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13N”机制 共谱社治“五部曲”
——大弯街道“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项目
一、基本情况
大弯街道地处青白江区北部,东、南与大同街道相邻,西与弥牟镇相连,北与广汉市相接,幅员面积14.91 平方公里,辖18个社区,26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3万人。大弯街道属于青白江区主城区,是全区政治经济中心,商贸繁荣,交通快捷,基础设施完善,是凤凰新城核心板块。近年来,大弯街道一直致力于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逐步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共同治理、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先后荣获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优秀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等21项表彰奖励,街道 “四个一”改革在市、区进行推广试行。
二、问题与需求
(一)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化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大弯街道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需要从党组织与社区治理、政府与社区治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三个维度完善社区治理基本制度体系。
(二)社区治理理念和方式创新不足。2020年社区机制体制改革后,社区进行了调整和优化;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后,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了人员更迭。导致社区现有工作人员在社区治理理念上缺乏创新意识,方式方法上缺少变革思维,需要拓宽视野、转变思路、推陈出新,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三)社区治理技术和能力有待提升。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区居民需求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亟需在社区动员、组织培育、资源活化、示范引领、品牌塑造、专业赋能等方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治理技术和治理能力。
三、机制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大弯街道以开展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党建为引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突出民生导向,探索建立“113N”的五社联动机制,即夯实1个平台要素、培育1个优势要素、联动3个协同要素,保障N个支持要素,切实做到五社要素充分联动,推进大弯街道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四、具体做法
(一)夯实1个平台要素。基层治理关键在党委政府,夯实党建引领的五社联动平台极为重要。大弯街道大力夯实街道、社区基础平台,突出党建引领的方向指引。以120万试点项目资金为种子,撬动资金1185万。在街道层面建立大弯街道社区支持中心,开展街道、社区干部的治理能力培养16次,实现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的治理能力提升全覆盖。在项目试点的重点社区,构建党建引领的联席会议,对治理问题进行综合研判,对治理项目进行联合督导,对治理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实现社区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多元参与和资源整合。
(二)培育1个优势要素。通过前期调研得知,每个社区的五社联动联动资源有所区别,“一刀切”式的联动模式并不适合大弯街道的现实情况。项目根据试点社区的资源禀赋,着力培育各个社区的优势要素。卿家湾社区的学校资源较为丰富,社工基础良好,因此在卿家湾社区重点实施学校社工项目,着重培养社工作为优势要素,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慈善资源对儿童进行关爱保护;蔡家庙社区养老需求大,养老志愿服务发展较好,因此在蔡家庙社区实施养老志愿者项目,重点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采取政企合作模式,投资600余万元,共同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联动社工、社区社会组织、慈善资源、开展五社联动下的养老服务;黄家碾社区商业资源服务,社区慈善氛围较好,因此在黄家碾社区重点实施慈善资源培育项目,社区联合商超企业,利用闲置空间实施慈善超市项目,常态实施积分兑换,定期实施公益售卖,采用市场+公益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支持社工、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治理工作。从而以优势要素带动五社要素联动,让社区治理更加出彩。
(三)联动3个协同要素。五社联动的关键在于要素联动,大弯街道在培育核心优势要素同时,同步推动优势要素联动另外3个协同要素。卿家湾社区以儿童社工服务为主线,采用家-校-社的模式,由社工在学校社工站对儿童进行识别评估,社工首先介入需要服务的儿童,然后联动社区志愿者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跟进,联动“川化大妈”&“成钢大爷”“兵哥哥”“战旗红”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儿童服务活动,联动社区基金、爱心企业等慈善资源开展重点儿童帮扶;蔡家庙社区以志愿者为优势要素,通过志愿者发现、社工评估、志愿者服务、社会组织增能、养老企业支持的方式,对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综合化服务,志愿者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得到专业社工、企业护工的专业支持,得到社会组织的专业培训和个别指导,服务同时同步实现志愿者提能,联动服务400余名社区老人,较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多重问题,成效突出;黄家碾以慈善资源为优势要素,由社工策划实施,定期开展公益募捐活动,发挥社会工作在慈善资源培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其次联通志愿积分机制,开展志愿者积分兑换,将志愿者激励与慈善资源培育结合在一起,此外定期将收益捐入黄家碾社区慈善基金,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助,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四)保障N个支持要素。