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家庭社工眼中的“小确幸”

2015-05-18 11:1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同行都说社工是一个容易耗竭的职业,尤其是做个案,可我喜欢做个案,虽然过程纠结、艰难,甚至结果有时让人挫败。可是,我享受那个过程,那个不求回报真心付出的过程,那个陪同案主一起度过艰难时期的过程,那个与案主一起蜕变的过程.....

寻找“小确幸”

作者:黎顺填,目前就职于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家庭服务社工。

与阿敏认识,是因为她的父亲陈叔。陈叔是社区出名的“游民”(游手好闲的居民),邻居一说起他,全都是负面评价。他是辖区里的低保户,因为肾结石入院治疗,在治疗期间医生怀疑陈叔患有肺结核,建议他先做全面检查,确认是否有肺结核再接受肾结石治疗。住院10天,都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帮忙办理入院、检查、治疗、出院等事务,陈叔的女儿阿敏以“父亲是低保户,理应由政府照顾”为由,在陈叔住院期间一直没来看望过,未尽女儿应尽的责任。

陈叔早年离婚,女儿判给他抚养。由于陈叔有过吸毒的经历,离异后对阿敏未尽抚养责任,所以阿敏对他积怨很深,他住院期间家人没来照顾,甚至不来探望。居委会认为陈叔不属于“三无”人员,虽然是低保户,经济困难由政府救助,但女儿还是要尽照顾之责。陈叔出院后居委会转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的是希望社工介入改善他们的父女关系,让其女儿承担赡养和照顾父亲的义务。

经过评估分析后,并在督导同意下开启了个案。

第一步:了解情况,评估需求。

由于陈叔被怀疑患有传染性疾病,所以督导建议个案从外围开始,即从他的家人——女儿入手。社工和阿敏电话联系了三次,但她不愿意和社工见面,并挂断社工的电话。面对她强硬和抗拒的态度,社工感觉困难重重,一方面社工服务要遵循服务对象自决和尊重的原则,另一方面,面对不愿意承担应尽的赡养责任的服务对象,社工用什么办法才能促其改变呢?个案讨论中,督导和社工达成一致看法,继续跟进,希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社工对于阿敏的第一印象:态度强硬、不讲道理。

第二步:坚持不懈,真诚服务。

第四次电话联系时,阿敏很不耐烦地把电话给了她妈妈(陈叔的前妻),社工这才知道他们同住,于是督导建议从其前妻入手。由于知道陈叔的前妻与他同住,社工大胆判断陈叔疾病的传染性应该较小,适宜进行家访。第一次家访被陈叔的前妻婉拒了,社工未能进入陈叔家庭。虽然多次被拒绝,但社工坚持不懈,多次上门嘘寒问暖,最终陈叔的前妻向社工敞开了家门。由于家访中陈叔前妻和阿敏描述的情况都是负面的,陈叔的真实想法和基本状况有待与其本人见面后才能做更全面的评估,社工暂时只能作出预估。与阿敏第一次见面,社工对阿敏的印象是:斯文干净、身怀六甲、满腹怨气。

第三步:及时协助,解危助困。

个案开展的第二个月里,陈叔的病情恶化,需要入院接受治疗。陈叔前妻表示阿敏前晚没有睡好,现在不舒服,身怀六甲,行动不便,希望由社工直接把陈叔送入医院。但社工不是陈叔的亲属,入院需要家属签字或者承担其他责任,社工不能代替。起初阿敏提出又让居委工作人员协助,因为上次也是他们送入院的,还强调没钱,社工向她说明儿女在这种情况应尽的责任,但阿敏不接受。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社工让居委会工作人员向阿敏再次强调双方的责任,并澄清只有病人家属才能在病单上签字,其余任何人都没这个权利,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社工离开陈叔家里到居委会与民政专员咨询陈叔入院是否可以申请医疗救助,民政专员明确说明陈叔入院不能再申请医疗救助,如果其女儿不履行责任,居委会将会走司法程序,将她告上法庭。当社工正与民政专员探讨救助方案时,陈叔跑来居委会,恳求社工送他入院,说如果社工送他入院的话,阿敏答应给他500元作为入院的押金,社工决定陪陈叔回家与阿敏当面说清楚。在从居委会回去陈叔家里的路上,陈叔一直请求社工“配合”他,只需跟阿敏说是社工送他入院,等拿到钱后,社工可以不必真的跟他去医院。

社工不断澄清不能这样,因为违反了社工不说谎的工作原则。陈叔见社工不肯“配合”他,很生气地用粗口骂社工,并不准社工与他一起回家。到了陈叔家,社工再次澄清:社工不是家属,没有权利单独帮陈叔办理入院手续。陈叔非常生气,当着前妻和女儿的面不断指责社工不负责任,并赶社工走。社工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守助人原则,没有被负面情况影响,只是一再强调工作原则。最终,阿敏表示理解社工的苦心,并答应马上与社工一起送陈叔入院接受治疗。在家里附近的医院安顿好后,社工与阿敏在路上走回来,她握着我的手说:“发现你们社工和居委他们不同,你们的态度好多了,而且很耐心。”那一次后,陈叔的状况每况愈下,最后去世了。阿敏此时已怀孕8个月,她尽自己的能力去料理后事,这个个案也因案主去世而结案。最后,社工对阿敏的印象定格在:心如明镜、不计前嫌、尽心尽孝。

三个月后,我致电阿敏进行回访。电话接通,我问:“是不是阿敏呀?”她声音有点激动地回问我:“是不是黎姑娘?”我说:“是呀,你最近还好吗?孩子出生了吗?”敏说:“孩子已经满月了,身体不错,现在已回到佛山婆家居住,婆婆对我也很好。”从声音里,我就可以感受得到她满满的幸福,此时听到孩子的哭声,阿敏焦急地说:“黎姑娘,孩子在哭,可能肚子饿了,有空再聊。”三个月过去了,阿敏一听到我的声音就记起是我,像老朋友一样和我聊家常,衷心祝愿她的新生活幸福,美满!

同行都说社工是一个容易耗竭的职业,尤其是做个案,可我喜欢做个案,虽然过程纠结、艰难,甚至结果有时让人挫败。可是,我享受那个过程,那个不求回报真心付出的过程,那个陪同案主一起度过艰难时期的过程,那个与案主一起蜕变的过程.....回访阿敏感受到她现在的幸福,就是村上春树所说的“小确幸”,这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让我那天充满着正能量去工作。在工作中每天找找“小确幸”,你会发现,“耗竭”离你还远着呢。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