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认知转变,重获新生

黄晓楠、廖欣欣 2021-10-12 11:3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为更好呈现社会工作行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效果,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面向全行业征集相关优秀案例和故事。优秀案例将在社工中国网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中选登,报送邮箱:db@swchina.org。

认知转变,重获新生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下的禁毒社工个案介入手法

一、案例背景介绍

案主,女,31岁,先后结识2个男朋友,并未婚育有3个子女。案主与第一任男朋友生育的男孩现10岁,在读小学;案主与第二任男朋友(湖南人)育有一子(3岁)一女(4岁)。3个子女均因未婚生育等原因无法入户。案主的第二任男朋友因贩卖毒品罪正在拘留待判刑。案主带着3个小孩与父母亲、未婚的弟弟共同生活。案主父亲为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与案主关系密切。案主母亲在职,平时会唠叨案主的行为,因此案主感到较为反感。案主一家的经济来源于出租屋收租及父母工资。案主无业,无经济来源,平时主要依靠父亲供养。

案主2008年因吸食“冰毒”和“K粉”被查获拘留,2018年10月底第二次被查获后判处社区戒毒,2018年11月禁毒社工正式介入,但案主多次逃避,并出现复吸行为,于2018年12月第三次被抓获后再次被判处社区戒毒。

二、预估分析

(一)改变非理性认知,提升戒毒动机的需求

案主被抓获后出现多次复吸的行为,可见案主对于毒品的危害认知不清;且案主对社区戒毒协议不以为意,多次躲避社工等工作人员。在经过与案主的接触中,评估案主存在“利用毒品来逃避现实”的非理性认知,戒毒动机微弱。

(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增强抗逆力的需求

案主自述因为三个孩子上户口问题,让其倍感压力,从而想通过复吸缓解压力,逃避问题。

(三)提供政策资讯,缓解入户困难的需求

案主由于未婚生育,小孩的户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且案主对有关部门的入户政策、流程以及条件等具体情况均不清楚,任由父亲奔走,花了许多心思和走了很多弯路。但尽管如此,案主子女的户口仍未解决。

(四)增强戒毒自信心,维持戒毒操守的需求

案主2008年染上毒瘾,毒龄较长。在2018年10-12月期间先后2次被查获判处社区戒毒,未经过系统性脱毒治疗,可能具有一定成瘾性。接触后,社工发现案主缺乏戒毒信心,戒毒动机不明确,自我效能感较低。

(五)推动参与社区事务,扩大正向支持的需求

案主家经济较好,没有就业经验及就业技能,社交圈大多是以“毒友”为主,缺乏正向支持。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一)服务目标

个人层面,引导案主改变非理性认知,提升案主的抗逆力,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层面,协助案主解决子女的户口问题,与案主家人进行沟通,增强案主的情感支持。 社会层面,鼓励和引导案主参与社区事务,加强与社会的联结,协助其融入社区,回归社会。

(二)介入策略

建立良好专业服务关系,了解案主的个人、家庭、社会的情况 与案主探讨吸毒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影响,澄清社区戒毒协议的内容,鼓励其维持操守 从案主的回答中分析出案主的非理性认知,用理性认知替代非理性认知 挖掘案主的优势,协助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其正向处理问题及情绪 鼓励案主参与社区事务,提升案主自我认同感 向案主传达就业的意义,激发案主就业动机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以真诚的接纳,与案主建立专业信任关系。

社工在案主第一次被判社区戒毒时与案主保持密切的联系,尽管案主一直不愿意与社工见面,逃避与工作人员的接触,但社工本着真诚、尊重的原则,与案主持续保持联系。2018年11月份社工对案主开展将近10次的服务,通过反复澄清社工的身份以及工作内容,多次强调社区戒毒协议的重要性,慢慢降低案主的防御心。在案主第二次重新被判社区戒毒时,社工始终本着接纳、非批判的原则,与案主继续保持密切联系,让案主感觉自己是被关心的,未被放弃的。

在社工的持续跟进中,随着关系的建立案主微信主动与社工联系,诉说3个孩子都没有户口的问题。她表示大儿子是所在小学足球队的,因为没有户口办不到身份证,对他参加比赛很受限制,同时2个小的小孩也要入读幼儿园,身份证真的很重要。还向社工坦白,去年11月底,她复吸的原因是因为烦小孩的事情,但经过这么多,也想通了,烦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去面对和解决。社工表示会尽力协助,并与案主交谈具体的办法和途径。

