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到整体的关系融合——家庭关系调适案例

周艺薇 2022-05-26 10:0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一、案例背景

(一)社会背景

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官窑辖区有600多名在册跟踪管理的精神康复者,他们在各村居的分布不均,且每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六种重性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是占比最多,若病情复发伤害性是最大。精神分裂症涉及情感、认知、思维等方面,大多表现为睡眠障碍、幻觉、行为异常。极度激动,无缘无故大喊大叫,认为有人在监视自已,认为自已遭到迫害,跟踪等。如果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加重,做出过激行为,乱扔、砸东西,自残行为等,也会衍生出家庭经济负担大,影响家庭和谐等问题。社会工作者有必要稳定他们的病情,修护他们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促进他们康复。

(二)个案背景

服务对象,男,今年44岁,精神分裂症,病发时会出现暴力行为,打人,骂人,初中学历,独居。

服务对象父亲较早去世,现主要由其母亲和弟弟照顾,弟弟已成家。服务对象对母亲心中有怨气,服务对象与父亲的感情比较好,但父亲早年去世。服务对象母亲早年既要耕田又要去泥水厂上班,对兄弟的照顾比较少,让服务对象缺乏家庭温暖。服务对象自尊心比较强,自述在读中学的时候被同学嘲笑其没有父亲,这成为服务对象在中学就辍学的重要因素。服务对象和母亲的关系比较紧张,之前多次殴打母亲住院,母亲不敢与服务对象沟通,避而远之,多次搬家远离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母亲曾因为帮服务对象收拾房子,而被服务对象扯着头发赶出。

服务对象不承认患病,已停药多年。服务对象多次殴打母亲导致肋骨断裂。服务对象12年前突然抓着母亲进行踢打,之后也多次对母亲进行殴打,打断了母亲的12条肋骨,导致肋骨和手脚都曾折断住院,并差点打死母亲。当时其母亲要求村委介入调解,在村委、公安和村治安队的协同合作下,将服务对象送到罗村医院住院。因为是被强制送到罗村医院治疗,服务对象对母亲更有怨气,认为母亲找人抓他是为了禁锢他,不是送他去治疗,认为自己没有病也不愿意服药。服务对象母亲表示,不想看见服务对象,时不时给些钱服务对象买快餐。家属很害怕服务对象。因此家属也不敢与服务对象住。但服务对象隔几个月就会问家属要钱,每次会索要几千元不等,家属也不敢不给。钱主要用于买电动车及日常生活开支,服务对象曾连续买了几辆电动车,但因为没有上牌被交警没收。平时服务对象家的水电费由家属负责。服务对象母亲表示服务对象的情绪比较常激动、容易愤怒,对社会和政府不满,甚至扬言说要砍死那些人,母亲表示自己听着也害怕,担心他会伤了其他人。

二、预估与分析

(一)现状与需求

身体-智力-情绪

服务对象停药状态病情不稳定,病发时出现暴力打人现象。

压力-危机

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压力一般,服务对象没有工作,因此都是依靠家属。但家属有照顾压力,服务对象与家属完全不能沟通,服务对象经常问向母亲拿钱,每次就是几千元。服务对象偶尔与别人有矛盾,也需要家属去处理。

家庭结构

父亲,已逝世;

母亲,因早年母亲的疏忽导致服务对象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家属关系较差;

弟弟,已成家,弟弟曾帮服务对象购买摩托车和电动车。

社交情况

服务对象病情不稳定时,总是与别人有矛盾,社交关系差。

资源分析

内部资源

服务对象表达能力劳动能力良好,服务对象有驾驶证和电工证。

外部资源

非正式资源

尽管服务对象与社会关系较差,但是其母亲还是肯出面调解,处理服务对象的其他事务。

正式资源

村委、民警等协助送服务对象住院;社会工作者机构、社区医院。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目标

提高服务对象服药意识,稳定病情,缓解家庭压力,调适家庭关系与氛围,促进人际社会融合。

分目标:

1、协商家属、服务对象签订长效针协议,并坚持每月按时打针;

2、提高康复者的病识感;

3、调适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关系;

4、促进正常化社会融合。

(二)相关理论概念

家庭抗逆力:

家庭抗逆力就是个人和家庭单位在压力和不利情境下表现出的积极行为模型和功能性的能力,是确保恢复家庭成员幸福的复原能力。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应对和适应性过程,是忍耐、自我成长和调整以应对危机和调适的积极过程。家庭应对、处理破坏性的经验、缓冲压力、有效组织并继续前进,会影响到每个家庭成员当时和长期的适应方式以及家庭整体的生存与福利。

