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探索发展“社工+义工”服务新模式
孩子们在“四点半课堂”学习
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亲人能够辅导学习。家住资中县重龙镇的向莉每次放学后只能回家独自写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知向谁请教。随着重龙镇文庙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开课,向莉终于有了放学后的好去处。
由市社会工作者协会资中分会开办的“四点半课堂”是“社工+义工”发展模式的首次探索。社工提供专业服务,义工奉献爱心,二者团结协作,从而为社区居家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课业辅导、素质拓展、行为矫正等志愿服务。
“四点半课堂”
留守孩子的“加油站”
每周一和周二,是义工刘娟的休息时间。在资中县某培训机构担任英语老师的她,听说文庙社区有“四点半课堂”之后,主动加入进来,成为了一名长期坚守课堂的义工。
下午4时,刘娟总会准时来到文庙社区。4时30分前,放学后的孩子们会从各个方向来到课堂。
墙上贴着可爱的装饰,一旁整齐摆放着书籍。课堂上,孩子们静悄悄地写着各自的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便会举起小手,向叔叔阿姨“求助”。辅导完作业,专业的社工和义工,还会帮助孩子们预习或学习部分新内容。
“‘四点半课堂’并不只是辅导学习。”在完成课业之后,社工和义工还会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教授一些书法、折纸,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四点半课堂”里,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社工和义工脸上的笑容,都让整个课堂无比温馨。
为服务孩子们
她把女儿也带到“四点半课堂”
“那个男孩子,9岁了,留级,还在念小学一年级。母亲离家,父亲在成都打工,平时爷爷奶奶带着,也不懂辅导孩子学习。”对义工肖贤苏来说,她提到的这个男孩让她很是担心。
自文庙社区“四点半课堂”开课以来,这个男孩就报名参加了课堂的学习。周一到周五,他都会准时来这里。
“有的时候,他还会帮忙打扫课堂的卫生。”肖贤苏感慨于男孩的乖巧懂事,常常陪孩子聊天,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开朗一些。“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都不好。”面对那些受各种家庭影响、不爱说话的孩子,肖贤苏总是和其他同事一起对其开导和鼓励。
肖贤苏是“四点半课堂”的常驻义工,只要是上学期间,她都会准时来到课堂。由于其丈夫已意外离世,目前,肖贤苏独自抚养着读小学的女儿。为了不缺席“四点半课堂”,肖贤苏将自己的女儿也带到了“四点半课堂”。她说:“辅导其他孩子的同时,也能照看女儿,两全其美。”
“社工+义工”创新模式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5月11日,资中县重龙镇文庙社区的新型“四点半课堂”的开课,让不少留守孩子在放学后有了好去处。家住文庙社区的孙大爷,把自己的孙子送到了“四点半课堂”。一有时间,孙大爷就会往课堂跑,以帮忙打扫卫生,或照看课堂纪律。
“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我们也不懂。想送去补习,费用又太高。”之前,孙子的学习问题一直让孙大爷觉得很头疼。“有专业的社工教孩子学习,还有富有爱心的义工免费辅导……实在是个好课堂!”
据了解,文庙社区的新型“四点半课堂”是在民政、团委等部门的关注下,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办的第一个课堂。目前,“课堂”有2名专职社工,长期坚守的义工有10名,流动服务的义工20余名。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的4时30分准时开课。”资中县义工联相关负责人冯晓秋介绍,“四点半课堂”是“社工+义工”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以富有爱心的义工协助拥有专业技能的社工开展工作。课堂围绕“安全有保、学业有教、亲情有护”的工作要求,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自由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目前,相关单位正在积极准备,将“社工+义工”服务模式的“四点半课堂”向其他社工服务站进行推广。(实习生 刘蕊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