(二)缓解案主实际困难,提升案主抗逆力。

社工在介入过程中为案主提供各种政策资讯,协助和引导案主一步一步解决子女的户口问题,调动案主的主动性。

在跟进中,社工将了解到入户的流程及需提交材料告诉案主,鼓励其与第一任男朋友联系,先为大儿子入户。当案主告知其已经准备好各项资料后,社工陪同案主到派出所户籍室,成功把大儿子户口上到案主名下,解决案主儿子读书学籍和体育比赛需用身份证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在户籍室,社工感觉到正在办理大儿子上户口时案主心情特别高兴,与社工分享她为了让儿子上到户口,之前一直任由她父亲帮她到跑,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现在在社工的指引下,才在“广州公安”网上申请提交资料,也是这样才知道自己具体缺少什么资料需要补什么资料,今天才终于把这事办好。社工在户籍室还见到了案主上户口的大儿子,得知其成绩是全级前6名,参加白云区小学足球联赛时他也是全校进球最多的参赛队员,所以学校的班主任对他很友好,同学们也很喜欢他。社工肯定案主的教育及大儿子的成绩并鼓励继续努力。

当社工提及另2个小孩的入户问题时,案主也很从容的告诉社工因为当初生育这两个孩子时是借用他人的身份证,因此无法办理出生证。案主表示根据社工之前提供的资讯,她们应该要先去做亲子鉴定,并且拿到他们亲生父亲的同意由自己抚养的协议书。但孩子父亲目前正在拘留所等待判刑,且不允许被探视,因此入户问题需要暂缓。不过她告诉社工打算到深圳见孩子的姑姑,并跟她一起回湖南见孩子的爷爷奶奶,让他们签一份授权书,解决孩子入读幼儿园的事情。社工肯定案主的行为,并鼓励其不要着急,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如需社工协助可以随时联系社工。

(三)引导案主改变非理性认知,提高避毒意识。

案主表示2008年自己未婚先孕,在大儿子出生时与男朋友关系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吸食“冰毒”和“K粉”。她告诉社工,第二任男朋友是毒贩,对她也不好,曾发生在大街上当街把她打了个半死的情况,但因能从其第二任男朋友处获取毒品,便持续与其保持情侣关系。案主认为吸毒可以缓解情绪问题,并且自己需要抚养3个孩子,因此不会被判强戒。为此,社工在介入过程中与案主讨论和分析复吸原因,引导案主正视“毒品逃避现实”这一非理性认知。

在跟进时,社工多次向案主澄清毒品的危害,并澄清维持操守的重要性,鼓励案主承担起照顾孩子、孝顺父母的责任。案主也开始意识到毒品对她及孩子的影响,并表示:“你放心啦,要对我有信心。”案主也从不以为意到开始主动询问社工关于违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书》的处罚情况,并会积极配合尿检、毛发检测等工作。案主多次告诉社工为了孩子跟父母,自己会好好戒毒。

(四)增强案主家庭情感支持,提高案主戒毒信心。

在刚介入时,案主母亲认为案主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宁愿玩手机也不会带孩子等不良行为感到不满,自述三个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带。但案主却多次提到照顾孩子很累,花费自己很多时间、精力等,甚至因此压力过大而复吸。而案主父亲对于案主一直非常疼爱,并且在金钱上也会尽量满足案主。社工观察到案主与父亲的关系较为亲密,与母亲则较为紧张。

在跟进时,社工一方面保持与案主父亲的联系,鼓励案主父亲与社工一起协助案主戒毒。另一方面,社工也引导案主多关心父母,陪伴孩子。在一次面谈中,案主说到:“我看我爸这两年老了很多,我心里其实真的很难受,我从小跟我爸感情好,都是看我爸做榜样做人的。就是小的时候上面在外面认识一个女朋友开始跟着学坏的,我以前读书很好的,以前我妈不让我跟那女的玩我不听书没读好学坏了,我其实心里很后悔的。不过,是没后悔药的,现在就只有接受和面对,过好以后的日子,也不想我爸再为我操那么多的心。只是,现在不可能一下子能把事情都做好,只能慢慢来,我也很想快点自己能出去赚钱养小孩,不想我爸那么大的负担。”

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开始将时间、精力放在家庭上,会陪伴孩子、带孩子出去游玩、庆生,陪母亲外出采购等等。母亲看到她的转变也减少对她的抱怨与责怪。家庭氛围越发融洽。

(五)推动参与社区事务,扩大正向支持的需求

案主无业,空闲时间较多。社工通过向案主分享中心举办的“我参与·我快乐”志愿服务,鼓励她成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鹤龙街有爱无阻与爱同行”工疗站慰问活动、禁毒宣传活动等,并倾听其对于志愿服务的看法及感受。案主表示其实以前也曾想过做志愿者,但一直不知道途径,所以现在能参加感觉挺好的,一方面可以帮到别人,另一方面自己也希望可以做孩子的榜样。案主父母对于案主做志愿者一事也感到高兴,并表示社工今后需要志愿者都可以让案主过去。在2020年11月的全国人口普查中,案主也第一次主动参与村里的号召,成为一名普查志愿者。社工给予其肯定及鼓励。