家庭抗逆力的三个架构:

1、家庭信念系统:家庭信念系统是家庭功能的核心,是培养家庭抗逆力的强大力量,信念会影响认知、指导行为,人们对自身及经历事件的理解都是基于信念的。

2、家庭组织模式:自家庭内外部的各种规范所维持,受到家庭信念和文化的影响,家庭必须动员和组织资源以缓冲压力,调整组织,有效处理危机和长期逆境。

3、家庭沟通过程:沟通具有传递信仰,交换信息,表达情感,解决问题等功能,良好的家庭沟通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及问题的解决,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抗逆力都至关重要。

个案辅导将通过与家属的积极面对和协助,与家属沟通签订长效针协议,并能让家属自觉带动服务对象打针,稳定病情。调整让服务对象适应家庭的角色,回归家庭中,感受来自家属和家庭的关怀,做好自身本分,在家庭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和角色,让家属安心。服务对象的稳定,促进家庭相处模式、家庭功能和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促进服务对象和谐与家属相处,并能面对面的沟通,促进家庭和睦的氛围感,真正实现家庭功能。提升家属在应对和处理能力,提高家庭的抗逆能力。家属若后期应对服务对象病发症状时,能沉着应对,回想前期经验处理。提高家庭抗逆力。

四、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与家属建关系,促协议

服务对象一直停药状态,在住院前已多次情绪不稳定,家属也曾表示:对社会表示很不满,扬言要砍了那些人。在2021年6月服务对象因在公众场合喷漆写“抢东西”,被人投诉,经家属同意,村委与公安、治安队协同送其住院治疗。服务对象在2021年6月17日到2021年12月8日住院。在住院期间,家属曾询问医生病情是否已稳定,同时也表示这次出院后就不管服务对象了。家属从来都不敢将新搬的地址告诉服务对象,害怕服务对象找上门。因家属面对服务对象无能为力,既不能让服务对象按时服药,也不能与其沟通。服务对象脾气暴躁,并伴有暴力行为,家属也害怕服务对象。且服务对象没有工作,都是问家属拿钱用,支出随意,花费多,家属感觉很烦恼,不想再管服务对象。

考虑到服务对象不愿服药的情况,并容易出现肇事肇祸,社会工作者与精防医生商量后,决定与家属沟通打长效针。社会工作者提前告知家属,家属来到服务对象家中大清洁,家属表示服务对象独居卫生差,窗户也不开。现在来到家里就好好的清洁,也让服务对象有个舒服的居住环境。

社会工作者与黄医生与家属说明申请长效针的流程;与家属商量,并签订申请书,并等待医院对服务对象的各项目评估,是否能打这一针,是否影响身体机能,对药水是否过敏,疾病病种的确定等事宜。长效针每月在固定时间里带服务对象到罗村医院打,不需要家属承担费用,这是政府的补贴。但是打完长效针后需要带服务对象做体检,对身体内部进行检查。经过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家属签订知情同意协议书;同时表示愿意尝试去协助服务对象。

第二阶段:跟踪服务对象打长效针过程的变化

家属表示服务对象在12月出院的时候本次出院好像变了个人,整个人好像什么都不会做。个人卫生极差,头发又长又脏,家属表示好像出院时都不会走路,留口水。出院后,家属带其进入发廊,曾遭到拒绝帮服务对象剪头发。家属表示,这几天服务对象的情况较之前好很多,现在能与家属沟通,会主动与家属沟通。家属提醒其服药,服务对象能够自已服药。

家属陪同服务对象一起坐车到罗村医院打长效针。家属表示,服务对象在打针前的情况很好的,到了打针的今天就开始变了。社会工作者与其沟通,好像不想怎么理社会工作者。家属自述劝说服务对象服药,但服务对象说:你不要管我,你越叫我,我越不想吃。社会工作者表示看到服务对象的眼神与之前出院后的相比,确实有点变化,情况尚不稳定,有待观察。服务对象打完针后,情绪与眼神都安定点了,没有刚刚之前的犀利。服务对象表示不想走,后家属与服务对象一同搭车回家了。

第四阶段:跟踪服务对象打长效针后的病情变化;

