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等多方合力 为失独老人重新塑起爱的支点

2014-01-09 14:04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合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省社工协会的调查显示,失独老人普遍收入不高,八成以上的失独老人身患疾病,超过三成的失独老人家庭离散。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国内一些地区先行采取多元化的扶助措施。

原标题:为失独老人重塑爱的支点

2011年,合肥市蜀山区收到了辖区里一位陈姓失独老人的一封信。在信中,老人感觉到他们老两口跟社会隔离开来了,担心今后的养老问题。此后,蜀山区开始对这对失独老夫妻展开专项帮扶行动,并对辖区失独老人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探索帮扶、关爱失独老人的有效路径。 

·链接·

据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而且以每年7.6万个的速度递增。在我省,失独人数已经达到1.7万。省社工协会的调查显示,失独老人普遍收入不高,八成以上的失独老人身患疾病,超过三成的失独老人家庭离散。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国内一些地区先行采取多元化的扶助措施。如北京自2008年开始发放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数额为每人每月200元,直至亡故。杭州对有再生育意愿和领养意愿的失独家庭,提供相关便捷服务。同时,以社区为平台,组织或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关心关爱失独家庭。

亲情缺失引发失独老人“三大隐忧” 

据统计,截至目前,合肥市区共有失独家庭283户45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0岁。由于家庭成员的离去导致家庭角色空缺,原本和谐美满的家庭开始失衡。安徽省社工协会调查发现,失独老人除了健康问题、生活来源问题之外,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是他们的“三大隐忧”。

合肥市蜀山区共有失独家庭77户124人,大部分失独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但养老问题让他们颇为焦虑。脆弱、压抑、孤独、封闭,成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要特征。

写信的失独老夫妻家住蜀山区三里庵街道梅山路社区,年近八十的老两口痛失爱子,身边又无任何亲属,他们顿感无助。 “老两口都是医院退休职工,经济条件不错,对于我们申报的特扶补助并不看重。他们更需要的是有人能够说说话、谈谈心,需要亲情关怀。”梅山路社区计生专干司莹说。她很同情这对老夫妻,经常上门嘘寒问暖。慢慢的,两位老人愿意说话了,还学会了用微信与司莹联系。

“我的儿子要是活到现在,今年已经有34岁了。”一提及丧子之事,家住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的朱大爷神情落寞。朱老家里条件一般,儿子走后,他与家里唯一的亲人——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常的生活料理让朱大爷感到力不从心,加上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自我封闭起来。 “刚开始,朱老对我们的来访很抵触,经常撵我们走。后来,我们跟朱老的老母亲聊天谈心,让她给朱老做做工作。我们还经常跟他电话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老人和我们才有了对话。 ”竹荫里社区计生专干宋梅2010年开始帮扶朱大爷,前后用了近3年的时间,老人开始慢慢融入社会。

“失独老人的家里通常是门窗紧闭,甚至还要拉上窗帘,走进屋里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记者采访多位社工得知,失独老人逐步摆脱心理阴影,完全融入社会,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做大量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工作。

“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搭建关爱平台

2013年8月30日,合肥市开始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该市9700多名老人可以免费享受到政府每月提供的600元居家养老服务券。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助、家政便民等5个大项。该市还开展 “怡养家园——失独特殊家庭养老关怀服务项目”,在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帮助下,针对失独老人实施关怀扶助。

潘信是安徽社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社工,蜀山区三里庵街道购买了该机构的服务项目,她被派驻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统筹和负责老人的养老服务。 “我们为辖区老人提供服务项目联系卡,并附有联系电话。只要老人有需求,我们就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潘信说。据街道计生科王敬介绍,街道把辖区24位失独老人纳入到居家养老服务范畴,每月发放服务券,并提供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服务。此外,他们还发放老人手机,遇到紧急情况,老人可向街道请求救助。

琥珀街道采取了“购买岗位”方式,向蜀山区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购买7名职业社工岗位,为辖区失独老人提供“一对一”的关怀服务。王引是街道社工服务中心主任,作为专职社工,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老人进行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 “我们要通过定期访视,了解失独老人的具体需求,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2011年,王引帮扶了和谐家园小区的一对失独老人。由于女儿难产致死,其中一位老人曾因精神压力过大突发脑溢血住院,对自己的小外孙也产生了抗拒心理。在王引的带动下,老人开始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逐步弥合了祖孙之间的感情缺失。

而西园街道进一步细化了失独老人的帮扶工作,通过“项目+专业社工”的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关怀服务。据西园街道计生科胡小颖介绍,街道正在开展的“阳光四季”帮扶服务项目,是以一年四季开展的活动为主线,修复失独老人精神创伤。家住西园街道美虹社区年近60岁的倪阿姨接受了社工刘刚的帮扶。在他的努力下,倪阿姨参加了“拥抱春天,绿色出行”出游活动,逐步迈出了家门。2013年7、8月份,倪阿姨突发骨裂,在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得到康复,并主动参加街道组织的养生讲座等活动。

多方合力促失独群体“抱团取暖”

2013年3月,围绕“怡养家园——失独特殊家庭养老关怀服务项目”,省社工协会开始招募志愿者和专业社工。但在实施过程中,社工协会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缺乏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合肥市蜀山区作出了有效尝试。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刘刚,2013年9月成为了西园街道的一名专业社工。据其介绍,由于工资待遇、社工专业资质和培训等问题,从事社工这一职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 “一个专业的社工需要3年的成熟期,并要定期接受专业培训。 ”刘刚说。

“我们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引进专业社工;另一方面也在培养社区工作人员成为合格的社工。”西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吴宇玉说。该街道成立安徽省首家社区教育学院,确定了社会工作师考前培训、社会工作师继续教育、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等五个教育培训项目。经培训,目前,西园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有社会工作师资质的共31人。

在志愿者培养方面,重新融入社会的失独老人成为帮扶志愿者的重要一员。

2009年,家住西园街道安居苑的王阿姨找到社会工作服务站申请特扶资金。 “我其实不是要这笔补贴,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找个人倾诉一下心里的苦闷。 ”王阿姨属于离异失独老人,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性格开朗的她每次遇见与其有相同遭遇的老人,都想伸手帮一下。于是,她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刘刚说,目前他们的帮扶团队里有3名志愿者都是55岁以上的失独老人,在上门访视、沟通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里庵街道的朱大爷,也成为了一名帮扶志愿者。他除了帮扶身边的失独老人外,还和辖区里的一名贫困大学生、一名困难家庭的小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开展“亲情牵手”活动。在为两名学生提供生活关爱的同时,孩子们主动上门为朱大爷打扫卫生、聊天谈心,他也得到了失去已久的亲情关怀。

“我们帮扶的最终目的是让失独老人从封闭状态中走出来,进一步加强老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最终形成一个社会组织团体,能够实现自我帮扶。”刘刚说。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