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男孩”的重返校园之路 ——危机介入模式在解救被家暴男童个案中的应用

舒方圆 2021-04-29 08:2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该案例服务对象事件比较紧迫,社工需紧急介入与处理。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对服务对象进行介入,将首要的目标限定为能够让服务对象顺利重返校园读书,并作出计划。后续为个案搭建社会支持关爱网络系统,让其能够给予聪聪各方面多层次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长需求。

一、案例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个人情况

姓名:聪聪(化名);性别:男;年龄:6岁半。正值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年龄,但聪聪卧床在家,生活完全依靠母亲照料。母亲称聪聪因长期被父亲打骂,性格十分敏感。陌生人接触时,聪聪会表现得十分抵触,时常尖叫、跺脚、哭泣。

自2019年9月中旬,聪聪便因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而休学在家。在老师的建议下,聪聪父亲带聪聪前往各大医院检查。经医院检测,聪聪的智力水平和精神方面均属正常范围,但是存在轻微适应性障碍心理问题,需家长时常陪伴。自此,聪聪便休学在家,一方面聪聪时常因为“身体疼痛”而“卧伤”在床,另一方面小学和幼儿园均以聪聪的状态不适合入学或应进入小学读书,而纷纷拒绝聪聪再次进入学校。

▲家庭情况

聪聪父亲无固定工作,日常靠打零工和出租房屋来维生;聪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因不定期病发故无工作,病情稳定时能正常沟通,但容易陷入偏执。母亲病发时,聪聪父亲因无法照料二人,时常独断地将母亲送往医院治疗,也因此母亲对父亲的偏见较大,夫妻二人常发生矛盾,家庭氛围紧张。

目前聪聪随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常住在自家一间偏僻的小房间里,房间光线昏暗,环境简陋,卫生较差。经了解,聪聪母亲因聪聪父亲行为粗暴,对家人关心较少,对其产生偏见,言语里多是对聪聪父亲的埋怨和责怪。除了拿取生活费,日常和聪聪父亲少有来往,同时以父亲常打骂且疏于照顾聪聪为由阻止父亲和孩子接触。

据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聪聪还有一成年且已婚的姐姐,定居在长沙,每季度都会回家一次。聪聪父亲对女儿多是骄傲,相反母亲提起女儿时反应较为平淡。聪聪与姐姐感情一般,与姐姐的问题较少回应。

聪聪的家庭结构图

(二)服务对象社会支持情况

1、家庭方面:因聪聪父亲隐瞒聪聪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送往医院治疗,并且时常因没耐心而打骂聪聪,导致聪聪非常没有安全感,对父亲较为防备;母亲自医院回来后,发现聪聪时常喊痛,疑似被打,故对聪聪更加呵护,同时也对父亲的偏见愈加加重,自此便有意识的减少父子二人来往;姐姐前几年已经出嫁,现在定居在长沙,偶有回家看望聪聪,但对矛盾逐渐加深的家庭关系也束手无策。

2、社区方面:因聪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社区工作人员对聪聪母亲的表述持怀疑态度,常不以为然。但对于聪聪父亲的为人,以及对孩子的付出较为熟悉。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员时常也会关注聪聪家庭动态,但较少介入帮助聪聪家庭。

3、学校方面:因缺少安全感,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紧张的家庭氛围,导致聪聪适应社会的能力急剧下降,一时间无法适应小学生活,故而被学校以影响班集体为由,劝退办理休学。在聪聪的行为稍有好转后,聪聪父母想让聪聪继续接受教育,但学校表示聪聪并没有录入学校学籍,现无法入学读书。

4、邻里方面:因聪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犯病时,时常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因此周边邻里对聪聪母亲常指指点点,同时“劝戒”聪聪父亲不要让聪聪过多与母亲相处。

5、在聪聪母亲多次前往社区寻求帮助下,社区将聪聪的情况告知社工,希望社工介入聪聪家庭,解决聪聪的就学问题。社工在了解聪聪的情况后,紧急安排家访,了解聪聪的真实情况。经过评估和讨论,决定将聪聪纳入跟进对象范围,重点跟进。

聪聪的社会支持网络图

一、需求评估

1、监护层面:聪聪虽与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由于母亲与父亲的矛盾日益加深,且父亲对孩子的打骂行为,导致聪聪与父亲的亲子关系疏远,故聪聪在监护上面临较大的情感缺失。

2、经济层面:聪聪父母均没有稳定工作,没有过多的经济来源。但自有房屋,可对外出租,收入稳定,在经济层面暂能维持生活。

3、成长层面:聪聪休学后与母亲同住,母亲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导致聪聪在生活上部分不能自理,许多事情均由母亲的陪伴才能够完成;同时由于父亲对聪聪的打骂行为,导致聪聪不善与人沟通,聪聪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极其堪忧。

