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带动义工——“不倒翁”义工行动
搭起学生和老人的互助桥梁
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 胡蕊
一、背景介绍
(一)活动意义
为加强老年人安全生活意识,宣传普及防跌倒知识,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西城区睦友社工事务所在试点社区开展了“不倒翁”义工行动。通过这项活动在社区的推广和开展,促使营造社区爱老、敬老、助老氛围。
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位于西四北头条社区,“不倒翁”义工行动的试点社区其中之一就在此社区,这为动员该校学生参与此次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地缘优势。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建校历史悠久,办学质量过硬,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此项“小手老大手”助老活动的开展,为四十一中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从事志愿活动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社区老年人,帮助到老年人,校方大力支持该项合作,并给予了积极的配合,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承敬老精神。
(二)“不倒翁”义工行动概况
“不倒翁”助老义工行动--学生志愿者探访活动至今已经开展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几个老人发展到现在形成固定的8组探访,并对社区中真正有实际需要的老人进行送餐服务;同样学生志愿者队伍也逐渐在扩大,从最初仅为高中组学生到现在加入初中学生的力量,共有固定的24名学生长期进行探访。利用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是“不倒翁”助老义工行动开辟的新的服务方式,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看,服务效果得到社区、学校、服务对象和事务所四方的肯定。每两个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服务中的总结,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大型主题活动和一次总结会,每次探访活动都会要求学生写探访记录,工作人员会不定时对每组学生进行督导。“不倒翁”助老义工行动--学生志愿者探访活动正在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二、分析评估
(一)运用社区照顾模式:在该行动开展的过程中体现了“由社区照顾”的方式,它的核心是强调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发动在社区内的亲戚朋友和居民协助提供照顾,它是实行社区照顾的一个核心策略。该活动充分发挥了驻区单位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的非正式支持网络的作用,形成老人和社区青少年之间的互惠和共赢,促进社区成员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助老志愿者服务流程;初步搭建起社区助老支持服务网络,使老人能够在社区支持网络下,继续积极地在社区生活。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凸显了社工义工联动的积极效应,发动社工和义工的力量,融义工力量和专业社工指导为一体,在全校动员学生参与到该行动中来,而且社工很好地跟进服务过程的每个环节,安排专业社工进行诸如“不倒翁”防跌倒知识、老人沟通技巧等助老知识培训,从而对义工(志愿者)进行了很好的回应,使该行动良好地循环发展下去。该行动已成为学校品牌的社会公益活动,每年都会招募新的志愿者一批批地传承下去。
(二)服务目标
1.对社区:协助社区搭建起服务老人的非正式支持网络。
2.对社区老人:对社区有需求的老人链接志愿者资源进行精神慰藉。
3.对学校:使该行动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4.对学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意识。
三、服务计划
(一)通过两年来服务的开展,这项活动逐渐摸索出有自身特点、多方共赢的运作方式。目前该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活动开展流程:首先进行全校宣传动员会——报名参加、填写志愿者登记报名表——接受助老知识培训——与社区有需求的独居老人结成对子——每周探访一次(2-3人1组)——填写探访记录表——参加定期分享交流会——阶段成果总结——颁发服务大使证书。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不倒翁”义工行动宣传动员会
借助学校升旗仪式的时间,事务所社工向全校师生宣传“不倒翁”义工行动,积极倡导学生加入到该行动中来;并且在学校宣传橱窗张贴活动招募海报,对活动针对的主要服务群体即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更为全面地宣传动员,以期发展他们成为“不倒翁”服务大使,整个动员过程争取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年级组长的积极配合,引起了学生的格外关注。
(二)第二阶段:“不倒翁”义工行动报名筛选阶段
招募初期主要定位在高一年级,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社会经历等综合因素,认为高一年级是最为适合的。现已发展到第三批,报名越来越踊跃,每班接近一半的同学都愿意参加该行动。因为目前服务老人数量有限,所以通过学生填写报名表情况先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结合班主任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老人的需求,再次筛选,最终将挑选出的核心志愿者匹配给合适的服务老人,其他报名学生作为后备力量。
(三)第三阶段:“不倒翁”义工行动培训
通过助老志愿者知识系列培训,让志愿者们了解到探访的注意事项,启发志愿者们在服务老人过程中交流话题的展开,让他们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增强志愿服务技能,运用到探访过程中,保证探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第四阶段:“不倒翁”义工行动探访过程
1.服务过程掠影
