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在戒毒康复中的应用

2019-01-10 10:54   社工客微信公众号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03年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将人本主义的哲学观与认知行为治疗的介入策略和手法相结合,司徒明旺,2009)在香港用于协助青少年吸毒者,并于2009年于香港社会工作期刊发表成效研究报告,证明其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果效。

案例背景介绍

2003年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将人本主义的哲学观与认知行为治疗的介入策略和手法相结合,司徒明旺,2009)在香港用于协助青少年吸毒者,并于2009年于香港社会工作期刊发表成效研究报告,证明其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果效。

从90年代至今,不同的院校均有开设培训,推广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其在禁毒服务领域的成效,得到过千香港及内地戒毒相关从业者的认可。

2014年,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海珠区社区戒毒康复项目引入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在国内进行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运用的初步探索,为海珠区内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士提供服务,尝试在社区内为戒毒康复人士提供预防复吸训练以及到岑村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预防复吸小组,项目于2015年项目末期评估中获得优秀的评价。

微信图片_20190110103059

随后,2014年启创在海珠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项目针对涉毒青少年提供个案辅导,按照人性化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与介入手法,按照建立关系—强化动机—评估与目标订立—预防复吸与生活方式的重整两个层面的介入—发掘潜能与巩固成效这几个阶段进行介入,根据数据统计,跟进过的青少年无一人再被公安抓获,除毒品问题得到处理外,个人成长方面也有明显的正向发展。

而在2017年,启创在佛山市南海区的西樵镇、九江镇和丹灶镇开展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同样是运用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为3个镇街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2018年4月项目末期评估统计,超过90%的服务对象能够保持操守。

问题分析

戒毒理念经历了“道德模式”和“医疗模式”后,变迁成为今天兼采二者之长的“整合模式”,而戒毒制度也受到戒毒理念的影响,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度,正在往福利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包涵教授在《福利多元主义视野下中国戒毒制度的改良和完善》提及到当前我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包括未能充分体现人性化、行政化倾向严重以及重打击轻辅导等情况。

而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正好弥补了这样的不足,能够以人为本,针对服务对象个别化的需求提供跟进方案,不过度聚焦问题与不足,鼓励发掘服务对象的优势与潜能,是适用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为目前国内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补充。

需求分析

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九江、丹灶为例,根据南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2018年在西樵、九江、丹灶进行的需求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服务对象对于以下几个方面有比较大的需求:

1、协助度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控期

2、了解相关的政策

3、预防复吸

4、个案辅导服务也有比较大的需求

服务理论模式

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

1、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的基本概念

以Marlatt(1998)和Graham(2003)倡议的预防复吸模式作为基础,为案主提供两个层面的介入服务,一是预防复吸训练,另一个是培育平衡的生活方式。

2、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的理论框架

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主张从延续性的角度看待案主吸毒的情况,并且与案主协商个别化的治疗目标与治疗方案。主要分为评估和治疗两个阶段,评估有三大主要目的:

一是评估服务对象滥药的种类和使用模式,判断有否因滥药问题而对精神健康及个人生活造成影响;

二是作为设计最合适治疗方向及治疗目标之指引;

三是去引导服务对象讨论滥药问题及提升他们因滥药而产生问题之觉悟。

而治疗阶段又细分为约定与提升改变动机;协商一些行为改变;早期预防复吸和预防复吸训练四个治疗阶段。

3、人性化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在个案服务中,工作员会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然后与其协商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通过协助案主提升保持操守的动机,调整对毒品的信念,醒察危机因素,打破复吸循环,建立预防复吸计划,进行预防复吸训练,从而提升案主的自我效能感。

在活动和小组层面,期望邀请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参加社区活动和小组,达到恢复角色功能,调和家庭关系,培育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寻找人生路向和调整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服务目标

预防复吸以及生活方式重整,去除依赖,恢复成长。

人性化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下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强调预防复吸与生活方式重整两个层面的介入,最后让服务对象达到去除依赖,恢复成长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190110103045

假若戒毒工作只是处理毒品问题,而不能看到服务对象作为一个全人的其他需要,这样的戒毒工作将会是片面的,因为毒品对于服务对象有其功能性,服务对象戒毒后,毒品原来所满足的部分需要由其他的事物来填满,否则服务对象即使成功戒毒,其生活质素也不会有所提供,更可能会造成失衡。