4、人际交往方面:由于休学在家,聪聪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同龄朋友交流,朋辈群体支持系统急剧下降。目前,聪聪平时的社会交流来自于自家房屋租客的中学老师,以及母亲的陪伴,社会交流网络极其单一。

三、理论支持

1、危机介入模式: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通过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对聪聪紧急介入,扩大聪聪的社交面,缓和聪聪的亲子关系,并让其返回学校读书,恢复新的平衡生活。

2、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是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良好的社会网络系统能够使人更好的面对困境。目前聪聪具有一定的外部支持系统,社工及社区的重点关注,为其缓解家庭矛盾,链接社会资源;接下来社工还需协助聪聪家庭处理好邻里关系,争取学校层面的关注和帮助,为聪聪构建一个较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以此来发掘聪聪自身的潜力。

四、服务目标

1、通过为聪聪入学适应性障碍问题提供心理辅导,缓解聪聪和母亲的压力和焦虑,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助力聪聪重返校园。

2、为聪聪父母提供亲职教育,缓和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聪聪心理健康成长。

3、联动聪聪的家庭、社区、学校等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发掘聪聪自身的潜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服务计划

1、通过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并评估聪聪的真实需求,及时回应,取得聪聪及其家庭的信任;

2、定期与聪聪父母交流,为聪聪父母提供亲职教育,改善聪聪父母的教育方式,缓和家庭矛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链接专业心理辅导资源,为聪聪入学适应性障碍问题提供心理辅导,缓解聪聪和母亲的压力和焦虑;

4、从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四个层面链接社会资源,为聪聪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助力聪聪重返校园,使其健康成长。

六、服务过程

1、动态监测,紧急介入

10月中旬,社工通过社区上报发现聪聪。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表述中,聪聪疑似受到父亲过重的打骂,从9月中旬开始在家养伤,一直处于休学状态。因为聪聪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且以社区对聪聪父亲为人的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对聪聪母亲表述的父亲家暴行为持怀疑态度。

社工在初步了解情况后,秉持着未成人的生命健康权为首的原则,联系社区紧急介入,保障聪聪的基本权益。社区在紧急家访后,了解到聪聪至今卧床在家,目前聪聪身体状况恢复较好,但因为受到刺激,聪聪目前心理状况十分敏感,在接触陌生人的过程中,会紧贴在母亲身旁,时常尖叫和跺脚。

通过社区对聪聪情况的描述,社工大致了解后,决定对聪聪进行家访,以此更全面的评估分析聪聪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与需求。

2、风险评估,了解需求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社工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案主家中。因聪聪父亲外出工作,社工便初步与聪聪及母亲交流。在社工与聪聪母亲交谈中,聪聪母亲的情绪相对稳定,但言语中常出现指责性和主观性的言语。例如聪聪母亲多次向社工讲述父亲虐待聪聪的行为,并将聪聪目前的问题归咎于聪聪父亲及其原生家庭。但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社工在其聪聪身上并未发现伤痕,但依然在关节处均贴满了膏药。社工在耐心的询问下发现,聪聪口中所讲述的疼痛感,疑似来自母亲为其贴膏药所带来的不适。后社工询问聪聪对父亲的看法,在聪聪间断的表述中,确实存在父亲时常打骂的行为,但只要父亲改掉没耐心的坏毛病,聪聪表示可以原谅。此次家访过程中,聪聪母亲除了主观上表达对聪聪父亲的不满之外,更多的是表达孩子目前上学的需求。为了证明聪聪的智力正常,聪聪母亲拿出了聪聪的智力鉴定和聪聪的作业练习,并且表示聪聪自身也非常渴望上学。但社工在家访过程中观察发现,聪聪时常用尖叫和哭喊来引起母亲和社工的注意,严重时拒绝接受母亲的安抚,较同龄人而言聪聪显得过份脆弱。

后社工特与聪聪父亲单独交流,聪聪父亲表示聪聪从暑假开始变得越来越胆小脆弱,且越来越任性,多次打骂均无改变。在周边邻居的劝说下,聪聪父亲开始认为聪聪的改变和母亲有极大关系,长此以往对聪聪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聪聪父亲希望能够让聪聪进入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同龄朋友相处,借此来改掉过份依赖的坏毛病,但是由于学校认为聪聪有身体伤痛,课堂上时常大叫,怀疑精神上遗传母亲的精神问题,无法向其他小孩一样正常上课,拒绝了聪聪再次入学的请求。

社工通过多次的澄清和确认,社工与聪聪父母在聪聪重返学校生活的需求上达成一致。

社工与案主及其母亲面谈

3、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明确聪聪的需求后,社工根据聪聪及其父母的现实需求,分别制定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协助聪聪顺利重返学校;长期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聪聪健康成长。

