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

2019-09-04 09:21   社工客微信公众号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现实生活中,像哪吒一样的“熊孩子”或者“叛逆少年”有很多,当社会工作者面对这些服务对象时,关注服务对象自身、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十分关键的。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出现在大众视野并获得观众喜爱,跻身于我国电影票房第2名。北美地区也陆续上映。

而这部电影的可看之处在哪里呢?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看过这部电影的感受。

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

哪吒的父母和太乙真人是电影中的重要人物。哪吒的家庭可以看做是服务对象,而太乙真人为社会工作者。哪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太乙真人运用了认知行为理论,帮助哪吒进行行为修正,并改变其认知,认知重塑后,在新认知的影响下,改变其错误行为,使其恢复正常。太乙真人在为家庭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因为具有“神力”,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轻而易举地让哪吒知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社会工作者没有“神力”时,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在与服务对象在会谈过程中,运用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进行良性互动,恢复其适应能力。

如何帮助哪吒摆脱“妖怪”标签

标签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被贴上“标签”的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

电影中,哪吒被贴上“妖怪”这一标签,与周围社会环境村民这一群体的密切相关,当然其同辈群体也在其中,无人愿意和哪吒玩耍就是其中重要的体现。在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其行为定义为“妖怪”后,哪吒变成了社会的“异类”。

微信图片_20190904091759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如何帮助哪吒摆脱“妖怪”这一标签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妖怪”仍然被世人定义,而且层出不穷。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人类社会的缩影

电影中出现了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环境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运用“人在情境中”这一理论思考问题,个人的行为是个人与外在环境互动的结果,社会工作者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所处的情境,恢复个人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个人所处的情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社会支持网络。一个人拥有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电影中出现了哪吒父母、朋友敖丙、太乙真人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

现实生活中,服务对象的非正式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与服务对象是紧密相连的,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时,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现实生活中,像哪吒一样的“熊孩子”或者“叛逆少年”有很多,当社会工作者面对这些服务对象时,关注服务对象自身、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十分关键的。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