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残康人士及残联相关单位工作概况:
(一)镇残康人士状况:
该镇共有24个村居、2个农场,全镇共有人口总人口约10万,其中户籍人口5.3万,外来人口4万多。户籍人口中有残康人士1335名,其中男的742名,女的593名;按照年龄划分:0-14岁的14人,16-28岁的100人,29-59岁656人,60岁及以上565;按照残疾等级划分:1级259人,2级230人,3级381人,4级466人。
镇内曾有大型企业招募较多残康人士,最大容纳量曾达300名残康员工,覆盖该镇及周边镇区的残康人士。因为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等原因,企业选择向外搬迁适应社会发展。企业的搬迁也导致大量残康人士重归失业状态,部分适合条件的残康人士重新回归康园公疗站,大部分人员待业在家。
二、社工介入残康人士社区就业:
该镇社工站根据社区残康人士的情况,设置残康人士社区就业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探索残康人士支持性社区就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推动多方参与,利用社区资源对残康人士社区就业提供支持。
(一)项目下社工站个案情况:
阿强,男,四级言语障碍,年龄39岁。因企业裁员已经失业了一年多,曾是一名流水线车间员工,已经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因不能正常与人沟通,在失业期间求职屡次失败,家庭收入全靠妻子一人负担,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家庭经济逐渐陷入困境。阿强在此段时间生活的转变,让他的心理情绪也受到了较大的打击,他开始封闭自己的生活,不与其他人接触。家人也因此感到非常担心,希望能够尽快找一份工作,回归正常的生活。根据阿强机器家人的反馈,虽然阿强不会与人沟通,但是清洁、或简单的流水线工作、体力等工作也是可以完成的。
(二)社工分析:
在个案进行之初,社工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案主目前有足够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工作能力,能够承担生产线流程的工作。案主家庭成员对于案主就业持支持态度,案主也希望自己可以参与社区就业获得生活来源,减轻家庭的负担。到那时目前案主缺乏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社会竞争上岗就业的技能不足,失业导致的焦虑情绪,在疫情期间就业难度增大进一步影响焦虑情绪。社工在接下来的跟进中以就业为切入点,协助案主通过企业面试获得工作岗位。
(三)针对个案情况进行跟进:
1、以社工为中心促进多方联动
在了解案主的情况后,社工及时与镇残联取得联系,向残联负责专干反馈社工的分析。在个案跟进的过程中,社工与残联负责专干分工协调,社工首先介入案主的焦虑情绪,在稳定案主情绪后,引导案主的家人从言语上给予案主支持,增强案主的信心。其次社工与残联负责专干共同了解社区中的企业,对企业进行筛选,与企业负责人进行联系,了解他们在疫情期间招募人员的要求以及他们在自身发展和过程中的需求。同时社工根据对阿强的求职情况进行评估,针对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协助案主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属于自己的简历。
2、联动企业,促成岗位契合
通过社会招聘信息的了解,阿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投递的简历也引起了该企业人事的注意。企业人事与阿强约定了见面的时间,但是阿强对于自己能否通过面试而感到担忧,社工及时进行引导让阿强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在正式面试过程中,社工陪同前往。企业招聘负责人根据社工的反馈及应聘者自身能力情况,调整相适应的面试的方式,最终双向反馈均为满意并办理入职。
3、维护与企业关系,共同支持个案成长
社工持续关注求职者的前期求职培训、链接资源、岗位适应等服务环节,针对企业的担忧,社工对求职者会进行持续的跟进。在岗位工作的考核中,伟强由于此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较快地理解工作内容,顺利通过岗位工作的考核,得到了企业的肯定,阿强重新建立了自信。
(四)个案总结分析:
本个案是社工站在社区就业项目开始后社工与企业合作促进社区残康人士就业的第一个个案。个案介入之初以社工站在初次评估社区残康人士情况后,以社工站为基础,拓展联动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形成初级服务平台。由社工站社工、残联专干、工疗站负责人共同对社区残康人士进行初步评估,开展职业咨询及职业评估。在个案介入中,社工拓展企业加入就业平台中,进一步拓展就业平台,为残康人士就业提供支持。在个案跟进后,个案及企业均作为社工的考察及服务对象。针对个案社工进行回访跟进;针对企业,社工将进一步做跟进服务,引导企业加入到社工站的就业平台,以此稳定就业支持平台。
四、残康人士社区就业支持模式探寻
