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枷锁,拥抱新生”——社区矫正对象自杀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曾晓琪 2022-05-20 10:5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案例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上报,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保障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开展服务,结合ABC理性情绪疗法进行介入服务,增强服务对象家庭内外的支持,通过陪伴、倾听等方式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并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服务对象作为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身份,该危机个案可能会牵涉到除司法所之外的其他部门,因此更需要多方联动,协同服务。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介绍

服务对象刘媚(化名),女,42岁,初中文化,未婚,无业,户籍地为广东省湛江市,在中山市生活多年,因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缓刑二个月,前往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期间,服务对象曾发生割腕的行为被女儿劝阻,不久后服务对象又欲跳楼轻生,被司法所工作人员发现及时上报,并通知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紧急介入。

(二)服务对象家庭背景介绍

图片2

图1:服务对象的家庭结构图

1.家庭成员情况

服务对象属于中山外来人员,父母和弟弟在老家生活,较少来往。服务对象与妹妹的关系较好,妹妹婚后在其他城市落户,见面次数较少,主要通过微信联系。服务对象与男友育有一女7岁,一家三口一同居住。服务对象为还赌债曾偷男友的信用卡套现,被发现后两人发生肢体冲突,后期为避免发生冲突服务对象尽可能地回避与男友正面接触。

2.家庭经济情况

服务对象一开始依靠从事澳门带货获取收入,后因涉走私被海关查获导致出入境受限,便在家接散工贴补家用。服务对象男友经营的快餐店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仅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及供女儿上学的费用。

服务对象几年前被电信诈骗骗走4万元,报案后被骗资金尚未追回,为回笼资金便在澳门沉迷赌博,欠下10多万外债。为缓解还债压力,服务对象在朋友介绍下将未还清贷款的房子二次抵押给保险公司。

3.家庭重大事件

服务对象生下女儿后,服务对象男友出首付为服务对象母女购置一套房子,因服务对象自身征信不良、男友及女儿均受贷款年龄限制,经商议后房子于2015年落户在服务对象妹妹名下,每月房贷经妹妹偿还。2020年疫情爆发后服务对象没有稳定收入,暂停将还房贷的钱打给妹妹,一年来都是妹妹自行垫钱帮忙还款。2021年妹妹生完孩子且计划购房,无法承担协助还贷的压力,一直催促服务对象处理房子问题。

二、分析预估

社会工作者通过向司法所、居委会工作人员等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服务对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服务对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如下:

1.多方压力导致服务对象产生轻生行为,需要降低自杀风险。外债问题、房贷问题、与家人的沟通问题使服务对象产生巨大压力,从而两次出现自杀未遂,属于自杀高风险。社会工作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因此社会工作者首要工作是降低服务对象自杀风险。

2.服务对象无法正确处理与家人的关系,需要改善家庭关系,共同处理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是服务对象最大的压力来源,也是导致服务对象与家人关系变差的原因之一。虽然服务对象的男友及妹妹都积极协助其处理债务问题,但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能力、经济收入及债务问题等缺乏理性的认识,通过逃避、用不正当方式筹集资金等方式处理。对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服务对象清晰认识自己的能力,引导服务对象学习良性沟通方式,改善家庭关系,从而与家人协商出对策共同面对外债问题。

3.服务对象存在被撤销缓刑的风险,需要提高法律意识,争取顺利度过刑期。服务对象缺乏法律知识,导致意识不到她所认为的“带货”已经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次服务对象在面对债务问题上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及极端行为,容易再次触犯法律法规,面临被撤销缓刑的风险,因此需要在社区矫正期限内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认识自己的过错及用法律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顺利回归社会。

三、理论依据

1.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危机介入模式指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开展的调试和治疗工作。危机介入模式有着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和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的特点。产生自杀倾向的社区矫正对象,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并迅速做出危险评估,坚持生命优先原则,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的生命安全,协调多部门联合行动,为其应对危机提供支持和帮助,协助其缓解危机。

2.ABC理性情绪疗法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导致服务对象出现自杀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不是债务问题本身,而是服务对象对债务问题的看法、想法、解释、评价,归根到底是服务对象对债务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因此,社会工作者如果使服务对象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思想,并使其转达化为合理的思想,才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

四、服务目标

1.总目标:消除服务对象自杀的念头,改变非理性思维模式,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提高法律意识,顺利解除社区矫正。

