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金不换——安置帮教对象的重生之路

方连香 2015-06-10 14:0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案例通过社工长达14个月的悉心帮扶,案主顺利回归社会,开启健康人生,整体服务成效显著,本案例服务过程、方法及反思意见有行业参考学习价值。

浪子回头金不换——安置帮教对象的重生之路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阿平     

性别:男     

年龄:35     

服务对象来源:因涉黑、涉毒、抢劫等犯罪入狱,回归社会后纳入司法所安置帮教对象

(二)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家早年生活较为优越,在事业奋斗上亦有所成就,但因误交损友,和生活放纵,染上了毒瘾,数年之中将祖上传承和自己经营所得的家产挥霍一空,为筹集毒资,逐步涉黑、涉黄并从事毒品交易。终于因此被北江监狱收监羁押。对于回归社区洗心革面,重新走上正常生活的重任,服务对象一筹莫展。

二、问题分析

(一)经济收入:目前无职业、有少量股份分红和相关的财产性收入,名下也没有房产,在郊区老村中与父母亲相依为命。据工作员观察,服务对象目前居住的房子为数十年前修筑的老宅,市价较低,且不在服务对象本人的名下。服务对象有一兄一弟,目前具已成家,与父母分家后单独居住。根据服务对象的线索提供和村委会的说明,工作员得知服务对象目前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资助,而父母的退休金也为数不多;其次,服务对象因有过吸毒史,身体欠佳经常去医院。依靠父母不是长久之计,工作员需要帮助服务对象开辟新的工作渠道,促进其自力更生。

(二)社会行为:较为棘手,这些问题既是对工作员的挑战,也是对服务对象本人的重大的困扰。服务对象口述,回到社区后为了维持生存,时常与过去曾长期有过交往的社会涉黑人员交往,通过参与聚集斗殴、讨债等换取更多的收入。这种行为对其本人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因素;但对于社会来说更是一种危害。因此,工作员的全面介入此类安置帮教对象的生活势在必行。

(三)心理困境:经历了个人生活状态由辉煌到极度低落的巨大反差,深刻的影响了本人对社会、对社会交往的偏见。言谈举手投足之间,“天下人皆负我”的语气油然而生;对平静而文明健康的生活既羡慕又怀疑的尴尬,让其一方面不断的通过各类渠道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混迹于各类群体,以达到维持自尊和生活的双重需要,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四)职业问题:因为心理困境而深刻的影响到本人对于未来职业的规划。这种双面性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中有深刻的表露。服务对象自认为有过当老大的经历,个人的工作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起点,所以不愿从事居委会给他推荐的保安等一系列工作;但是,离开居委会的帮助,服务对象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从事更好的工作,又只得混迹于黑社会从事地位更低的涉黑马仔的工作;同时,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很好的定位,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将什么作为人生的重点,浑浑噩噩,终日无所事事,不是四处上访、就是游手好闲。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一个交代。

(五)健康问题:注射式吸毒,留下后遗症,表现为腿部大动脉硬化、血管纤维化和破裂。目前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在北江监狱的时候由监狱提供治疗,出狱后无所依傍,四处求医,逼不得已继续重操旧业,靠帮老板讨债和其他工作为生。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目标:工作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社会资源网络,使服务对象发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恢复社会功能。

具体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2.陪伴服务对象通过交友、就业获得自我接纳和社会认同

3.引导服务对象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方法求职、择业、开启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

4.帮助服务对象发掘个人潜能,走上正轨的人生道路。

(二)介入理念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认为情绪问题是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治疗的重点在于影响和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观念和思想,达到转变服务对象沮丧情绪的目的,使服务对象正视及渴望更积极上进的生活。

在开启社会工作服务之前的交谈中,服务对象有一些诸如“要不是某某我就不会被抓去坐牢”、“我以前公司业务很大,都怪谁谁谁搞黑我”、“我坐牢了现在一无所有,亲戚都躲着我怕我连累他们,反正生活就那样子了”这样的非理性信念影响着服务对象的情绪。工作员需要通过努力影响和改变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建立起正确的、积极理性的信念。

2.任务中心模式

工作员帮助服务对象寻找“一个可处理的问题”, 工作员与服务对象并肩作战,一起寻找社会资源解决这一问题,问题被解决后服务对象感受到困难是可以被解决的,感受到工作员是可以被信任的,感受到都工作员与他同在。

服务对象现在面临多重困境,这些困境不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的解决掉,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和与社区生活和家庭关系互动结合起来,形成扭转生活轨道转向正常生活的巨大力量,因此建立起服务对象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至关重要的。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前期评估,界定阻碍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的困境

从经济收入、社会行为、心理困境、职业问题、健康问题等方面,完成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界定阻碍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的困境。

(二)第二阶段:建立双方信任关系,正式开启专业服务

此阶段重点是建立信任关系,运用开放式提问技巧,让服务对象倾诉为主,工作员向服务对象表达同理、尊重、澄清问题,适时给一些正面意见和建议,让服务对象感到工作员的真诚和可信任。

(三)第三阶段:针对问题所在,运用专业知识开展服务

一是服务对象的生活保障问题,协助服务对象向社区村委会、街道社会事务部门申请困难救助金,解决衣食的燃眉之急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

