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街头——长春市青少年事务司法社工服务案例

长春市益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促进中心 2019-10-23 09:28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少年,总是带着一股无处宣泄热火,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成为一把干柴,将他烧到体无完肤。小杭白白净净的书生气没能被这股子怒火所掩盖,因为朋友之间的误会,在放学后叫了三五好友在街头约了架,想用武力解决这场纷争。然而,在对方拳脚相向时,警车的到来结束了这场闹剧。

第一节 一个父亲的忏悔

声泪俱下中几名家长承认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过失,终于轮到这个体型壮硕的父亲,鼻梁上驾着眼镜在他的脸上显得略小,身旁的小杭满是内疚。二人坐在中间,父子俩显得尤为突出。父亲扶着椅子把手,稍微往前欠了一下身子。伴随着一声叹息,小杭的父亲开始了自己的陈述。忙于工作的父亲,试图用金钱来弥补对小杭在陪伴上的亏欠。至于小杭是怎么上学,周围的朋友是谁都不曾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谈及到这次发生的事件时,小杭父亲的神情略变,频频眨眼,双眼变红。在场的家长似乎都要比孩子们认识得更为深刻,情绪也更为激动,小杭的父亲也不例外,但是还是保持着固有的冷静。

记忆回到那天,在得知小杭被关押在看守所时,父亲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至少在教育监管上有些失职。教育不是靠金钱堆筑起来的,而是应该用真心交付。一旁的小杭默不作声,微微倾斜着脑袋,微红的双眼凝视着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仿佛没有尽头。或许父子二人都没有想到,如此深刻的交谈竟然是在检察院。小杭在上学期间同他人打架于小杭父亲而言是始料未及的,小杭在他眼里虽算不上学习好,但是还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这件事也给父子二人敲了警钟,他们的关系亟需转变。小杭要学习怎样成为好儿子、好青年,小杭父亲则要探寻如何做个好父亲。这是二人不可回避的问题,社工同父子二人的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节 热血青年

少年,总是带着一股无处宣泄热火,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成为一把干柴,将他烧到体无完肤。小杭白白净净的书生气没能被这股子怒火所掩盖,因为朋友之间的误会,在放学后叫了三五好友在街头约了架,想用武力解决这场纷争。然而,在对方拳脚相向时,警车的到来结束了这场闹剧。

据检察官表述,小杭虽然看起来十分乖巧,但并不是初犯。第一次见到小杭是在教育训诫会上,小杭神情凝重,他从未想过此举竟然让他在看守所度过了几日,这样的责罚似乎离自己十分遥远。但是在犯罪边缘的试探,并非儿戏,总归是要受到惩戒的。

经过前期的工作开展,社工了解目前小杭的主要问题如下:因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良行为;父子间交流过少,仅依靠物质填补教育上空缺,亲子关系较差。案主希望顺利回归校园、完成高考。接下来社工以此为主线开展为期一年的考察帮教。

“检察机关看在我是未成年人,给了我相对不起诉的机会后,我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看守所这一个月我也十分痛苦,很想家。但是既然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小杭道。

“接下来有何打算呢?”社工询问道。

“我已经是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了,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安分守己,努力学习;在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再出入娱乐场所。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在此,也要向检察院致歉,也不会再给父母添麻烦。”

“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度过考察阶段,有任何需要或者问题都可以来咨询我。”社工道。

第三节 一通不寻常的来电

社工通过法律知识讲解,组织其参与普法活动等方式,提升小杭的法律意识,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的讲解,更易于让小杭入脑入心。

由于小杭高三在读,因此平日开展工作时与小杭父亲的交流较为频繁。小杭的父亲总是表现出一种出奇的冷静与淡定,社工甚至一度怀疑父子俩的关系是否因此案产生了更大的间隙,但通过每次小杭父亲口中反应小杭的良性动态这个观点自然也不攻自破,这足以验证父亲工作之余对儿子的学习生活都有严格把关。但是,小杭同父亲的相处、交流模式也要发生一定的转变,一通午后的电话成了父子二人关系转变的契机。

一个炎热的上午,社工手中的工作被电话铃声打断,手机屏幕上赫然写着“小杭父亲”。社工未免有些吃惊,在几个月的考察帮教阶段一直都是社工主动找案主及家长开展工作,这通电话又会是何事,社工内心充满着疑惑。

“喂,你好,小杭爸爸。”社工道。

“你好,小张,我联系不上小杭了,这几天学校放假,我怕他又跟之前的狐朋狗友接触,我说的话他又不听,你帮我说说他吧,他兴许能听一听……”小杭父亲的语速稍快,但是固有的冷静依旧未被焦急淹没。

“好的,没问题,我这就联系他。”

