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社工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沟通原则和技巧

刘巧妃 2024-02-27 10:24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作为深圳的一名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笔者在服务精神障碍患者的5年时间里遇到了各种不同的患者与状况,下面分享与精神障碍患者的沟通原则和技巧。

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作为深圳的一名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笔者在服务精神障碍患者的5年时间里遇到了各种不同的患者与状况,下面分享与精神障碍患者的沟通原则和技巧。

避免使用敏感词汇沟通

首先和精神障碍患者沟通应避免使用敏感词汇。精神障碍患者对患病这件事非常敏感,当社工联系患者或家属,第一反应是担心害怕,担心隐私被暴露,担心被亲人或邻居嘲讽,担心被单位辞退,担心被房东赶走,担心被监控等等……对此社工的工作很难开展,感到很无奈。因此我们跟服务对象第一次沟通时就要十分注意,不轻易提到“档案”、“精神病”等敏感词汇,结合患者及家属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以前在居住地已经按照政策管理和服务的,我们可以按照福利政策为服务对象介绍和沟通,而对于首次建档或者不太了解服务内容的对象,在首次电话沟通时不要直接提到敏感词汇,可以把“档案”改成:在我们社康医院有就诊记录,把“精神病”改成“慢性疾病”,先约到社康中心见面,通过医生的介绍再逐步展开社工服务的介绍。

找到合适的监护人沟通

其次是要找到合适的监护人沟通。社工面访前先要了解患者情况,确定一个适合保持联系并能做好监护的联系人。监护人是能和患者密切联系的人,也是精神卫生社工的服务对象,确定一个固定的适合沟通的监护人非常必要。比如某社区患者父母对患者不监管,但是患者的舅舅对患者的监护非常尽责,那么舅舅比其父母更适合做保持沟通的监护人。比如某社区患者和其丈夫同住,但其丈夫不配合管理,对患者的照料不佳,而患者妈妈配合管理并起到主要监护作用,虽然患者丈夫与其同住,但是患者母亲更合适做监护人。

委婉间接沟通 少用说理的方式

再次是多用委婉间接的沟通方式,少用说理的方式。比如我们经常需要提醒患者规律服药,那么直白地跟患者说你不能不吃药,不吃药会发病,一定要按时吃药诸如此类的话,患者不愿被要求。那么我们可以在聊天的时候有意提到,最近我们有个患者几个月没吃药结果昨天发病了,还打了家里人……与患者沟通的焦点要集中在情绪上,尊重和接受患者的感受。

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为原则

最后是和患者沟通要以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为原则。对于有工作的患者,应避免让患者单位知道患者疾病,比如某工作人员到患者工厂宿舍核查患者,直接问患者是不是精神病人,导致患者被工厂辞退。社工可以到患者单位面访,但是应该在患者下班的时候以朋友的名义找患者并在合适的地方谈话。而对于去家里面访的情况,先要了解患者其他家人是否知道患者的患病情况,比如某工作人员上门核查患者,当时患者不在家只有患者妻子在,工作人员直白的说你老公患有精神疾病,我们过来核查他是否在此居住。患者父母知道患者患病,但患者妻子对其患病不知情,过后患者妻子因为此事和患者闹离婚。

和精神障碍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努力,以上是打开沟通之门的前提,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供倾听和支持,协助患者维持希望。

作者: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 刘巧妃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