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和谐社区--广东顺德社工助“时间银行”建设

2014-02-28 09:46   广州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时间银行”在顺德还是一间“小银行”,不过从居民反应看,一年来在社工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阳光棕榈园确实多了不少善举。伦教街道团委副书记陈秋丽就向金版记者表示,时间银行会在今年继续加强、提升,并希望能推广到其他社区。

原题:时间银行:我们也需要时间时间银行:我们也需要时间 时间银行:我们也需要时间

通过时间银行活动很好地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目前顺德只有一个楼盘实施时间银行。

目前顺德只有一个楼盘实施时间银行。

顺德首个“时间银行”成立一年多运行数据并不理想

核心提示:

2012年11月20日,顺德首个“时间银行”在伦教阳光棕榈园成立。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一年多时间过去,这个目前顺德唯一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社工善举互换项目,在超过3000人的阳光棕榈园中,仅仅发展200余名会员,比例仅有6.6%;而200会员中,存有“时间币”即做了好事并登记在册的,不到50人,这个比例在整个社区人口中,比例是可怜的1.67%。

仅仅从数据看,“时间银行”在顺德还是一间“小银行”,不过从居民反应看,一年来在社工与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阳光棕榈园确实多了不少善举。伦教街道团委副书记陈秋丽就向金版记者表示,时间银行会在今年继续加强、提升,并希望能推广到其他社区。

“邻里互助,和谐社区”,这个时间银行带来的美好“大梦想”,依然会在实践中不断前行。

何为“时间银行”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时间银行的宗旨是用支付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而银行是时间流通的桥梁。自愿添加时间银行的客户在需要时拿出自己的时间和其他成员交换服务,既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又彼此联络了感情,克服了现代社会人们互不往来的缺欠。

“时间币”,会员每次为社区居民服务一次,即做了一次好事,经过社工确认,就可以存一个“时间币”,对等于现实中的一个小时,不断积累,当该会员有需要时,即可提取时间币,让社工联系相关专业人士或者其他会员,为自己服务。由此对应的,每位参与的会员都有一本“时间存折”。

 这一年的“时间”

“时间银行”实现一年多,金版记者在本周独家拿到了多项运行数据,将社区好人好事数据量化。虽然不少数据“不好看”,但却能看出居民所需要的社区服务种种特点。

会员:

年轻人是“数据惊喜”

在并不好看的数据中,值得惊喜的是,会员成员中最多的居然是初中生与高中生,占据40%,职业人士和家庭主妇与老人分别占30%,“学生们都愿意加入‘银行’,并很乐意发挥自己特长,为其他社区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服务,而且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的热情也很高涨。”相关社工告诉记者:“年青人乐意参加社工组织,并乐意为社区做好事,这是一件很让人欣慰的事情。”

比例:

平均每人做了4件好事

近50会员做好事并登记在册中,其中有10人是做了7件以上好事,大部分人做好事超过3件,平均每人做了4件好事。

从“时间币”使用数据来看,学业辅助与维修电器,是目前阳光棕榈园社区居民最大需求,实际也是顺德大型社区的一些特点,“其中邻居间孩子的学业辅导,我们从这些数据中,确定了这是社工互助一个大方向与突破口。”相关社工说道。

分析:

“好事不留名”让数据惨淡

为什么“时间银行”的数据如此惨淡,难道社区居民不愿意做好事?社工郭小姐在阳光棕榈园服务一年多,她告诉记者,是顺德人“低调”以及“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才让数据如此惨淡,她告诉记者有些居民不愿意透露更多个人信息,没有开账户,但很多没有成为会员的居民,实际是社区互助的积极分子。

而开了账户的居民,义务帮助邻居后,很少有人愿意记入账户,对此“时间银行”设立了“公益币”,用于统计未记入账户的公益时数,“去年,仅我们知道且统计的公益时数为200到300小时。”郭小姐说道。

大家眼中的“时间”

老年人:

丰富业余生活、交新朋友

“时间银行”社工郭小姐介绍说,从去年起,每到雷锋月,“时间银行”都会推出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当天会为居民提供义诊、义修、义剪等服务,即免费为居民体检、修理家电、剪头发等。“去年有几十人参加,有几位居民是医生,免费为其他居民进行义诊。”

听完社工的介绍,正在现场咨询的陈如生、义一倩两位老人便兴趣盎然地报了名。“记得刚从湖南来到这里照顾孙女时,人生地不熟的,前半年憋得难受。”59岁的陈如生感慨说,去年她在“时间银行”开了账户后,经常过来参加各类活动,也结交了不少老年人朋友,义一倩便是其中之一。