为更好的保障五社联动效率和成果,大弯街道对五社联动的制度、组织、资源、督导等方面进行保障。在制度方面,出台《关于对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给予奖励的实施意见》《大弯街道机关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办法》《关于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为五社联动提供制度机制支撑。在组织方面,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牵头的专班,对项目谋划、项目招标、项目进度等事项进行专项管理,各落地社区成立项目工作组,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会,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管理协调。在资源方面,一方面保障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累计向7个试点项目拨付资金81.665万元;此外,街道通过社工站、养老、未保等项目,向5个试点社区匹配资金900余万元,支持社区进行场地改造、氛围打造等工作;此外,项目还在大弯街道下辖18个社区实施社区基金培育,以社会资源补充财政资源灵活性方面的不足,试点后培育社区微基金8支,募捐金额合计37余万元,所有社区基金均参与社区治理,累计支出27余万元支持社区治理微项目,很好的激活了居民热情,与财政经费形成互补优势。在督导方面,聘请四川省民政厅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廖正涛教授对项目进行全程督导,采用活动查看、点位调研、听取汇报、查阅材料等方式,对7个试点项目进行专业指导,累计实施督导10余次,指导纠正问题6个,提升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专业能力,有力保证了项目质量。
五、项目成效
(一)壮大了五社联动的基础要素。通过项目试点,大弯街道五社联动基础要素得到显著增强。7个试点社区100%搭建了五社联动平台,社区两委100%掌握了五社联动的逻辑和做法,18个社区100%建立公益慈善平台,以民政资金+保障资金+社区微基金共同推进五社联动;累计培育专业社工人才35名,充实了大弯街道专业服务力量,同步改善社工站建设管理,实现18个社区社工室全覆盖,部分社区还顺势设立小区院落社工服务点;培育各类社区志愿者1800余名,充实到儿童保护、为老服务等一线,健全志愿者管理档案,实现志愿者分层分类管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108个,其中街道备案59个,社区指导49个,实现平均每个社区具备6个社区社会组织,形成社区社会组织齐参与的局面;尤其培育物业协会、自管会等具备明确治理职能的社区社会组织25个,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培育社区微基金15支,累计募集金额达到105万元,极大丰富了社区慈善资源,对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构建了五社联动的流程机制。通过项目试点,构建起党建引领的113N五社联动机制,实现党建引领下人员、场地、服务、资源的充分协同。113N的联动机制,既体现了五社联动的基本要求,也照顾到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在夯实街道、社区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社区的1个核心优势要素,联动其他3个协同要素,辅以充分的保障要素,能够让五社联动真正落地生根,实现五社资源联起来,动起来。
(三)更新了社区治理的丰富场景。通过项目试点,对原有社区治理场景进行更新。社区利用智能技术加强问题发现、项目管理、居民评价等“智慧+”治理场景,实现社区治理平台化和流程化;利用社工站室和专业社工构建起“社工+”的专业服务场景,实现专业服务在身边;利用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构造起“公益+”的日常服务场景,实现居民参与无界限;利用慈善超市、社区基金、爱心企业等构造起“慈善+”的资源整合场景,实现资源汇聚可持续。
(四)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项目实施以来,大弯街道下辖社区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居民意见反馈可通过五社要素进行,克服了凡事找政府、凡事打12345的弊端,实现居民诉求在社区,试点社区整体居民意见反馈速度提升12%;试点社区需求挖掘、项目策划、服务执行能力明显提升,94%的居民认为服务速度有了明显提升;试点社区中居民满意度95%,居民投诉率较之前下降14%,矛盾和问题化解效率大大提升。
六、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谋划,持续优化治理机制。在113N的基础上,加强街道、部门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街道-部门-社区-社会组织信息联通制度,搭建综合性社会服务平台,打破各主体之间沟通障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社区治理联动路径。
(二)进一步加强孵化培育,持续壮大参与主体。继续探索优化基层群众自治平台,尤其是优化党员、青年等主体人群参与机制,发挥基层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挖掘社区多样人才,加强志愿者组织孵化培育,建立组织服务活动供给机制,形成组织发展长远规划,细化明确社区组织未来发展动向、服务方案、活动领域,开展更多独具特色又贴合居民生活实际的组织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资金保障,持续优化多元供给。以“财政资金保障一些、部门资源倾斜一些、自筹自给支持一些、公益慈善补充一些”的模式,积极对上争取专项资金,强化社工站资源链接,做实社区慈善微基金,发动驻区单位和各类组织投资共建,引导社区居民筹资筹劳,推动多元参与共建共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