社工立刻在通讯录中翻找小杭的电话,拨打过去。

“你好,小杭,最近忙什么呢?”社工询问道。

“我们学校最近几天放假了,我就是做作业,有时候帮帮父母……”小杭回道。

此时,电话一头的小杭说着近期的情况,另一头社工自忖:小杭的话是经过加工过的,与父亲所说的有出入。若是直接表态远离狐朋狗友,无疑会加剧恶性态势,因此要从其他角度入手,让他远离不良群体,又可以明白考察阶段的表现十分重要。

“小杭,还有几个月你是不是就要高考了呀?之前你跟我说要报考外地学校,如果去了外地想必与父母相处时间就要少很多了。而且你也有意愿留在外地,多陪陪你父母吧,你爸爸挺关心你的。他们会在你不经意间就老了。咱们的考察期没有结束,你的任何表现都会影响不起诉结果,你的前期表现都很不错,希望好好保持,不要功亏一篑。有任何需要或者问题都可以咨询我……”社工与小杭在辗转几句之后结束了这通电话。

考虑到小杭高三在读,遵循保密原则无法频繁去学校考察小杭的情况。社工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影响,社工决定以电话回访为主开展工作,对小杭的日常生活学习加强监督。

几天之后,社工又拨通了小杭父亲的电话,小杭父亲表示,小杭外出次数减少,并且相较之前更能耐心听他讲话,情况有了好转。小杭与父亲之前原有的生疏感逐渐被打破,小杭也更愿意体谅父亲。

希望小杭的转变不止于考察期,人生路还很长,遇到的诱惑形形色色。但是面对大千世界如何选择才是要慢慢领悟、学习的。父亲的冷静或许对小杭来说是这种漠不关心,但是传统的中国式父爱鲜少对儿子表现出过分热切的,也许社工能传递一些父亲的心意,也希望父亲能有所转变,化被动为主动,过分的含蓄只会在心灵上的距离与儿子越来越远。往往倾注关爱才会让小杭心领神会,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呵护的。 

第四节 扬帆起航

小杭的高三生活步调快、学习任务重,社工通过书信的形式与小杭交流。在书信中,小杭表示临近高考,每天早上六点上学,晚上八点放学。看到其他同学奋笔疾书时,自己难免会着急。社工开导小杭虽然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只要拼尽全力,即使无法考上理想大学,也不会留有太多遗憾。

在开展的个案之中,社工发现了案主普遍存在的一个固化思维: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小杭似乎在这方面相较于其他人好一些,他对自我有明晰的认知,不会因为自己上不了本科院校而否定自己,在备考阶段他努力复习,尽其所能,至少不辜负自己。在确定自己高考院校阶段,通过老师建议,小杭决定考取单招院校,于他而言,单招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将来的工作,并且可以尽早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小杭很庆幸自己有了明晰的目标,于他而言这才是一个学生该有的生活姿态。就好比一艘驶向远方的巨轮,只要明晰灯塔的所在之地,就会义无反顾奔向那片光亮。也许是因为在看守所关押一个月的原因,被释放后的小杭会对这个社会的一切愈发的珍惜。在关押以及帮教期间,于小杭而言是种历练,也是一段成长。小杭一直表达着感谢,他要感谢的人很多,但是社工告诉他,他更应该要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懂得悬崖勒马,懂得什么才是生活本该有的原貌,更重要的是没有放弃自己,找到属于自己心灵上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第五节 远方的鸣笛

六月不仅带来了初夏的炎热,也给中国各地的孩子带来了人生转机。小杭也同其他人一样奔赴考场,驶向人生的下一站。小杭按照自己之前的预设考上了吉林省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社工在得知此消息时,很是欣慰。

“姐姐,我考上了吉林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小杭喜悦地说。

“挺好呀,那你报的是什么专业呀?”

“是铁路方面的,以后可以定向分配工作。”

与小杭聊到了未来期望的工作,以及跟父亲相处状况。在交流中,社工一如往常地告诉小杭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要三思而后行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小杭的转变总是悄无声息的,但是每一次又给人带来十足的惊喜。小杭也愿意跟父亲分享一些心事,虽然男生总是带着与生俱来的自立与沉默,但是这些细微的改变对于父子而言都是可喜之处。小杭父亲对社工也有着道不尽的感谢。

电话还未中断,社工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画面:一列火车伴着鸣笛穿过茂密丛林、驶过隧道,驾驶员眼神笃定的看着前方的道路,显得轻车熟路;家中年过半百的父亲等着儿子回家,祈求着一路平安。而那段年少轻狂的往事早已被时间的匣子尘封,没有人会再度提及。但是,那段难忘岁月却有三个人将其永存于心……

作者:长春市益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促进中心   张楠

督导:赵水莲  徐博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