二是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家境优越、事业有成到抢劫、吸毒、锒铛入狱再到出狱后一无所有,生活上巨大的落差,影响了其本人对社会、及对社会交往的偏见,言谈举手投足之间,浮现“天下人皆负我”的情绪。工作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学知识动荡服务对象这一消极的情绪。

三是服务对象对所犯罪行的认识问题,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地面对过往经历,正视自我的历史,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去除“罪犯”标签。

(四)第四阶段:调整服务策略,明确服务方向

为服务对象争取到社区的临时性经济补偿,以暂缓目前的经济困难,杜绝服务对象继续从事涉黑性质的工作的动机,逼使服务对象就断绝目前从事的“歪门邪道”的工作进行表态,推动服务对象自决,激发创业的动机;工作员与服务对象讨论其兴趣爱好及特长,服务对象自述希望从事挖掘机的工作,工作员与服务对象一起寻找社会资源,并运用专项培训扶持项目,帮助服务对象报名参加挖掘机的学习。为服务对象以后找到一份合法且合适的工作,有长远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五)长期跟进服务,随时观察服务对象的表现,为服务对象的个人职业提供指导,避免中途误入歧途。

五、评估

工作员主要以AB设计法(前后测评估)对该个案进行评估,在开案与快结案对服务对象填写相应的问卷调查,对比其前后的表现,发现服务对象在与社工建立信任关系、清晰个人问题与需求、应对困难的程度、重建人际系统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工作员对个案计划中各项目标的评估,得到服务对象的配合,该个案的各项服务目标亦全部达成。

六、服务成效

(一)工作员与服务人员能够保持常态化互动,对工作员的服务认可,每次能够根据工作员的电话联系按时、友好的与工作员见面,并饶有兴致地跟工作员谈论目前的生活,还能用自嘲式的幽默去说起自己的过去,工作员感觉到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着积极和热情,充满了正能量。

(二)杜绝服务对象继续从事涉黑性质的工作的动机,逼使服务对象就断绝目前从事的“歪门邪道”的工作进行表态,推动服务对象自决,激发创业的动机。工作员陪同服务对象在医院进行了尿检,没有发现服务对象有毒品复吸的痕迹;派出所排查及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亦没有发现其与涉黑人员的来往。

(三)服务对象目前已经完成了挖掘机培训,并且通过了测试,正式获得了挖掘机的驾驶技能,并根据朋友的介绍,在某工地从事驾驶挖掘机的工作。获得朋友的帮助和信任,使阿平很兴奋和激动,赶紧打来电话告诉工作员,工作员借此机会向阿平灌输“只要自己改过自新,走上正道,朋友和亲人是不会在意你的过去,过去的经历都是财富”。同时,服务对象的月薪和生活保障均有稳定来源。

(四)服务对象已从自暴自弃的情绪低谷中走出了,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生活有憧憬有自己的规划。

七、结案

服务对象取得了挖掘机的驾驶资格,并且经朋友的介绍在工地上驾驶挖掘机,生活来源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个人心态也变得很积极、乐观。

根据阿平的上述情况,服务对象涉及本个案的几个突出问题得到的基本的解决,个案目标基本达成。服务对象的潜能被发掘出来了,在后期的工作中,工作员在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和接触上间隔时间拉长,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代替面谈,工作员征求服务对象关于结案的意见,共同决定这次面谈后结案,并告知服务对象以后碰到问题也可联系工作员,同时工作员也会不定时跟踪服务对象,了解其以后的表现。

八、案例的检讨

(一)在服务关系建立初期,工作员帮助服务对象申请各类补助经费,并不失时机地向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辅导般的交流,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且工作员给服务对象提供了现实的帮助,服务对象逐渐改变对工作员的看法,并愿意同工作员保持友好的互动。

(二)服务对象在安置帮教前期曾违规上访,做出一些威胁政府部门的行为。如何保证安置帮教对象回归社区后尽快的接受服务,成为社会工作者与司法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前期,服务对象不了解社会工作服务,对工作员存有戒备心理,把工作员等同于司法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工作员在首次与服务对象见面时,详细地介绍社会工作服务。

九、专业反思

(一)安置帮教转介来的服务对象需要长久、持续的服务工作,对于每一个服务对象,工作员都必须经常关注、了解他们的情况,以便做出适合的应对措施。

(二)服务角色清晰对于服务的持续进行相当的有必要,模糊的角色定位对于工作员和服务对象都会产生误导性作用。

(三)个案管理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工作员把各种资源统筹起来,需要不同性质的部门联合介入才能显出效果;也不能因为自身的工作理念而强行改变已有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定位,造成服务手段与显示需求格格不入。

(四)社会资源的掌握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以便于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快捷的运用,促进服务的开展。

 

督导评语:

QQ截图20150610135021


作者简介:

方连香,助理社工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现服务于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任司法团队督导助理,负责团队督导工作。

自2011年开始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于司法及民政领域,主要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提供个案矫正、法律咨询、情绪辅导、资源支持等服务,在社区矫正与人民调解方面经验比较丰富。

我为什么是社工,借用罗素的话“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疾苦不可遏止的同情”来表达。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