随着案主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社工向其分享就业的意义,协助案主做职业规划,分析其自身的优势,为其链接相关资源,并鼓励案主尝试主动了解招聘信息,相信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工作机会会使案主有不一样的体验。在社工的引导及鼓励下案主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在母婴店就职。但由于工资低、工作时间较长、没有购买社保等原因,案主产生辞职的想法。恰逢街道需要招聘一名保洁员,社工及时向禁毒办推荐案主,在禁毒办努力下,案主于2021年8月成为街道的帮扶对象,成功入职。

就业后,案主向社工分享每天充实的生活,并多次表示感谢社工这几年的陪伴,让自己有倾诉的对象,学会更好地面对困难,积极生活。

五、成效评估及服务结果

(一)社工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在开展服务时,社工始终本着“尊重、真诚、接纳”的原则与案主保持密切的联系,使案主有被关心、未被放弃的感觉。案主也从开始的逃避社工到主动向社工诉说自身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复吸原因以及自己的生活状态。

(二)案主个人认知行为模式改变

在社工的跟进下,案主明白远离“损友”的重要性,知道毒品的危害,且意识到“毒品逃避现实”是存在问题,并不会真正帮她解决问题,能通过主动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缓解自身压力。

(三)案主家庭支持不断增强,戒毒信心得到提升。

案主父母认识到对案主的纵容、责骂并不会让案主戒毒,也表示以后会加强正面引导,以另外一种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沟通。同时案主也意识到父母亲的良苦用心,开始主动承担照顾子女及陪伴父母的责任。家庭关系有所缓和,也让案主有了明确的戒毒动机。

(四)子女户口问题得到解决,案主抗逆力得到提高

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大儿子现已成功入户。社工观察到案主现在遇到问题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懂得快速、便捷、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处理另外两个孩子的户口问题时,案主懂得要先去医院拿出生证,还要去监狱找小孩的爸爸写份关于小孩的抚养权的协议等,案主向社工表示“自己会先去有关部门了解清楚,一件一件事情办好,有需要再咨询社工”。

(五)戒毒动机增强,戒毒操守稳定。

案主从开始的逃避签订协议及尿检到现在主动配合相关管控工作,且尿检及毛发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案主最初无明显戒毒动机,只是口头上说“为了孩子,我不会再吸的啦”,无实际行动到现在案主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会为了家人做志愿服务及就业等。

六、专业反思

在跟进初期,案主的戒毒动机较低,也抗拒社工服务,并时常说谎隐瞒自己的行踪。对于此类型服务对象,社工并没有放弃,依然是保持接纳的态度,主动联系案主家属,争取家属的支持,并在家属的支持下与案主签订社戒协议。

在介入时,社工发现案主对于毒品及协议存在非理性的认知,遇到问题也不是积极面对,而是选择逃避。因此社工在引导其反思其吸毒行为背后引发的事件,吸毒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影响,理解非理性信念及不良情绪后果的互动关系,建立正向思维模式,从而对吸毒行为作出反省及增强戒毒动机,协助他们在认知、行为、生活模式上的改变,提高案主的戒毒意识。

七、督导点评

为多年反复吸毒的人员开展工作是十分困难的,本案例的社工经过十多次的服务,用不放弃、真诚和关心终于破冰成功,让案主信任社工,并接纳社工服务。社工在为解决案主的生活困境问题时,没有以替代者的角色帮助案主解决问题,而是采用协助者方式去为案主提供服务,让案主在解决困境的同时,提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恢复自信心。这些行为和信念的改变,有助于案主恢复正常生活,提升戒毒动机,筑固戒毒行为。案主的非理性情绪产生的行为与家庭系统支持弱化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社工介入服务后,案主与家人关系开始融洽,案主理解和接纳家人的行为,案主开始有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和行为,案主对毒品有了正确认识了解和对禁毒政策的了解。同时社工也促进案主正常生活的开展,如职业规划,成为志愿者等,提升个人社会化的能力,有助于戒毒行为的稳定。目前,案主的个人行为发生转变,这2年多以来尿检均呈阴性,执行操守行为良好。社工仍需要持续跟进本个案,肯定和筑固案主的改变,协助案主申请解除社区戒毒协议,引导案主思考自己对未来的人生规划。

作者:广州市晨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黄晓楠、廖欣欣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