当服务对象去除了毒品的依赖,并且重新建立了一个平衡的生活模式,在这样的条件下,服务对象就能够恢复应有的成长。

介入策略

1、项目结合戒毒康复人士的情况、需求和愿意参与的服务形式,开展个案服务,个别化地为戒毒康复人士提供个案辅导工作。

个案服务:为个案对象开展个案面谈/家庭联合面谈/政策咨询/资源提供,并做好个案评估,完整档案资料,包括针对戒毒康复人士的毒品问题开展预防复吸训练,针对戒毒康复人士的家庭、政策问题提供服务等。

个案会议:戒毒社工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与社区及帮扶小组成员沟通各类个案开展情况及进度,尝试以案主为本的视角,与各方协商,真正做到多方协商,共同协作帮助案主。

微信图片_20190110103015

2、预防戒毒康复人士出所后遇到高危情景后的即时复吸,以及让家属能在戒毒康复人士出所后提供适当的支持,项目开展强戒所对接服务。

入所接触:戒毒社工在强戒所内为辖区内即将出所的戒毒康复人士提供预防复吸训练,协助戒毒康复人士及其家属做好出所前的心理准备,促使戒毒康复人士顺利回归家庭,并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关系;

出所人员衔接:到强戒所接服务对象到街道完成报到手续,实现强戒所到社区的无缝对接,预防出所后即时复吸。

3、针对戒毒康复人士的抗毒能力、社区融入及与家属的相处技巧。

面向戒毒康复人士开展的活动/小组:以抗毒能力、家庭关系处理、社区融入技巧等为主题,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工作坊、小组;

面向戒毒康复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开展活动:以相处技巧、亲子互动、家庭支持等为主题,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工作坊;

培育平衡的生活方式,协助案主发掘并且认同自身的优势与潜质。

案例分享

走访核查,发掘个案

陈先生是西樵镇社区戒毒人士中的一员,因吸食K粉被判社区戒毒,社工通过走访核查的方式,向社区民警了解到陈先生的联系方式,并电话约谈陈先生,陈先生欣然答应,于是社工在社工站与陈先生进行了第一次的面谈。

初次见面,表达需求

社工先向陈先生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介绍服务,陈先生在了解了社工的基本服务后,表示愿意接受社工服务,同时提出了自己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希望修复和妻子的关系。

原来陈先生的妻子前段时间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原因是因为陈先生吸食毒品已经有一段时间,并且情况反反复复,妻子已经失去了对陈先生的信心,觉得心灰意冷。

微信图片_20190110103000

但陈先生向社工表示自己这次已经意识到了吸食毒品的严重性,并且表示自己很爱妻子,不想离婚,他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决心改过。为了维持和提升陈先生的改变动机,社工及时回应陈先生提出的需求,并且向陈先生拿到妻子的联系方式,表示会向妻子了解情况。

回应需求,提升改变动机

随后社工联系了陈先生的妻子,发现他们离婚的原因除了毒品问题外,两人在面对亲密冲突的处理方式也对他们的婚姻有负面的影响,因此社工认为陈先生不吸食毒品并不是能够解决他们婚姻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他们在亲密关系冲突的处理方式没有改变,婚姻迟早还是会出现问题。

为了更清楚了解陈先生目前的需要和状况,社工与陈先生一同填写了《需求调查问卷》,了解陈先生在毒品方面的情况,也许是感受到社工的真诚与接纳,陈先生非常坦诚地向社工袒露自己吸食毒品的经历还有自己的心声。

社工根据对陈先生之前吸食毒品的情况、目前情况以及目前需求完成了对陈先生的评估,并且与陈先生共同制定了跟进的计划,决定先从陈先生的婚姻方面进行介入,待情况稳定后,再与陈先生探讨关于预防复吸以及其他方面的介入目标。

社工首先针对陈先生婚姻方便的问题进行介入,通过多次联系陈太太,了解两人几年来的婚姻状况以及陈太太决心要离婚的原因,并且了解陈太太对于这段婚姻的态度。经过多次的电话联系,陈太太表示自己对于陈先生还是有感情的,只是过去与陈先生相处的种种,实在让自己对这对婚姻失去了希望,因此只好选择离婚。

社工了解到其实婚姻出现问题也不单单是陈先生的问题,陈太太在过去面对亲密关系冲突往往都是采取退缩的防御机制,这次离婚的决定,也是一种退缩。社工邀请陈太太与陈先生进行一次夫妻面谈,但是陈太太拒绝,不过希望社工能够转达自己的想法让陈先生知道,社工只好先继续用电话进行跟进,等待适当的时机。

情绪管理,关系现转机

社工将从陈太太那边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陈先生,而陈先生听到陈太太对自己和这段婚姻还是有感情之后,感到非常高兴,社工趁此机会与陈先生进行情景模拟,让陈先生将之前自己与妻子发生冲突的情景扮演出来,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陈先生与陈太太相处中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及更直接地探讨解决方式。

