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优势视角助残疾青少年实现就业创业-以福利院弃婴弃儿为例

张新民 2019-09-09 09:53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案例的社会工作者是潍坊市社会(儿童)福利原院长、内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中级社会工作师张新民,开展该案例时仍是当时的院长兼书记。服务对象是从小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的残疾青少年大栋。

一、案例介绍

本案例的社会工作者是潍坊市社会(儿童)福利原院长、内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中级社会工作师张新民,开展该案例时仍是当时的院长兼书记。服务对象是从小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的残疾青少年大栋。

随着年龄不断长,服务对象身体残疾得到手术康复,衣食无忧,但他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出现了问题青少年的苗头;面临着负面情绪困扰、偏差行为频繁的问题;有就业、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实现就业创业。该问题带有全局性,“福利院残疾儿童青少年只能进、不能出、就业难”在国有福利院相当普遍。社会工作者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优势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同时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行为修正模式和任务中心模式等个案工作方法的模式和技巧,通过该个案帮助服务对象,制订目标,挖掘潜能,情绪疏导、资源整合等,帮助服务对象开了一间修表店,兼营换锁配钥匙,夏秋卖冷饮,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达成了理性信念形成、正常行为建立、自我潜能激发等目标,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小店已经度过了9个春秋,目前仍红红火火。

社会工作者还举一反三,帮助福利院中类似情况的三人实现就业:小栋开了修鞋摊;小梅在福利院就业,现在担任了福利院护士、考上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小生当了福利院护工,闲暇时洗车汽车美容,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实现了对福利院长大的智力正常残疾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达到了全就业。《中国社会报》2017年曾予以报道。

(一) 服务缘起

服务对象先天四肢发育不良,重度残疾,被父母遗弃后,被一位爱心老奶奶收养了近10年。2001年老奶奶年事已高,不便继续养育,由当地民政部门转介到福利院。入院时大栋10岁,住在儿童部,四肢都有重度残疾,十分瘦弱,上下肢纤细,但能步态艰难地自主行走,爱笑,爱模仿,聪明伶俐。2009年服务对象从潍坊高级技工学校电工与电子专业毕业后在院,因就业难无所事事,自我消极评价、负面情绪困扰、言语和行为上的偏差、就业难等。如何不及时处理这些问题,他会陷入绝望,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社会工作者在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状况后,协同其他同事,按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重点应用优势视角理论以及认知行为理论、增强权能理论为指导,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

(二)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

1567993033(1)

(三) 个案描述(比较详细的介绍服务对象的情况)

当时福利院因缺少人手,临床科室只设儿童部、成年智障康复科及老年科。服务对象已经不能继续住在儿童部,也不能住到严密封闭的成年智障康复科,只能借住在老年区与智力正常的孤寡老人为伴。服务对象聪明伶俐,爱模仿,接受新事物快,经过两次较大的手术后四肢残疾得到了较好的康复,他能正常行走,手足灵活,需要进一步进行力量练习及高技能练习。服务对象从童年到青年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渴望被爱,在老年区他算是“寄宿”“代管”,并不是重点服务对象。而老年区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医护人员组成,主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服务,缺乏对青年人心理护理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服务对象对自己被父母遗弃觉得自卑,对未来很茫然,没有近期目标,缺少长远目标。毕业后再无学可上,由于身体原因很难实现就业,久而久之他习惯于不劳而获,没有工作的打算,不愿意走向社会,也没有自己创造新生活的动力,觉得一辈子都需要别人照顾,自己是没用的“废物”,没有任何价值,将一天天老在福利院,终生依赖福利,思考问题的心态比较“心重”, 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有时会有一些损人损物的恶作剧,表现出了言语和行为上的偏差,别人房间的东西随意拿来自用。哪间公共房间的门锁都挡不住他。 对工作人员有时颐指气使,觉得别人的服务是应当提供的,对别人的帮助缺少感恩,大部分时间都在悲观、绝望、无助等负面情绪中度过,并且出现“问题青少年”一系列的苗头。

、个案工作服务的过程与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按照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按照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确定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与技巧。

(一) 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1、 接案

社会工作者首先拟定了初次面谈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服务、伦理原则(保密)和工作过程,了解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期望等,把服务对象的居室作为第一次会谈的场所。会谈中,社会工作者以接纳、尊重、倾听、同理心等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了互动,全面了解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及需求,同时,将会谈中收集到的资料以摘要的形式做好了接案记录。

1567993110(1)

2、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以平等的身份、用真诚的态度与服务对象认真交谈,全面了解他想法及主要问题。根据需求给他带去了一套哑铃及学习用品,带去了一台二手微机。每次交谈主题及目标明确,包括哑铃操做哪几个动作做几组、每组多少次,学习拼音打字,拉近双方的距离,并对其表现和改变认真记录。该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双上肢明显粗壮,笑容更加灿烂,不但增强了阳刚自信,并且还学会了使用通信工具打字发短信。从见了面从称呼“院长”、逐渐改称为“伯伯”。社会工作者还把服务对象同舍的小栋纳入视野,凡是对他俩的活动带上小栋一起参加,使2人接纳、信任社会工作者,愿意主动向社会工作者吐露心声。在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感受及相互间的信息外,整个沟通过程充满亲切感和关怀,相互信任,逐步建立了专业关系。

建立关系的过程

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建立关系中的难点及其应对

与服务对象达成共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始阶段每天见面。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确保专业权威,并掌握工作方向和控制情感和行动。

同感 ,感受服务对象的情感和生活。诚恳,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温暖与尊重,表达关心、关注。积极主动,对服务对象表示有兴趣、关心他,鼓励他。

建立关系的难点是准确的同感。应对:社会工作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以服务对象的参照标准来看待事物,将自己放在服务对象的地位和处境中来尝试感受其喜怒哀乐,经历其所面对的压力,并体会其中原因。

1567993153(1)

(二)预估

预估是社会工作者接案后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解释。

在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服务对象有关资料后,社会工作者界定出了服务对象目前面临的问题,探究了问题的成因、影响,描述了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并撰写了预估报告。服务对象自身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影响情绪的问题、社会化功能不足导致偏差行为频发及资源利用低效造成就业难的问题。同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从优势视角出发,一起评估自身及环境优势资源:首先当时在社会福利院注册的很多义工志愿志中有很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家愿意出钱出物奉献爱心帮助福利院的残疾人;福利院也有职工志愿者、帮教老师、门头房等可供服务对象使用;服务对象心灵手巧,上完技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下肢康复术后生活能自理,会修收音机等小家电,愿意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社会工作者介入下服务对象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就业创业、成家立业。通过多次共同商讨,到市场上调研,大栋决心创办一间修表店。

1、预估

1567993201(1)

1567993230(1)

难点之一:找师傅,对方肯教,有较高专业水平。应对:肯下功夫,感动师傅真情。

难点之二:经济效益。应对:免费提供门头房,前期继续在福利院吃住,帮助服务对象扩大宣传,把院内需要修理的物件优先让服务对象修理。提供部分工具。

(1)非理性信念导致负面情绪困扰。

(2)社会化功能不足导致偏差行为频发。

协调资源,学习技能,实现就业创业。

1、多名持证社会工作者,具备理性情绪治疗和行为修正的能力。2、福利院可提供门头房,社会工作者也可协助他找师傅。3、社会爱心人士愿意帮助他。4、服务对象先天灵巧,肯吃苦耐劳。5、修表、等有社会需求 

2、发展关系

1567993258(1)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