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的问题未必是父母的问题,但一定与父母互为因果。无论是夫妻一方的问题,还是儿童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和其他家庭成员互为因果。目前在广州的社工站可以接触到很多前来求助的父母(大部分是母亲),为儿童青少年厌学问题寻求社工的帮助。督导需要引导社工在服务介入过程,并建议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去分析:在儿童青少年厌学这件事情上,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都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关系如何?这比采用个人情绪疏导及心理辅导等介入手法,劝说儿童青少年复学重要得多。
家庭治疗是将个体放置到家庭系统(关系)中进行干预。相对于从个体角度出发的传统心理咨询流派而言,家庭治疗更注重系统中的动力(家庭中的互动),认为因果是循环的(家庭中的各种现象互为因果,比如,问题儿童青少年被家庭“塑造”,而家庭的平衡也被儿童青少年的“问题”维持着)。家庭治疗运用了控制论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指的是需要改变原有系统的反应(改变),负反馈指的是需要保持或者恢复原有系统的反应(维持、恢复)。家庭通过正负反馈来调整以获得稳定性,但稳定并不意味着家庭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治疗中的系统论,更多是指将具有问题的个体放置于家庭这个整体中。这一点在18岁或14岁以下的问题儿童青少年的治疗中最为明显。表面上是儿童青少年表现出了问题,可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问题的投射,是父母关系(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反映。家庭治疗中,还借鉴了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我们人不是被动地被环境塑造,而是主动地在头脑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治疗的过程中,个体可以通过重新定义行为(主动建构对事件的新解释)而改变家庭对某种问题的反应。
社工尝试在服务中引导服务对象的父母反思:“别人家的儿童青少年也厌学,但为什么很快就克服了?自家儿童青少年为什么会一直厌学?你们能否从自己身上找到一些与他厌学发生关系的原因?”虽然很多父母初开始的时候都认为“厌学”都是小朋友的问题,与我何干呢?但最终通过社工反复地提问和引导,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在儿童青少年厌学这件事上,父母、爷爷奶奶甚至在家庭中的其他家庭成员都对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位从湖南到广州打工的母亲来社工站求助。说她刚上高中的女儿要辍学,因为女儿觉得考再好的大学也只能找一份普通工作,所以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去创业。这位母亲痛不欲生,觉得自己和老公在广州辛苦工作赚钱,努力为女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她却一点儿都不珍惜。社工建议这位母亲把女儿带过来社工站一起面谈。结果面谈过程中,这个15岁的小女孩告诉我:“我小姨也没上过大学,现在有好几家美容院!她还说了,她认识的好几个资产丰厚的朋友,都是当初学习成绩差没上过大学的!”原来个案的问题出在家庭系统某处的小姨身上,而不是孩子不懂事故意厌学。经过社工介入后,建议服务对象的小姨给案主给与正向的职业规划及引导。后来小姨和案主沟通时也说道,其实过去多年小姨一直去某大学听课,而小姨那些当初没读过大学的富豪朋友,其实也在通过各种途径进修。
另外一个案例因父亲婚内出轨经常不在家,在父母濒临离婚的几个月间,上中学的聪颖成绩名列前茅的女儿突然成绩下滑、忧郁、辍学,曾拨打过心理求助热线,最终离家出走并试图自杀。案例中的母亲在家庭关系互动中处于指责型,而父亲在家庭关系互动中处于超理智型。当女儿莫名其妙地病症影响学习和身体时,父亲开始在家里陪伴女儿的时间增多了。而父亲回归家庭的目的是为了全力治疗女儿。夫妻原来的冲突和矛盾也因为要优先照顾女儿的身体,而得到缓和。谁知道原本已“康复”的女儿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重新“病”了。
这样的孩子,便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代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寻求治疗,使家庭有机会面对真正的问题。可以说,孩子为家庭提供了正面的牺牲、贡献和服务。孩子这么做是出于家庭动力而非个人选择。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有填满处于“真空”状态关系的倾向,孩子,往往是自动满足系统需求及隐含空缺的人。养而不教,但当子女出现问题时,父母却一味指望心理咨询师和社工来替自己教好子女。然而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和社工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因为,儿童青少年这样那样的品性问题,都源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互动模式的偏差,要解决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家庭这个系统里。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儿童青少年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但一定与父母互为因果。
综上所述,督导应该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引导家庭社会工者将开展专业服务的重点应聚焦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家庭社会工作者应以系统理论的视角认识家庭,分析家庭问题。同时要帮助求助家庭认识到家庭中任何一个成员出现了问题,都不仅仅是单个人的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需要家庭子系统、家庭成员的相互协助才能恢复家庭功能和家庭稳定。第二,家庭在社会环境中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环境与家庭有着重要的相互影响作用。家庭的问题的出现,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家庭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帮助社会、家庭与个人共同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社会环境。第三,有时有的家庭出现的因难,是由于家庭网络欠缺所致。家庭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帮助家庭建立家庭支持网络、社区支持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