部分市民:

推广太少不知如何参与

虽然“时间银行”得到不少居民的赞许,但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居民并不知情。

“感觉推广的很少。”黄先生说,他几乎每天都要经过“时间银行”服务点,也看过服务点外挂出的展板,只知道该项目是互帮互助,至于如何参与,他至今都未搞清楚。

多位上班族则表示,平时工作忙碌,闲暇时间较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确实很低。

社工郭小姐坦言,目前,“时间银行”信息传播渠道单一,很多活动信息无法让业主看到。社工们也曾多次尝试过扫楼,尽力为每一户居民介绍该项目及定期举办的活动信息。

伦教街办:

时间银行需要“时间”

对于一年多来“时间银行”项目的参与人数和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伦教街道团委副书记陈秋丽表示,“时间银行”项目对于阳光棕榈社区而言,毕竟是个新鲜事物,需要时间让社区居民逐步习惯和融入,项目开展一年多,难免有些不如意的地方。

据陈秋丽介绍,“时间银行”项目是伦教街道与社区合作的一个缩影和范本。“街道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顶层设计,随后引入社工服务机构,并以社工服务机构为主体进行项目实践,街道自身则进行资源配合和监督,让专业化的社工机构参与社区营造,本身就是一次大胆地尝试和突破,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秋丽表示,“时间银行”不会因为受到质疑而突然中断,相反,“时间银行”将继续运行并扩大服务范围。

未来的“时间”

发展重点:

针对非会员推出“公益币”

针对时间银行实施以来的数据特点,相关负责的社工组织决定今年的推广的重点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成立‘社区领袖’制,让一些热心公益的居民带动整个项目,第二就是大力发展‘公益币’。”郭小姐说到。

其中“公益币”区别“时间币”,首先非时间银行会员也可以花费,而且还可以“预支”,“其实就是把重点放到找寻居民的需求,然后我们可以发动全伦教社工的力量,为该居民提供服务。”郭小姐说。

而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郭小姐认为“时间银行”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存入和花费“时间币”,而是为了促进邻里氛围。如今,他们要逐渐淡化“时间银行”概念,未来的趋势是没有“时间银行”,邻里仍能互帮互助。

除此之外,今年“时间银行”还有新的任务,即成立自务小组和一支小学生社工队伍,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儿童做社工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稳定的社工团队。

专家:

培养“活跃分子”推动“银行”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也曾对此已于关注和研究,该中心社会研究部负责人、社工专家曾赛文告诉记者,“时间银行”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项目,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该项目还没有充分调动起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曾赛文说:“我们都知道,目前不少小区邻里之间都陷入了‘沙漠化’,互不关心、也互不了解。‘时间银行’的初衷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但通过一年的实践,这个目的还没有实现,仍是社工机构主导推进项目实施。未来应该让社区居民为主导,而社工机构只起辅助作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就好了。”

对于下一步“时间银行”如何推进,曾赛文认为,社工服务机构应加大与业委会的联系和合作,着力选择和培养一批社区居民中的“活跃分子”,通过他们来推动“时间银行”的发展,并进一步实现社区营造的目的。

“时间”引发的反思

社工机构的成熟度不高

其实从“时间银行”这一个项目,可以看到发轫于2011年的顺德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如今铺开已两年多,从政府职能转移,到购买社工机构服务,到开放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其综合成效究的具体情况,仍然有一些还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

顺德社会创新中心本周二发布的2013年《顺德各镇街社会建设现状报告》指出,虽然各镇街已建立了政府采购的社工服务体系,但公众对社会工作认知度、参与度仍偏低。

据调查统计,目前顺德各镇街都建立起了镇街社工服务中心,并以社工服务中心为据点在社区、学校等建立社工服务站,将社工服务延伸到基层。全区共有社工267人,社工机构15家,全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社工服务。但由于社工机构普遍为近年引进,专业社工也多为外地人员,对本地情况缺乏了解、难以融入,导致公众对社会工作认知度、参与度低。

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顺德区社会服务采购还未形成制度化,各个镇街对于采购什么服务、选什么机构、采购多久、怎么评估审核均没有一套标准。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一旦承接政府项目,开展服务的专业社工人数骤增,项目结束后,专业社工纷纷离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办社工机构的逐利倾向。二是社会服务的评估还未制度化,除较早引入社工服务的容桂和北滘外,其余各镇街对于社工机构的效果评估普遍还未开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