家庭层面: 10月中下旬,在初步取得聪聪家庭的信任下,社工预约聪聪父亲、母亲以及姐姐分别进行交流,并就聪聪顺利重返学校的事情进行商讨。

父亲方面:首先社工向聪聪父亲说明打骂孩子是一种错误行为,且对聪聪的行为改变无帮助。若再次发现,社区民警将会采取应对措施。希望聪聪父亲在行为上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聪聪父亲表明自己会以端正积极的态度去管教聪聪,如有情况会及时与社工联系。同时社工还向聪聪父亲说明聪聪心理和行为的依赖与父爱的缺失以及现家庭矛盾有关,建议聪聪父亲日常多与聪聪交流,增加彼此的熟悉和了解,并协助转变聪聪的过度依赖心理,为聪聪适应学校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母亲方面:因聪聪的日常生活均需母亲照料,且聪聪母亲患有精神病症,因此一方面社工定期家访,倾听聪聪母亲的诉说,适当的提出可行性建议,缓解聪聪母亲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另一方面社工邀请聪聪母亲参加家长讲座,学习育儿技巧,并适当的让聪聪与父亲相处,增强聪聪的独立性。在协助聪聪顺利入学的问题上,与聪聪母亲一起对聪聪进行心理辅导,鼓励聪聪勇敢的迈出第一步。

社区层面:社工与聪聪所在社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交流聪聪的动态信息。在聪聪父亲对聪聪多次进行打骂的事情上,社区定期监督,并对聪聪父亲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学校及教育部门层面:11月初,社工通过聪聪父母问取了聪聪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电话,后社工询问老师,聪聪重新办理入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老师表示由于当时聪聪在开学后两周便休学,错过了入学籍的关键时期,现在时期已过,不能继续在学校读书。建议等聪聪调养好,等到明年的9月再入小学。得知消息后,社工通过咨询法律相关人士,了解聪聪正值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如无法律规定外的其他情况,聪聪可以入学就读。

因此,社工联系本市教育部门,咨询如何才能使聪聪顺利入学。几番电话周转,得知到仍需与聪聪学校进行商议。后续通过社工的努力并向学校出具聪聪在各大医院的心理证明和智力证明,证明聪聪可以正常上学,且身体已完全恢复,同时也做了相关心理建设。但聪聪存在适应性障碍问题,建议就学期间由其母亲陪同。后在社工与学校多次商议下,校方答应给与聪聪一周时间试读,一周过后决定是否继续试读。

一周过后,已是11月中旬。经学校评估,聪聪在试读期间已有很大的进步,从之前无法正常坐立到如今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尖叫行为也相应减少,学校内部商议后,特准许聪聪继续由母亲陪读上学。后续社工定期跟进,协助聪聪家庭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增进家校理解,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成功为聪聪搭建起良好的校园网络支持系统。

社会层面:由于聪聪父母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聪聪心理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阻碍,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及让聪聪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后续社工与相关未成年人保护部门的对接,为聪聪链接心理老师,帮助聪聪建立重返校园所面临的适应性障碍心理问题,以及缓和家庭矛盾所带来的对聪聪无形的伤害。

同时心理老师对聪聪母亲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意识到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偏差所导致聪聪产生怪异行为,及时改正并为其提供如何正确的在面临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心理咨询,引导聪聪逐渐减轻依赖。

4、恢复平衡,继续监测

社工通过联动多方部门,聪聪已经顺利返回校园读书,聪聪亲子关系的尖锐矛盾也有所缓和。但依然存在风险,还需多加引导,后续社工将继续监测,为聪聪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七、成效评估

服务目标

服务前

服务后

满足就学需求,融入正常生活

9月初休学在家,由于没有正常社交网络,不善与人沟通。

11月初多方部门的联动,使得聪聪顺利重返校园。

构建良好的沟通方式,缓和亲子关系,重新塑造家庭氛围,给予聪聪心理身理健康成长

父亲的随意的打骂行为,导致聪聪害怕父亲,亲子关系疏远。加上父亲与母亲的争吵,矛盾升级,对聪聪幼小心灵造成无法磨灭的伤害。

社工和社区对聪聪父亲的正确引导,打骂行为从介入起就很少发生,父子关系已初步缓和。加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部门的相关对接,后续给予心理辅导咨询,引导聪聪心理健康成长。

 专业反思

该案例服务对象事件比较紧迫,社工需紧急介入与处理。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运用危机介入模式对服务对象进行介入,将首要的目标限定为能够让服务对象顺利重返校园读书,并作出计划。后续为个案搭建社会支持关爱网络系统,让其能够给予聪聪各方面多层次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长需求。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