每次的探访,同学们和老人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在一起说说笑笑,同学们把校园里的事情讲给奶奶听,奶奶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传授给孙子们,教导学生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有的时候,学生们因为学校的一些事情耽搁了一小会儿,老人在屋里便坐不住,一定出门去等孩子们,直到接到学生们,老人一颗悬着的心才会放下,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学生们搀扶着老人一起回家去。有的时候,赶上学校考试或是有活动,同学们就不能按时来看望老人,老人心里会很别扭,觉得空落落的,因为学生们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老人也成为学生们心中的牵挂,下次再去的时候,大家总是久久不愿分开。
2.学生志愿者们的感受
经过对孙大爷的三次探访,感触很深,真心觉得孙大爷生活的不易,腿脚不方便,各器官退化,使孙大爷看不清、听不清,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觉得酸酸的,真希望能多多帮助他。与孙大爷第一次接触,感觉他有点不好沟通,也许年龄原因造成的代沟,我们总找不到共同话题,但经过接下来的接触,孙大爷渐渐变得愿意与我们寻找话题了,在探访时我们也会帮助孙大爷购买些生活物品。我们希望以我们的真心付出,使孙大爷变得开朗乐观起来。
(五)第五阶段:“不倒翁”义工行动分享交流会
分享会主要内容有:
1.社工对本学期开展的学生志愿者探访活动进行阶段总结,各组志愿者进行探访活动分享;
2.社工对探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合适的解决措施建议;
3.社工对学生志愿者探访行为进行支持性督导,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第六阶段:“不倒翁”义工行动总结表彰会
表彰会的目的在于嘉奖在义工行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同时,事务所也借此机会表达对学校大力支持和广大同学踊跃参与的感谢。学校的全力支持和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活动举办的根本;学校的大力配合和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是活动举办的重要依靠。事务所将以第四十一中学“不倒翁”义工行动的顺利开展为契机,总结经验和不足,在今后发展更多学生志愿者资源,使其参与到社区助老活动中来,发扬青少年助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整合学生志愿者资源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五、总结评估
(一)第四十一中学“不倒翁”义工行动服务统计情况(2011.1-2012.11)
“不倒翁“义工行动两年来先后共发展核心学生志愿者近100人,探访老人由2011年的5位发展到2012年8位,服务老人共计278人次,参加服务的学生志愿者共计714人次。
序号 活动类型 次数 服务人次
1 动员会 3 350
2 分享会 4 91
3 培训会 4 67
4 总结会 2 40
5 表彰会 2 800
6 主题活动 3 1350
(二)服务对象反馈
1.老人的心声
老人们对工作人员这样讲,我们已与这些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把这些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孙子、孙女来看待,学生给我们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让我们乐呵起来了,每周到了学生该来的时间,心情会很开心,盼望着学生走进门的那一刻。
2.学生志愿者的收获
学生志愿者这样说,“当我们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就是一个受益者,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耐心。我并没有夸大这个活动的作用,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就会明白,把爱心奉献在其中,自己便会不知不觉的成长起来。”
3.“不倒翁”义工探访活动回馈情况
对参加2011-2012年度“不倒翁”义工探访活动的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率100%。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参与学生对活动整体满意度很高;感受到社工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收益很多;得到了比较好的自我成长;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对老人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
六、专业反思
(一)服务效果
合作期间,事务所与校方努力探索一种如何培养优秀学生志愿者,让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多元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合作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双方共同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希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校园爱老敬老氛围。
活动通过动员参与“不倒翁”义工行动,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不仅要关爱家中老人,更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关爱老年人群体,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独特优势,给老人带去一份朝气;老人们通过与年轻人的交流而重拾活力,在互动中深刻感受到“老有所为”的含义。
借此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以实际行动帮助社区中的老年人,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通过事务所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会让爱老敬老传统美德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很好的传承。
(二)服务成果展现
