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路径助推社区基层治理—以义乌市北苑街道复兴社区为例

乙珊珊  2020-12-04 09:5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区治理任重道远,从与居民建立关系,到发动居民参与,每一步都要建立在对社区深入了解,对居民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发动居民参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社会工作者要相信社区是有资源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同时意识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IMG_0103

一、实施背景

复兴社区2004年成立,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社区户数6800户,总人口20500人 ,流动人口7500人,小区总数 14 个,其中老旧小区 5个。社区呈“目”字型狭长结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地理位置、空间功能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小区类型和人群需求多样化的社区特点,这使社区存在向心力弱、社区融合度低、居民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

2019年北苑街道复兴社区党委联合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模式,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理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整合社区资源,培育社区组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社区文化生活、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社区自主能力有所提升。

IMG_9376

二、实施路径

(一)党群服务中心聚人气,多元服务增强居民互动

为了全面了解社区的情况和居民需求,社会工作者入驻之初对社区进行了全方位走访及调研,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走访宣传和多种形式调研发现,社区居民之间的熟悉度,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加上社区多元化的住宅类型以及不同的人群特征使得单一领域的服务难以满足社区多群体多层面的需求。

于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将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搭建互动平台,满足多群体多层面的需求放在了第一步。

社会工作者根据前期走访宣传及调研中了解到的居民兴趣需求,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了健康类、运动类、手工类、美术类等兴趣学习主题活动,吸引了社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群体参与。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时也为各群体搭建了以趣缘关系为纽带的互动平台。

IMG_0402

(二)阵地前移建设睦邻站,以服务促进社区共融

党群服务中心在地理位置和空间功能方面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的覆盖面。为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社区融合度,在党群服务中心聚人气,进行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等总枢纽建设的基础上,将服务阵地向社区内多个小区前移建设睦邻站。通过“1+3+N”的方式,即一个中心,三个睦邻站,N个睦邻点的方式,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睦邻站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节日庆典、兴趣课程、技能培训、志愿服务实践等服务,满足居民普适性需求,同时也根据小区的特点和居民需求的差异性打造“一站一品”的特色品牌。有针对开放性小区以服务和文化为特色的初心驿站,针对封闭式小区,以拉近楼宇邻里关系,探索楼宇微治理的睦邻会客厅等。逐步将睦邻站打造成为构建社区居民睦邻友好关系的平台。另外,睦邻站周围辐射睦邻点,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逐步扩大了服务的覆盖区域。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总枢纽不断地将资源、服务等前移到睦邻站,继而扩大了睦邻站的服务功能,睦邻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功能的局限。同时为社区居民将服务送到家门口,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区融合度。

微信图片_20201127092120

微信图片_20201127092112

(三)深入挖掘社区文化,以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

社会工作者在走访社区长者的过程中发现社区长者有着丰富的生命故事,对社区过往历史有着较为深刻的记忆。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社会工作者发现社区火车头、大樟树、甚至长者家一口大缸等看似普通的物品背后承载的都是掩埋已久的社区文化。

社会工作者决定以挖掘社区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居民对社区整体认识,增强社区凝聚力。一方面挖掘“出彩社区人”故事,通过树立社区榜样人物,营造社区正能量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长者、故事访谈、社区历史回顾等形式,打造社区“初心故事馆”,以故事连接社区居民,以文化凝聚人心。

为了更全面真实地呈现社区的文化,社会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走访和活动,通过长者口述、纪录片拍摄、老物件老照片征集、手工共创、社区故事会等形式,呈现出了“老党员初心故事”、“社区时光印记”、“火车头里的社区记忆”、“一颗雪菜的故事”,“百年樟树的故事”等带有社区独特记忆的故事篇章,并以故事馆展馆的形式呈现。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学习和了解社区文化的平台,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在故事挖掘和社区故事馆打造的过程中,每一步社会工作者都广泛发动社区老人、妇女儿童、青年、志愿者等群体一起参与。社区居民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社区的认识逐步加深,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最终以文化为纽带,不仅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重要的社区参与平台,也以此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IMG_3972

微信图片_20200623141512

(四)培育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事务,促进居民自治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积极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广泛招募社区居民志愿者,挖掘和培养社区志愿者骨干。另一方面,以骨干和志愿服务为抓手,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充分挖掘志愿者骨干参与到社区各类公益活动中。同时各类贴合居民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热心、有时间、有想法的社区居民投入到社区服务当中。

在各类志愿服务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积极打造议事空间,吸引居民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围绕社区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社区文化等方面征求居民意见,进行协商民主讨论。“点靓家园”社区环境微改造、社区初心故事馆等都是居民参与设计与呈现的项目。

其中“点靓家园”社区环境微改造项目,聚焦社区环境,邀请了居民代表、社会组织在社区的各个点位进行了实地考察,以社区居民为设计师和改造师,对社区需要改善的环境进行彩绘美化。从选点到图案选择、再到材料选择、方案设计,具体实施,每一步都发动居民参与。最终以轮胎彩绘、石墩彩绘、旧物改造等形式,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等共同参与,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为培育社区文明巡查官队伍奠定了基础。

“点靓家园”环境微改造项目的实施,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社区环境,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但是环境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长期的宣传倡导和环境维护,社区文明巡查官队伍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起初只是发动居民骨干参与宣传倡导和捡拾垃圾,到后来,通过骨干的带动和社会工作者在活动中的广泛发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了进来,最终发展成为了一支6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垃圾分类、正向停车、环境卫生清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倡导并开展环境清洁行动。目前,这支队伍已能够常态化地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实现了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

经过一年多的服务,共有200多名社区居民加入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同时培育了文艺类、环保宣传类、便民服务类,助老类等12支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居民从“要我参与”转向“我要参与”,把居住社区当成自己的家,自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提升了社区融合度,也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6f4b350cec9ded004594680a9dddb7d

1b53aed817799d49dd6ebd33ad9a3a4

三、服务反思

社会工作者运用地区发展模式理论,以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增加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改善邻里关系,培养居民自主、自立。从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问题入手,让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提升社区参与度。使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与投入。最终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治理任重道远,从与居民建立关系,到发动居民参与,每一步都要建立在对社区深入了解,对居民需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发动居民参与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社会工作者要相信社区是有资源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同时意识到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