2022年1月,服务对象愿意打长效针并按时服药,家属表示自打长效针后服务对象有很大转变,现愿意与母亲说话,但基本都是在家里,没有外出。母亲煮饭的时候会站在旁边,现在自觉服药,家属也会提醒询问。服务对象偶尔说手腕处痛,现在都是母亲照料其起居。在前期,衣服是母亲帮其洗,后母亲不想让其养成依赖的心理,便没有在帮其洗。家属表示服务对象在思维、行动上迟缓了,什么都不肯做。社会工作者建议家属带服务对象办理残疾证,家属有询问其是否肯办理残疾证,服务对象不肯办理。

第五阶段:稳定病情,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正常化社会融合;

在1月份监护人会议中,社会工作者邀请家属前来参加。家属表示:很感谢政府与社会工作者,现在服务对象很稳定,并能够互相沟通,相较于以前一句话都说不上,现在大家都能心平气和的说话。现在家属与服务对象一起吃饭,母亲与服务对象一起家务,现在居住环境干净整洁舒适。服务对象现在偶尔自已开着电动车到附近闲逛。社会工作者也建议家属办理用药申请表与监护人补贴,向家属说明了办理流程。

在2月份,社会工作者收到了服务对象的用药申请表,并在精防日当天,服务对象穿戴整洁,个人卫生好,精神面貌良好。穿着外套和牛仔裤,并穿着运动鞋。头发靓丽干净,穿戴整洁,衣服干净,长度合适,面部胡须剃剪干净。相较出院后头发又长又脏,油腻。并且眼神呆滞。现在整理干净,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较好。服务对象与母亲一同前来取药。而到服务对象取药时,母亲在凳子上坐着,服务对象自身到医生处与医生沟通,交流用药情况与异常。

后期跟进中,家属表示服务对象在3月21日打了长效针。黄医生把药水带回官窑医院打。母亲劝其去官窑医院打针。后服务对象自行去官窑医院打针,但母亲不能跟着一起。服务对象表示去罗村医院打针坐公交车麻烦,还要转车。家属表示这段时间打针后较少服药。家属表示会告知服务对象4月取药时间,让其自行前来,看是否肯来。服务对象一日2餐,早上母亲煮好给他,后母亲就去工作。晚上母亲与服务对象一起吃饭,服务对象较少主动与母亲沟通。母亲表示有时候就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现在也是偶尔看着母亲煮饭,只是在家里走来走去,不外出。母亲现在没有帮服务对象洗衣服了。母亲还表示服务对象煮饭很好吃,但是就是懒。在本月,服务对象主动提醒母亲前来取药。服务对象的服药意识逐渐提高。

1111

1112

1113

五、总结评估

(一)结案总结

1、目标达成情况

在社会工作者与精防医生的建议下,家属同意签订长效针协议,并定期每月陪同服务对象一起去打针。服务对象现在长效针与服药的双重作用下,病情稳定。

服务对象在病情稳定下,与母亲的关系渐渐融洽,并互相有沟通。家属现在很满意服务对象的情况,对家属有耐心了。服务对象社会参与度良好,能够自已外出散步。

2、评估

社会工作者跟进回访,家属表示很满意现在服务对象的情况,以前一句话都说不上,现在大家都能好好说话了。成功办理了用药申请,享受政府的补贴,自觉服药。与医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正常化的融入社会,减少了外界对于服务对象的避嫌。现今母子关系良好,家庭氛围融洽,正常化的融入社会,与外界有正常化的思维沟通方式。

六、专业反思

1、家属的坚持与从未放弃,母子能认识和了解到服药的必要性

服务对象虽然曾多次暴力对母亲,但是当母亲看到服务对象出院后的情况,会照顾好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得体的面对社会。虽然家属曾表示说不会再管服务对象,但是家属会打理好服务对象家的家务,帮其清洁,陪同他剪头发。服务对象出院后的一段时间,手腕痛,家属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并陪同其打长效针与取药,服务对象能够自觉服药。这都少不了家属的支持与理解。

2、服务对象不退怯与稳定的情绪,让家属在陪同康复的道路上减少了障碍;

服务对象出院后应是药物治疗的反应,整个人都定性了,并且能够与母亲一同外出坐车打长效针与取药,自已与医生沟通病情。服务对象能主动与母亲一起做家务,陪同母亲一起做事情,配合医生与母亲,让家属成功办理用药申请表和监护人补贴。

 

作者:佛山市南海区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周艺薇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段冬蕾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