对小组的耐心, 或是缺乏对组员领悟力与表达力的信心,抑或是担心小组目标无法达成,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过早地说出了本该由组员表达的“金玉良言”,使组员错失成长机会。其实, 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倾听与等待,一旦有组员表达出更深层次的认识与领悟,社工就要把握好时机给予积极的回馈,同时引导其他组员就此观点进行讨论。此刻,小组讨论也就顺利地实现了“晋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