2.具体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摆脱自杀想法,重新面对人生。

(2)纠正服务对象非理性的认知,正确理解家人对自己的看法。

(3)改善服务对象与家人的关系,引导其利用自身优势处理债务问题。

(4)协助服务对象提高法律意识,顺利度过社区矫正期。

五、服务计划

1.通过危机介入,帮助服务对象摆脱自杀想法,与其建立信任关系。

2.让服务对象能够正确理解家人对自己的看法,修正非理性情绪。

3.促进服务对象与家人进行良性沟通,找到正确应对债务问题的途径。

4.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协助服务对象顺利度过社区矫正期。

六、服务计划实施

(一)紧急行动,确保生命至上

司法所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服务对象有两次自杀未遂后马上将个案转介给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立刻采取行动,尽可能了解服务对象背景资料和需求动机,在了解基本信息后马上安排和服务对象进行个案面谈。

社会工作者初见服务对象时,服务对象情绪比较低落,有很深的焦虑感、自责感,不断叙说自己在能力范围内尝试了所有方法来应对外债问题,但仍未得到解决,男友觉得好好的一个家被自己亲手毁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感到很绝望。社会工作者陪在服务对象身边,运用共情、倾听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及时建立服务对象和周围人的联系感、服务对象对女儿的意义。针对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表示会和服务对象一起解决,并与服务对象约定每天要通过电话或者微信进行联系,遇到问题马上联系社会工作者。

(二)建立理性认知,减少服务对象的焦虑感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了解到服务对象产生自杀的想法从表层上来看,是她觉得自己无力偿还债务失去生活信心。但在深入沟通之后,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很在意家人的想法,她觉得自己无力偿还外债会被男友看不起,没有把日子过好成为女儿的依靠,让父母失望,这种认知才是真正令服务对象陷入绝望。社会工作者运用ABC理性情绪疗法,引导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非理性认知,使其建立正确的认知,服务对象最后明白自己对家人的意义,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家人的真正想法。

(三)改善家人沟通,协助服务对象用合理方式处理债务问题

服务对象用逃避的态度和行为避免和家人发生争吵,反而与家人间出现更多误会和矛盾。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多了解家人的想法,并协助其搭建沟通桥梁。当服务对象与家人沟通后才发现,其实男友和妹妹希望她将房子变卖或过户以减轻债务压力,女儿也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不是非要住在大房子里。服务对象和家人开诚布公的沟通消除了服务对象的焦虑感,也增进了家人的联系,将家人凝聚起来共同面对问题。

服务对象了解家人的想法后,社会工作者针对现状再次就债务问题进行沟通和分析,服务对象慢慢明白了目前的处境,偿还债务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梳理身边的资源,服务对象在经过家人的商议后,同意将房子过户或变卖,解决一部分债务问题,再借助亲朋好友的力量寻求就业机遇,实现就业,缓解经济压力。

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在就业问题上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让服务对象清晰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就业优势及问题,随后通过链接就业帮扶政策、收集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向服务对象推荐就业岗位,协助服务对象再就业。

图片1

图2:SWOT分析就业问题

(四)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协助服务对象提高法律意识,降低再犯罪风险

服务对象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社会工作者先向其详细讲解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内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加深其对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的认识。其次组织每月学习活动对服务对象进行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及常见的新闻向服务对象分享一些非法套现、盗窃罪的案例,提醒服务对象目如果在矫期间因其他事情触犯法律就属于再犯,将面临数罪并罚、撤销缓刑。服务对象表示自己会吸取教训,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不会再犯。

七、回访跟进

服务对象与家人协商后将房子进行过户,同时找到美发的工作,收入稳定,债务不断在清还,对生活还是很有信心。2021年7月,服务对象顺利办理解除社区矫正的手续,原判刑期不再执行。后期社会工作者入户走访时,服务对象提到一开始觉得没有给女儿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心存愧疚,但女儿反而安慰自己说长大要帮自己还债。现在自己也找到工作慢慢稳定下来,虽然辛苦但感觉生活变得更好了。

八、总结评估

本案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倾听、鼓励、同理心等谈话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下,成效明显,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估:

1.成效评估:在社会工作者的疏导下,服务对象摆脱了自杀想法,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实现再就业。服务对象能够正确看待及处理外债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生活。

2.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对象焦虑的心情得到缓解,遇事学会多与家人沟通协商。顺利解除社区矫正时,服务对象对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教育及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九、专业反思

本案例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上报,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保障了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开展服务,结合ABC理性情绪疗法进行介入服务,增强服务对象家庭内外的支持,通过陪伴、倾听等方式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并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服务对象作为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身份,该危机个案可能会牵涉到除司法所之外的其他部门,因此更需要多方联动,协同服务。

作者:中山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曾晓琪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