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艺术疗法针对青少年开展“手中的世界”小组(2)

励晓婕 2017-12-22 09:3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运用艺术疗法针对来沪青少年开展“手中的世界”小组,希望通过小组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又能够使他们在活动后能增强综合能力,得到自我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对社会、对上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社会的大融合。

七、服务过程及分析:

(一) 小组第一单元:走到一起来

1、活动记录:

(1)让服务对象与工作员相互认识,服务对象自我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及自己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消除陌生感;

(2)破冰游戏:深化服务对象间的认识鼓励大家主动参与活跃气氛;让他们自由交谈结识朋友,限时五分钟,之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认识的人多,准确率最高。每个人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将自己的名字等信息写上并写上自己最有代表的特征或自己喜欢的话,作为自己的名片以后每次活动都要佩戴上;

(3)制定小组契约,形成小组制约力。工作员拿出小组契约,逐条向服务对象作了讲解。其中,重点讲解了保密原则和参与原则;

(4)说明第二节活动的时间、地点。第一单元活动结束。

2、座位分布图:

小组第一单元座位图

小组第一单元座位图


3、服务过程:

服务对象来自各个班级,工作员首先向他们介绍了自身身份,说明了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并对服务对象的加入表示欢迎,随后,工作员引入活动开场白,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宣读了小组契约书,让服务对象在明确小组规范的同时签订小组契约。服务对象来自各个班级,刚开始比较拘束,大部分服务对象见存在比较明显的距离感,不敢把自我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通过破冰游戏,有利于他们见进一步了解。

4、过程分析:

这是小组的第一次活动,基本上处于小组形成期阶段。服务对象是不同班级的同学,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所以表现得还是比较拘束。通过小游戏,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

5、小组改变:

服务对象对小组原则、契约、过程的不了解到了解;服务对象从不断地问工作员问题,到愿意跟着工作员思路进行活动;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多了。

(二)小组第二单元:折纸艺术简介

1、活动记录:

(1)工作者把本次活动的内容向组员介绍,让组员清楚本次活动的内容; 

(2)热身游戏“解人结”,活跃现场气氛;

(3)通过展示一些这只成品和一些折纸图片,让组员感受折纸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发他们学习折纸的欲望;

(4)让组员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意见,通知下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2、教学过程:

(1)折纸艺术介绍:折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折纸起源于中国,在大部分的折纸比赛中,多数要求参赛者以一张毫无损伤的完整正方形纸张折出作品。一般来说,学习折纸的第一步是学习各种基本折叠方法;

(2)折纸取材简单但造型丰富,折纸作品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空间,还可以做一些实用品。折纸时,需要我们的双手互相协调配合,需要手、眼、大脑协调配合,以手巧促心灵。感性地体会一下一张平面的纸到立体的空间的变化。

3、过程分析:

第二次小组活动,全体服务对象都准时到场,青少年事务工作员提前与个别先到的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并得知他们在课余时间会同其他服务对象友好交往。在开展活动中,首先回顾上节活动以及任务布置情况,服务对象们能够良好地表述对方的名字,服务对象的表现呈进步趋势。

在破冰游戏阶段,工作员发现服务对象见交流比较活跃,询问下来后,服务对象告诉工作员,在平时课余时间,他们会互相讨论下次小组活动会是什么样的内容,对小组十分期待。

4、小组改变:

小组气氛活跃,人人显得很放松,也很投入每一项活动。

(三)小组第三单元:学习折纸符号及图解

1、活动记录:

(1)工作者把本次活动的内容向服务对象介绍,让服务对象清楚本次活动的内容;

(2)热身游戏“进化论”,活跃现场气氛;

(3)学习折纸符号图解;

(4)培养组员动手能力、创造力;

(5)工作者让大家谈他们的感受,布置下次活动大家要做的准备。

2、教学过程:

(1)折纸符号是折纸的语言,学会了折纸符号,组员便可以自主地学习更多的内容;