社工站在进行残康人士就业项目的过程中,基于以上介入过程中,在一年内共成功推荐4名社区残康人士就业;同时社工建立了微信就业信息推广群增加社区残康人士与企业的互动,增加残康人士的就业可能性。在整个残康人士社区就业项目中,社工既有针对服务对象的介入服务,亦有通过对接机关单位、社区企业,打造该镇的就业支持平台。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社工的联动亦有一名残康人士成功就业,为社区就业支持模式过程的可行性提供检验。通过总结及反思,在残康人士社区就业支持中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开展:
(一)初始阶段:
1、立足社工站基础,强化社工专业角色的发挥
以社工站为基础,加强社工站内各领域的联动,打造开展服务项目的基础。社工站内的社工需要加强自身专业性和专业能力建设,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自身技能,使社工能够整合社会工作三大基础手法,以此为服务对象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
2、联动多元参与,整合多方平台,搭建社区就业支持平台
因为残康人士就业涉及到残康人士个案、所在家庭、接收就业的单位、相关政府部门等,只有联动多元主体一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专人做专事”才能更好地推进社区就业支持项目。
(1)社工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社区就业支持中,政府相关部门根据掌握情况提供一定的意见参考,可以使社工站在服务推进过程中更加顺畅。同时社工站与政府部门建立社区就业支持平台的基础,以此基础可以增强平台的“政府效应”,可以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
(2)拓展社区企业,建立合作试点企业。在项目过程中社工选择与社工站有合作的企业进行试点开展,签订合作协议。在过程中明确社工与企业的角色,同时将社区企业建立合作,并加入到社区就业支持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的参与主体,为引导其他企业参与提供参考性。
(3)发掘社区活跃居民,促进残康人士能力提升。社区志愿骨干掌握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专业能力。通过其专业能力为残康人士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技能提升等培训,从不同途径提升社区残康人士的就业可能性。同时志愿者介入到社区就业支持平台,进一步落实平台内“专人做专事”,让平台的功能得以完善。
3、完善社区就业支持平台的机制,规范多元主体的角色及功能
针对需要社区就业的残康人士,社工汇总需求反馈到就业支持平台,邀请平台中的专业人员从服务对象自身、服务对象家庭、寻找工作的途径、岗位体验、岗位适应等全方位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中各方主体需要遵守平台规则,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隐私权,避免服务对象在接手服务过程中受到伤害等。
4、推进社区残康人士就业政策宣传,改变社会认知
通过残康人士社区展能活动,残康志愿者反馈社会等形式,向社会展示残康人士的“有能”,以改变社区居民对残康人士“无能”的认知。同时在展示和志愿服务过程中增强残康人士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增强其正向成长。社区企业接受残康人士的正向形象,提升其对残康人士的接纳程度,为残康人士有机会参与岗位竞争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深化阶段
1、弱化社工角色,促进各主体功能的发挥,增强其参与感
根据平台发展的过程,在平台有足够的主体参与后,社工适当弱化自身的专业角色,以资源联络者的角色促进平台的发展。在平台中各主体明确其自身的功能,选拔平台中的志愿者作为平台的管理者,在服务中作为各方主体的联系人,能够在个案过程中协助社工进行恒常的跟进。以平台人员管理平台,社工作为资源的一份子介入,有利于平台的自助运行及可持续性运行。
2、促进服务对象反馈,增强平台动能
往期服务对象是服务的享受着,也可以是服务的提供者。引导成功就业的残康人士通过小组论坛、个人面对面等形式参与到平台的服务中。向朋辈群题展示自我,通过平台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自己可以获得与所有社会人士一样的机会,通过竞争,自己也可以获取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3、加强模式的宣传,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提供模式参考
通过社会论坛、同行交流会、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向行业内社工介绍模式的整个过程。通过交流—实践—交流的过程,不断地验证模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对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以增强模式的合理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