1.通过“不倒翁”义工行动情景剧(《“不倒翁“小手拉大手社区行》)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学生志愿者探访活动。该表演作品在区、校学生文化节上都得到了好评,也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影响作用。
2. 事务所和校方一起联合印制了刊物《“不倒翁”义工行动服务专刊》。2011年9月正值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90周年校庆之际第一期学生志愿行动专刊诞生,西城教委和周边兄弟学校都给予了好评和肯定。随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服务中来,本刊物已经着手准备第三期内容。
3.学生志愿者和老人情谊深
在学生们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与张奶奶结对子的xx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心里一直惦记着老人的情况,他先与奶奶通电话约好要来探望,以免老人外出不在家,然后在路上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奶奶家,但当看到奶奶身体状况很好时,便早已忘记路上的严寒或酷热,和奶奶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了。另一位服务对象胡奶奶的身体情况最近不大好,又常会犯起头晕的老毛病,血压一直很高。得知这个情况后,现在已是高二年级的原与老人结对子的三个女生很为老人担心,特意买好水果到老人家中问候,在严冷的冬天,让老人感受到了浓浓暖意。
……
以上这些都是接受服务的老人向工作人员提到的,当老人在讲述的时候,明显能看出他们心里是暖洋洋的,为学生的志愿行为而感动。
4.承接为结对子老人送餐服务
在学生志愿服务的老人中,有一位是半身不遂老人,吃饭难是他最大的问题。学校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提出给他中午送教师餐(每餐只收取成本价),服务该老人的学生志愿者所在班级自高奋勇承接其为老人轮流送餐服务。学生中午顾不上吃自己的饭,就赶紧到食堂打好饭菜送往老人家中,为的只是让老人能吃上热乎饭。老人很感动学生这些付出,虽然他的言语表达并不是很清楚,但是眼中却含着感谢的泪花。
(三)专业反思
1.整合社区资源。
社工在此项活动开展过程中,比较好地整合了社区周边的学校资源,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社区的积极配合,搭建起了社区与学校间的服务平台,发挥了桥梁作用,显示出这个活动的社会公益效益。社工深感在具体活动实施中,扮演了“媒人”这个角色,担当起了学生和老人间的润滑剂,尤其在前几次的探访活动中这个效用更为突出和明显,刚开始结对子的双方都处在磨合阶段,社工需要了解双方的状态,很好地说合两边的情况,让彼此都感到是被需要的,渐渐地使帮扶关系发展得越来越稳定。
2.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
当社工发现了丰富的社区资源后,需要与之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关系。只有与学校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学校才会全力支持活动的开展;只有与学生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学生参会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只与社区建立了信任关系,社区才能介绍社区中需要服务的老人;只有与社区老人建立了信任关系,老人们才会愿意让学生来为自己服务。由此可见,一份相互信任的关系对社工开展活动是多么的重要。
3.体现助人自助。
学生志愿者参与本活动,最初是一个帮助别人的角色,而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社工和学校老师都发现了学生们本身自我的成长。这些成长表现在懂得了要孝顺自己家中的老人,如何和老年人交流,如何体谅别人的感受等等。这样,学生志愿者们就从一个单纯帮助别人的人变成了既帮助别人、又提升自己的人。
七、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面向居家老人提供社区照顾服务的社区工作成功案例。社工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中行动不便的问题,调动中学生义工资源,通过向老年人提供入户探访与关怀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了多种帮助,不仅使老年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有效促进了社区融合,这正是社区工作的根本目的。
该案例最富创意之处有4点:
1.微观角度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社工从居家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困难入手,通过向老年人传输预防跌到知识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入户关怀。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提供了诸如送饭、安慰、探访、慰问、沟通、代买物品等多样化服务。
2.受益群体覆盖面大。由于社工有效借助某中学的力量,得到该中学积极响应,建立起了一支有效的义工队伍。这支队伍经正式培训后入户关怀面较大,加之较长时间的滚动式服务,使社区内大多数老年人得到帮助。
3.社区非正规资源链接巧妙。社区照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调动非正规资源服务,该案例中社工能够借助社区中学这支有生力量,调动中学生参与服务过程,这不仅使老年人免去了安全担心,为老年人提供了有效的关怀;而且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连续公益活动的机会,使中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关爱老年人,有助于青少年培养从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良好习惯。由于该活动涉及面宽、持续时间长,这种模式若能在社区服务中长期做下去(可以扩展到其他服务对象),将对社区道德风尚形成积极影响。
4.社工角色清晰。社工在该项社区服务中主要承担了资源连接者、助老倡导者、服务培训者、活动推动者的角色,这是社区工作尤其是以社区照顾为内容的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社工角色。该案例中的义工是未成年人,社工向义工所提供的入户前培训,对未成年人来说,不仅是学习助人方法的过程,也是其自身成长的过程,同时保证了服务的有效落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