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社工支援团北京社工服务队第二月工作总结(2)

2014-11-25 16:3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第二个月的时间里,北京社工服务队紧紧围绕党建创新,用党建带队建,进一步推动服务工作发展。在前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全体队员继续发扬社工精神,秉承社工理念,运用社工方法,进一步融入学校师生和周围居民,开展了一系列进班活动和社工服务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队员程崴主导的“歌唱梦想”合唱队,共招募了30名左右的学生,目前已开展了4次小组活动,教授了《北京心爱永存-北京社工服务队队歌》和《同一首歌》2首歌曲。队员卢山主要负责的周末留校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学生在游戏中放松了身心又得到了思想启发,学生普遍反映较好。教师互助小组通过破冰游戏,旨在建立教师与社工、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教师吐露自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解压,分享心得和经验。目前已经开展了2次活动,对于助力教师成长起到了一定作用。“爱心光影”播放室项目通过播放励志、向上的电影和宣传片,推广社工“助人自助、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激发自身潜能,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期活动围绕“环境保护”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而第二次播放的影片《机器人总动员》则是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制定目标,并从现在做起勤奋学习,刻苦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明天。11月12日,郑阔、淳于茂兴主导的“成长伴你行” 项目,通过“帮帮姐姐”和“成长树”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大家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心灵之声”项目旨在搭建学生倾诉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成长支持、心理陪伴、情绪疏导等社会工作服务。自10月20日“心灵之声”心语信箱设置以来,已收到信件10余封,学生不仅在信中倾诉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学习困难、同学交往的困惑等,也表达了对服务队到来的感谢之情,感谢服务队队员带给他们的快乐,正如一位学生在信中说到:“感觉我们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我以后也要像你们那样让所有人快乐,要好好学习让更多人快乐…”。服务队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快乐,作为学生在此阶段的正确引导,更多是帮助学生能够重拾信心,增强正能量。

此外,北京社工服务队其他项目,如北京心愿画室,以及跟队社工设计的“健康小卫士”等其他项目也都在紧张筹备、招募组员的过程中,即将启动。从丰富文化生活、加强安全教育、维护学生权利等多方面帮助龙泉中学学生成长进步,帮助学校师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快地从震后阴影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是校园文化得到提炼升华。针对龙泉中学没有校徽和校歌的现状,服务队队员王明增、卢山充分发挥优势,链接社会资源,联系有作词、谱曲、设计等方面专长的人员,为学校谱写校歌,设计校徽。经反复协调沟通,校歌初步定名为《志存高远》,歌词内容文化承载厚重,意义深远。激励同学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永不放弃,勇敢向前,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校徽将朱提山、龙泉、飞龙、书卷等要素融为一体,诠释了龙泉中学“饮龙泉育龙子,将龙头奋起;建中学树中梁,为中华腾飞”的教学理念。

四、加强团队建设,历练队伍促提升

一是凝聚力量展现集体风采。由于民政部社工司司长王金华将带领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实施情况联合调研组,考察“民政部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实施情况,慰问在各安置点服务的社工服务队,并在骡马口板房学校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在只有3天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全体队员加班加点,分别撰写了个人经典案例,并齐心协力,赶制印刷了服务队《工作手册》、《工作信息集》、《北京心鲁甸情》通讯,收集整体项目活动海报张贴到座谈会会场。此外,为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全体队员直至晚上十点钟学校晚自习结束后去布置座谈会会场,即教师之家会议室。大家克服空间有限、场地尘土飞扬等困难,一遍遍摆弄着上百张的桌椅,不厌其烦的进行各种尝试,试图实现最佳效果。在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和疏漏后,大家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一点钟,全体队员都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大家没有喊苦叫累,都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队员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连续作战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由于准备充分,王金华司长在参观了北京心红旗社工服务站、临时党支部阳光小花园、北京心愿画室和北京心教师之家后,对北京社工服务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全体队员的辛勤工作表示亲切问候。随后的调研座谈会也进行的非常圆满顺利,大家真正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与幸福,体会到了付出总有回报的真正含义。

二是交流座谈促进学校社会工作。根据鲁甸803地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统一安排,11月6日、7日,北京社工服务队全体队员参加了在昭通市举办的鲁甸地震灾区灾害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班。与同在灾区开展社工服务工作的上海社工服务队、广东社工服务队、四川社工服务队以及中国社工协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畅谈工作经验,分享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尽管此次交流只有短短的2天时间,但体会颇多,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了与自身开展服务相关的儿童社工工作的方法,比如介入、接案、过程开展、结案、评估等,还学到了开展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对今后工作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三是积极帮带促进地社工成长。北京社工服务队积极响应昭通市民政局《关于委派社会工作人才参与“五支队伍”进入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通知》精神,热情接待昭通市各区县民政局及社工机构社工跟队学习。截至目前已有4名队员完成跟队学习,另外有3名机构社工长期跟队以及1名短期社工随队学习。为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北京社工服务队探索实施了“4+3”工作模式,以形成助推云南本地社工发展的长效机制。“4”是希望云南社工在跟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做到4个“一”,即了解一点情况、明确一个概念、参加一些活动、得到一次锻炼。“3”是实现三个目标,即壮大一支社工队伍,促进一些社工组织和机构的发展,形成一种适合云南本地社会工作发展的模式。

在云南社工跟队学习过程中,社工服务队按照 “4+3”工作机制,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条件。专门开设了学习园地,引导跟队社工在工作之余阅读社工相关书籍,了解社工基本理论,切实提升专业能力。此外,让本地社工观摩队员开展的进班活动和小组项目,从中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北京社工服务队引导他们立足学校实际需求,发挥自身优势,设计自己的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即“健康小卫士”和“生活中的物理小秘密”。截至目前已有5名队员完成跟队学习,另外有3名机构队员长期跟队学习。根据昭通市民政局安排,接下来还会陆续有本地社工跟队学习,北京社工服务队将积极探索,总结规律,不断完善扶持云南社工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推动云南专业社工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四是相互关照传递家庭温暖。尽管生活条件苦,工作强度大,但为了更好的服务灾区,北京社工服务队从身体健康、人身安全、队员生活等方面着手加强团队建设,做好长期准备。针对鲁甸气候复杂多变,昼夜温差大的情况,大家做到热时减衣,冷时添衣,避免感冒生病给队里添麻烦。鲁甸地区属于地震频发区,服务队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持高度警惕性。此外,在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下,队员们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利用工作之余给队员补过生日,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团队大家庭的温暖。

当前,北京市民政局对口援助骡马口板房学校的项目已批准通过,接下来,北京社工服务队将按照北京市民政局的要求和项目计划书的内容尽快开展实施,切实解决骡马口板房学校及师生面临的急切问题,满足他们的迫切需求,促进学校师生的成长。此外,还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开展好专业服务。北京社工服务队将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认真做好板房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此次“民政部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服务计划是以政府主导的第一次灾区社会工作实践,因此,要积极探索在理论研究、实务总结和问题分析等各方面的经验做法,努力为今后全国灾害社会工作提供经验;三是做好与本地社工的工作衔接。北京社工服务队在骡马口板房学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社工服务,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2个月,在接下来的1个月时间里,服务队将帮助带动本地社工发展,探索方法规律,传授经验做法,通过服务计划来推动本土机构的发展、实务能力的提升,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服务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