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间旅行者的鲁甸日志(三)

马迎春 2014-10-10 14:10   新浪博客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一个一直微笑的女孩,用她那颗细腻的心和那双灵巧的手,还有那一双奔跑在安置点泥泞路上的脚,在服务着灾区安置点的老百姓们,直到最后我发现她家的房子也倒塌了……一个皮肤黝黑、鼻子高高的回族男孩,用他那颗思辨的脑袋和那双敏锐的眼睛,还有那一个经常负重的后背,穿梭在大山乡村里,用他的心和行动,在陪伴着一群孤寡老人。他们的生命是如此充实、丰满,充满张力,给了我希望!她/他们,代表着一群“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口中有德、行中有善”的“新四有”公民。她/他们扛得住那样的艰辛,也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鲁 甸 日 记(2014)

——致可爱的云南本地青年

作者:云南省妇联副主席马迎春

3

10月4日 星期六 雨

早上8点在街边吃昭通本地燃面味道很好,就是太辣。驱车前往火德红镇,连心在火德红社区租了三层楼的房子作为工作站,聘请了三个当地大学生开展工作,中国社工协服务队也在这里,开展了茶室,画苑等项目,最近又从沈阳调了一支队伍来,专门园艺疗法的。

本地彝族姑娘张娥,昆明学院数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曾在火德红中学当过老师,地震时,她家的房屋塌垮全家成了灾民,她积极主动参与救灾,给救援部队带路,给公益组织当义工,整天忙个不停,遇到连心,她更加投入了。每天到各个安置点走村串户,安慰老人,宽心长辈,带孩子们玩,组织各种游戏和活动还要赶回来给社工协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做饭。她是本地人用方言与灾民交流更方便,她懂得灾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陪他们流泪听他们诉说,她说每当孩子一个个大老远呼叫“姐姐”、奔跑过来和她拥抱、亲得她满脸都是吐沫时,有一种巨大的幸福感使她热泪盈眶,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有一种天然的社工情节和天份,因为她心里有爱,没有爱,就没有社会工作!

无论你是专家、学者、教授、还是什么行业权威,如果心中没有大爱,不是发自内心把灾民当作亲人,仅凭借技术框架也是做不好工作的,这是直指人心、以心换心的事情,而不是呼啦啦全来了,一阵风全走了。

爱,就是陪伴,张娥姑娘是陪伴者,倾听者,解忧者,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大妈的床螺丝松了,她上街买了工具和材料去帮她上紧,挨帐篷问谁家螺丝松了。还买来1500元的毛线和鞋底送到石岩子安置点约姑娘媳妇婶婶大妈们一起做毛鞋,做好两双自己留一双、四双留两双,捐出来的送给本村的孤寡老人。线和鞋底刚好可以做54双鞋,捐出来的27双刚好够安置点里27位老人每人一双,多么温暖的点子!向老人们送温暖,妇女们在一起做手工拉家常互相温暖,留下的鞋给家人穿,温暖亲人。接下来她们还要选出妇女小组长来开展各种活动,太让人感动了,这就是我想看到的集灾后心理重建、生产自救、妇女工作于一体的社会工作项目,必须支持,我立刻给云南鞋业商会副会长虞正树打了电话,请他支持一万元买毛线,他说商会捐43万元准备给灾区,我说先别忙,过几天我来找你们谈谈我的想法,与其用在灾后房屋重建的几亿元资金中不冒泡泡不见踪影,还不如拿来支持社工项目。

张娥姑娘很谦虚,说自己没学过社工,有知识断层,可是她和连心同伴们的行动就是在践行社工的伦理:平等、尊重、接纳、不批判、保密服务对象、自决,本我所能、奉献社会……

张娥带着我们走访了几个安置点,快到冬天了,两千多的海拔,下着雨,很冷,有的帐篷配了夹棉层,有的没有。这几天每到一个安置点与灾民们接触,几乎都是在抱怨和批评政府和基层干部,几乎没有听到一句肯定赞扬,都把基层干部说成不公正、自私、损害村民利益的坏人,这是为什么?共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很多人奋不顾身、夜以继日、累到、病倒、为什么不得一声好?是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处事不公,是为了效率没有兼顾公平还是有人损公肥私?我相信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是好的,关键是政府与市场中间缺乏社会组织的粘合剂、减压剂的作用,缺乏社工组织“以人为中心”、“回应人的需求”、“助人自助”、“增能扩权”的理念,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的专业方法,但最关键的是“见物不见人”、“目中无人”的问题,没有做到直指人心,挖掘潜能……

再者,政府救灾速度和效率第一,如果把每一户村民的思想都统一好,再去推平地搭帐篷,根本就来不及。巨大的灾难面前,灾民的心理是极度敏感而脆弱的,在推进工作之前,征求村民意见,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应该的。农村工作是一门学问,灾区的乡村治理更是大学问,原有的秩序破坏了,新的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成为政府和灾民之间的粘合剂、协商者。

火德红镇政府对面的小楼门前挂着共青团旗,横幅布标,写着鲁甸青年创业商会。商会会长阮俊东,回族,26岁,黑皮肤高鼻子,两只眼睛很有神,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地震的第一时间,青年商会会员就捐了五十万物资送往灾区,随后参与抢救伤员,帮助其他组织运送了500多万物资到灾区发放。接下来,专注于孤寡老人的需求,重点帮助光明村光明社的24户老人,并辐射到周围100多位农村残疾孤寡老人。

俊东和他的堂弟小阮、宣威的小樊、安徽的小邱,四个黑黑的小伙子足迹踏遍火德红的山山水水,他们扛着米,走几十里上路,走进老人破坏的小屋、陪伴他(或她)两三天再离开。他们分头行动,一个人负责几个老人,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心灵的慰藉。写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模糊了双眼,孤寡老人在农村常常是被歧视和忽略的,认为他们无用,而俊东他们则用善良的心灵去温暖即将枯萎的生命,给他们爱和尊严。我眼前出现了一组画面:乡间羊肠小道上扛着大米飞奔的青年,老人屋里拉手话家常的青年,帮着老人做家务的青年,记者来采访腼腆低调的青年……同样是青年,我怎么觉得城市里那些油头粉面、萎靡不振,电子游戏里不分白天黑夜虚度光阴的青年时如此的苍白、缺乏生命力。而俊东他们的生命是如此充实、丰满,充满张力,给了我希望,鲁甸的未来属于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对“四有”新人有一个全新的说法: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口中有德、行中有善。我给俊东的微信里用着四句话称赞了他们,因为他们扛得住那样的艰辛,也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