原来,每当陈先生面对陈太太拒绝自己的时候,就会生气,并且说出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话,这样每一次大家都会不欢而散,从而加深了陈太太对于陈先生“不能好好说话”的认知。

根据认知行为治疗里面的ABC理论,社工先从“C”下手,每次交谈不欢而散这个结果并不是陈先生想要的,因此他的“B”(她拒绝我肯定要生气)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在应对“A”(陈太太拒绝陈先生)的时候,才能够产生陈先生理想的“C”(大家能够好好说话)。

当社工这样与陈先生一同分析后,再引导陈先生假如下一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陈先生可以如何做才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C”呢?陈先生表示如果陈太太下次再拒绝自己,会提醒自己不能生气,然后用平和的语气进行回应。

社工鼓励陈先生下次可以尝试这个办法,并且指出陈太太希望看到陈先生的变化,不光光是不再吸食毒品,如果在面对陈太太拒绝,陈先生能够成功处理自己的情况,这样的变化陈太太也会看在眼里,陈先生也认同社工这样的说法,并且与社工约定下次过来社工站再进行检视。

微信图片_20190110102904

几周后,陈先生满脸笑容地出现在社工站,原来按照上次社工与陈先生探讨的方式,陈太太与陈先生终于能够好好地通电话,不再不欢而散,陈先生对这样的变化感到开心,并且继续与社工讨论如何可以让陈太太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社工感觉此时陈先生的动机比一开始见社工的时候提升了很多,也愿意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来挽回这段婚姻。

痛失婚姻,幡然醒悟

虽然最后妻子仍坚持离婚,但总算是和平分手,纵然惋惜,但是陈先生还是明白到社工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社工与陈先生一同回顾了这段婚姻,陈先生明白毒品对这段婚姻的影响非常大,当时沉迷K粉,没有时间陪伴妻子,因此两人非常缺少沟通,应对亲密关系冲突也不懂得如何处理,日积月累导致了如此结果。

陈先生表示毒品已经毁掉了自己前半段的人生,自己真的决心阶段,更向社工坦言,在离婚当天,自己的心情非常低落,有一闪而过的念头想要复吸,幸好陈先生在之前ABC的训练过程中醒察到做事一定要考虑后果,因此陈先生想到再吸就要强戒两年了,所有努力将付诸一炬,最后临崖勒马。

社工对陈先生能够临崖勒马大大加以赞赏,并且肯定了陈先生的抵抗毒品的成功经验在于其个人的自我醒察。社工认为,对陈先生进行预防复吸训练的时机到了,于是和陈先生协商关于跟进计划的调整。

预防复吸,生活重整再成长

社工首先与陈先生进行了图解滥药,将复吸行为拆解成为六个阶段,从而了解陈先生过往的滥药模式以及分辨出他复吸的高危处境有哪些,发现原来陈先生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就容易想起毒品,因此心情烦闷就是陈先生复吸的高危处境,而当陈先生心情烦闷时脑里面产生了吸食毒品的念头,几乎是不会做任何阻止自己复吸的动作,这样对于陈先生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因为目前陈先生已经有较高的改变动机,因此社工与陈先生进行预防复吸训练,针对图解滥药的六个阶段不断拆解,就好像在每一个阶段都让陈先生为自己下一道闸,这样就有可能打破陈先生的复吸模式,达到预防复吸的效果。

在与陈先生预防复吸训练后,社工通过对陈先生的改变动机、对毒品的正负信念、高危因素、保护性因素和应对心瘾的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再次对陈先生毒品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陈先生复吸的可能性较少,情况基本稳定。

因此社工跟进的重点不再是毒品问题,反而是协助陈先生培育平衡的生活方式,协助他发掘和认同自己的潜能与优势。后来,陈先生有很多的正向改变,向社工表示目前的生活丰富而充实,并且对自己之后的生活和方向也清晰了。

最初接触陈先生的时候,社工能够坚持以案主为本,以陈先生最关注的问题作为介入的开始,避免了过度事工化取向。进行情绪管理和预防复吸的过程里面,社工在引导陈先生醒察问题关键和建立必须技巧的同时,大量使用正面反馈的方式,帮助案主建立优势以及认定成功经验。

虽然在跟进陈先生的过程中也有让社工觉得担心以及面临考验的时刻,幸好陈先生能够及时自我醒察并且付出努力,最后陈先生能够稳定地保持操守。更加重要的是,陈先生能够有更加充实的生活以及更清晰的人生路向,为此陈先生对毒品的依赖已经消除,并且已经恢复了成长能力。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