(2)折纸符号介绍:

老师通过图解一一向组员介绍折纸符号并进行联系。

谷线、折叠防线个、向后折、峰线、曲折、剪开、剪掉、外形线、翻转、拉开、撑开或插入、吹气、压折、翻折。

3、过程分析:

小组的第三次活动,服务对象们都准时出席了,工作员首先请个别服务对象回顾上节活动,并检验其效果。通过热身游戏,工作员感到小组服务对象间的沟通合作更加融洽了。

在练习折纸符号中,由于知识点较多,而且需要及时练习,有些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的组员觉得有些困难,组员赵某动手能力比较强,帮助老师一起教导不会折的组员,社工发现其具有领袖气质,所以安排他作为此次小组的组长,协助老师开展接下去的活动。

4、小组改变:

小组领袖出现;服务对象和工作员的关系更加密切;小组气氛非常活跃;服务对象们很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

(四)小组第四单元:手工折纸基本折法及图解

第四单元座位图

1、活动记录:

(1)工作者把本次活动的内容向组员介绍,让组员清楚本次活动的内容;

(2)掌握手工折纸的基本折法,利用简单的折叠创意表现出折纸制作的精美;

(3)母亲节冰激凌花。

2、教学过程:

(1)实际操作基本折法: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向心折、集中一角折、双菱形折、单菱形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形折;

(2)母亲节即将来到,导入活动主题:为母亲折叠一朵冰激凌花;

(3)老师结合图解分步骤演示,组员跟折,大家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4)将折好的冰激凌花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5)让服务对象畅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3、过程分析:

小组的第四次活动,服务对象们都准时出席了。通过前几单元的活动,工作员与小组服务对象沟通更加融洽。为了体现小组的成果,工作员以母亲节为这节小组互动的主题,为母亲折叠一朵冰激凌花,并进行装饰,以此来组员们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一节小组活动,整个小组慢慢进入了成就期。但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组员小常和小田因水彩笔使用的问题发生了冲突,主要是小常霸占红色的水彩笔不给其他的同学用,小田对他颇有微词,甚至动手进行了抢夺,两人发生了口角,甚至肢体冲突,社工老师及时介入,对两名组员进行了批评,事后,大家都认识分享的重要性。领袖在这一节活动中地位比较突出,他及时配合社工化解了危机,大家都能认真的练习,互相帮忙,指导。

4、小组改变:

小组危机成功化解;服务对象和工作员的关系更加密切;小组气氛非常活跃;服务对象能很积极得投入讨论、思考、练习。

(五)小组第五单元:折出快乐 折出梦想

1、活动记录:

(1)工作者把本次活动的内容向服务对象介绍,让服务对象清楚本次活动的内容;

(2)通过学折了解、掌握折纸的技法;

(3)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2、教学过程:

(1)复习基本折纸折法,看懂图解;

(2)老师不演示、不分步骤,组员自己折圣诞树;

(3)在折纸的过程中,组员互帮互助,看懂图解,相互学习,增强组员间的凝聚力;

(4)让服务对象畅谈本次活动的感受,确认下次活动时间。

3、过程分析:

在这节小组活动开始之前,在工作员未到场的时,服务对象们能自发地维护团体的秩序,工作员在活动中对此给予了赞许。这次小组活动是第五单元,青少年事务工作员告知服务对象。本节活动中,在回顾了上节单元的基础上,我们请大家自己看图,互帮互助完成折纸:圣诞树。社工观察到,组员们对折纸技巧掌握的都比较不错,有些图解对他们来说比较难,但是他们都能相互讨论,互帮互助的完成本节小组的作品。通过这一节小组活动,进入了小组的成就期。每一位服务对象都很投入,可以进入结案阶段。

4、小组改变:

小组趋于整合,没有小团体;服务对象之间关系比较密切,没有冲突;小组目标基本达成。

(六)小组第六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

1、活动记录:

