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合作,从小哪吒到小暖男”——偏差儿童个案案例

徐梓贤 2021-12-15 10:3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对于行为偏差儿童个案的介入,应走进其生活环境,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帮助家庭、学校等各方进行原因分析,共同制定介入方案,通过各方合作,利用环境的改变、认知的重塑来促使案主行为得到改善。

(一)案例背景介绍

案主小锋平时表现得聪明且自信,但由于自我意识较强、欠缺情绪管理,经常由于在校打架、违反纪律遭到老师、同学的投诉。经案主母亲表述,案主从小就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也表现良好,没有出现过打人的情况。

直到案主一年级的时候,案主没有出现过多的行为偏差,根据学校与案主母亲反馈,当时案主的班主任较为严厉,案主看到班主任都会低着头走。到了二年级,班主任换成了现在的潘老师,由于没有之前班主任那么严厉。同时,案主父亲也开始外出打工,一周回来一次。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案主在校时开始出现打人的情况。

(二)分析预估

1.主要问题

    (1)缺乏情绪管理能力,存在偏差行为;

(2)在校环境适应度较低,影响在校教育。

2.需求分析

经过家庭、学校、其他学生家长等多方反馈,服务对象确实存在部分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行为,而产生行为偏差的原因也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1)在家庭方面,服务对象父亲外出打工,父亲角色长期缺位,如果母亲为了兼顾父亲的管教角色,可能会变得严厉,在管教时打骂案主,这也会促使案主在愤怒时运用暴力来进行发泄。

(2)在学校方面,可能在案主犯下过错时,在班上进行公开批评,为案主贴上“坏孩子”标签,这也会导致班上同学的排挤甚至挑衅,让案主产生愤怒情绪。

(3)朋辈群体,校外案主有自己的朋辈群体,朋辈群体的相处方式可能放到学校会有部分的不妥,一些身体接触放到学校会被认为是打架行为。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1)案主能够自主进行情绪管理,学会至少3种情绪管理技巧;

(2)案主能够逐渐减少在校不良行为。

2.服务策略

(1)分享情绪管理知识,包括认识情绪、分辨情绪、处理情绪等,让案主学会管理自身情绪,减少由于情绪过激而产生的不当行为。

(2)协调案主家庭、学校,在案主自身有所改变的前提下,让其身边环境减少负面影响,让案主逐渐减少在校不良行为。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在个案前期,针对案主情况,社工联动案主家庭系统以及学校系统,就案主行为成因进行了分析,将案主个人行为引导以及在校环境的改善确定为家校社合作的方向。

在案主的个人行为引导方面,社工协助案主及其家人回顾案主成长过程,分析其中家庭角色、教育上的缺失,并制定由案主家人执行的教育计划。通过建立奖惩制度、设定短期目标、日常提醒的方式,让案主逐渐形成意识,对行为和情绪进行控制和管理。

另外社工通过与校方沟通,让校方注意避免对案主进行标签,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促使案主行为正向发展。同时校方也保持对案主在校行为的关注,及时反馈案主情况,最终让案主在校行为得到改善。

(五)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案主在个案服务中逐渐认识自身情绪产生的原因,通过家人的协助以及自身的控制,逐渐能够管理自身情绪,以更合理的方式处理自身愤怒情绪。

(2)在个案服务中,案主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引导,同时校方的参与让案主去标签化,在校角色得以转变,从而减少了偏差行为。

(六)专业反思

对于行为偏差儿童个案的介入,应走进其生活环境,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帮助家庭、学校等各方进行原因分析,共同制定介入方案,通过各方合作,利用环境的改变、认知的重塑来促使案主行为得到改善。

稿件来源:广州怀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稿件整理:黄彬峰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