(1)服务对象分享总结活动感受,处理离别情绪;

(2)折纸作品展示:我的皇冠我做主;

(3)反思与成长:请服务对象说出其他服务对象参加小组前后的改变和收获;

(4)互相交换小礼物并合影留念。

2、教学过程:

这节小组活动是小组的结案阶段。组员们在一起制作了皇冠,并给皇冠上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在总结的过程中,社工带领组员回顾了整个小组过程,组员们表示受益良多。

3、过程分析:通过前几个单元的活动,工作员与小组服务对象沟通更加融洽了,这是最后一次活动了,服务对象们情绪有些低落,因为他们对小组活动即将结束很不舍。在工作员的开导下他们逐渐恢复以往的热情,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服务对象们展示了自己2个月以来的学习成果,工作员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赞美。工作员尽可能舒缓服务对象分离情绪,最后给每位服务对象分发了纪念品。

4、小组改变:

小组目标基本达成,进入结案阶段。

八、效果评估:

通过这次的小组活动,同学们接触到了团队合作这个概念,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了解团队合作中的一些环节,知道了友好相处,共同进步不光是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事那么简单,它其实牵涉到很多环节。小组服务对象虽来自不同班级,但通过组织成为同一个小组,让平时受冷落或内向的服务对象鼻息有了沟通的场所。在活动中,小组服务对象进一步的互相认识、了解,给活动分为增添了亲切感,工作员在一些单元中适当给予引导,服务对象逐渐与周围人有了交流,并结交成好朋友,在学习的同时,使小组服务对象开始互动。在活动中小组服务对象逐步熟悉,小组活动趋于整合,大家互相认可并给对方以建议,在谈论的话题上产生共鸣。在经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后,小组接近尾声,在总结中,服务对象们通过朗诵表演,对这两个月的小组活动进行了展示,服务对象各自都有了很大收获。

整个小组活动在气氛和谐的情况下进行,让服务对象感觉温馨。工作员以团结共进为目标,引导服务对象们通过小组每一单元的开展,逐渐拉近了彼此间的具体,增进了友谊。

在六次活动之后,小组服务对象表示,通过活动大家感触最深的就是能够学到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结交了新朋友,觉得受益匪浅。在活动发展阶段中,虽然多数服务对象对活动表示肯定,也较为投入,但在整个过程中,工作员发现有部分服务对象缺乏对总体目标的认识,为了加以改善,青少年事务工作员在 后续几个单元内解决了此类问题,促使服务对象明确目标,并在下一次活动开展前加以巩固。小组服务对象能自觉地接受工作员的带领方式,没有出现小团体现象,活动从总体上来看比较完成,工作员除了观察每位服务对象的表现外,进一步尝试用不同的交往方式来增进服务对象间的友谊,也让每位小组服务对象明白小组活动的实质意义,通过每一节活动都能有所认识和收获。经过前几次活动的相处,服务对象表现陈恳、互相理解,最后还受到了鼓励,得到了奖品,小组目标基本上远门完成。工作员和服务对象一起推动小组向前发展,理解和沟通,互动和友好,经大家分享后,服务对象对自己以及服务对象彼此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彼此之间更加融合。

七、工作反思:

这次小组活动中,首先,工作员去得了校方大力支持,其次,工作员有计划地开展各节小组活动,起到了引导着的作用,是同学们都能积极投入活动中,较好地完成了每一节小组活动。

工作员认为,小组活动虽然重在服务对象之间的分享,但是一个吸引人的小组活动它的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一个服务对象感兴趣的小组活动内容,服务对象间的互动就会增加,活动氛围就会被带动起来,每位服务对象才能够将自己完全融入小组。所以,我认为每一节小组需要有连贯性,但是小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同时,工作员要多鼓励服务对象相互接触,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之间的凝聚力。

在下次开展的小组活动中,我们会再多动些脑筋,把小组活动的内容丰富起来。

(作者单位: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站)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