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实践探索

陈李红 2021-05-28 09:0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落实和中央部委的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广泛地启动,宁波市海曙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也正全面推进。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落实和中央部委的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广泛地启动,宁波市海曙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也正全面推进。

海曙区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区域优势明显,社会治理基础好,社会工作起步较早,2008年成立区社工协会,次年全区推行“一社区一示范岗一社工师(助理)”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2011年在全区范围内成立了17个社区社会工作室。2016年9月,海曙区迎来行政区划调整,新增七镇一乡一街道,成为集城区、郊区、农村、山区为一体的复合型大区。在社工站整体建设过程中,按照“一镇街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的发展思路,探索具有海曙特色的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发展道路。

一、致力服务,促进社工站多样发展

(一)因地制宜定方向。结合海曙实际,全区社工站建设在原有社区社会工作室成功基础上,将我区镇乡(街道)社工站定位为专业服务提供、人才培养交流、资源整合链接、参与基层治理的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各镇乡(街道)社会工作发展实际情况,在现有实体化运营镇乡(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基础上打造。从城区街道、城乡结合街道、镇乡三个不同地域探索社工站建设思路。

2020年海曙区在6个镇(街道)试点建设社会工作站,今年新建6个社会工作站,实现了除山区镇乡外的区域全覆盖。

(二)循序渐进定目标。率先制定《海曙区镇乡(街道)级社会工作站建设运行标准(试行)》,对社工站建设的基础条件、内部管理、专业能力、日常服务、社会影响、档案台账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对社工站建设的功能定位、时间进度、责任分工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细化,以“一年先试点、两年抓深化、三年全覆盖”为主线,逐步实现综合性服务平台搭建。

2021年3月发布海曙区社工站LOGO,同时为为石碶街道、南门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集中授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区社会工作协会负责指导建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链接专业机构,省市两级社工督导负责项目指导,镇(街道)负责场地建设和机构遴选。

(三)求导向定特色。按照“一镇街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各社工站根据社会工作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按照“1+X+1”的模式设置服务项目。“1”个基础项目——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弱势伙伴服务项目。如集士港镇社工站“幸福来敲门”助老项目,由专业社工带领“馨心”助老服务队,联合各村社社工联络站,为失能老年人、残疾人、失独老人定期敲门入户,提供适老化硬件改造、理发、修脚等生活的需求和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精神需求。“X”个特色项目——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如南门街道社工站创意点亮老旧小区微治理特色项目,以社区“微景观”打造优质社区公共服务产品,提高老小区居民生活品质。“1”个支持项目——社工人才培养支持项目。如望春街道社工站“春之益社工人才培养计划”,为社工提供理论学习平台,搭建社工读书沙龙,举办心理减压活动,邀请专家、资深社工为社工提供理论培训、经验交流、能力拓展等服务。确保建设模式可操作、可推广、有特色。

二、聚焦专业,促进社工站精细发展

(一)名师指导请进来。组建由省市区三级社工督导+领域专家+高校专家的支持团队,实地指导社工站项目的运行,帮助解决社工站建设运行初期遇到的专业问题和困难,为社工站规范发展、服务开展提供全过程的专业指导。如集士港镇社工站“漂二代”的美好时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项目),由专家团队和专业社工带领集慧智心工作室和希望之声弟子规团队,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本土社会、家庭亲子关系、学习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开展各类亲子活动,通过改变“漂二代”孩子和家长的认识与习惯,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素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二)示范标杆树起来。以白云街道、南门街道社工站为示范点,制定《社工站综合服务项目一览表》,明确了服务框架、体系和标准,引领其他镇(街道)社工站开展服务。月湖街道社工站建设与海曙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由和合社区发展促进中心与和义社工师事务所2家专业机构对13个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的理事会运转、规划化运营、项目化运作提供全程的专业支持,运用开放空间技术,结合老小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小区楼道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服务微民生,初步实现了“邻舍隔壁一家亲,商商量量办事体”的和谐氛围。

 (三)相互交流学起来。通过第三批社会工作督导培养人才计划、社工沙龙等方式,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对镇(街道)社工站负责人进行理念更新,开展经验分享。2020年12月8日,在白云街道社工站召开全区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推进会暨经验交流会,对前期三个试点社工站的建设成果进行了经验分享,并对下一步实现工作全覆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继续坚持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使镇乡(街道)社工站成为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补齐农村社会工作短板的重要平台。

三、落实保障,促进社工站持续发展

 (一)以资金保障生存力。为确保社工站建设有序推进,在区、镇乡(街道)两级财政给予一定保障的基础上,采取部门、街道、社会联动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落实。主动对接资源,将社区矫正、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婚姻家庭、养老服务等资金通过项目购买方式交由社会工作站承接。以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为契机,结合救助、养老、社会组织等民政职能,整合对应的工作项目资金和资源力量,共同推进社工站建设和实体化、项目化运营。平均每个社工站涉及养老救助、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条线资金各3万元共计12万元,用于镇乡(街道)全面覆盖,并聘请专人从事相关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有效解决基层社工站做什么,谁来做,资金从哪来的问题。

(二)以技术保障发展力发挥海曙社会工作专业性强的优势,主动对接区社区治理智库,邀请各方专家为海曙社工站建设推广把脉建言。谋划出台《海曙区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和管理规范》,明确阵地建设、组织队伍、管理制度、运作机制、服务评价、服务监督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全面提升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推广海曙社工站建设模式打好基础。

(三)以宣传保障影响力。《“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宁波海曙新增6个镇乡(街道)社工站》新闻登上人民日报和学习强国平台。主动对接区全媒体中心,在甬派APP和海曙新闻等多家媒体发表了《海曙:社区工作站拓展服务‘同心圆’》,《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等报道,扩大了社工站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数字化改革和乡村振兴大局,突出改革突破争先、服务提质争先、风险防控争先,积极创造制度优势、发展胜势、服务合势,努力推进我区社工站机制方式、流程标准、手段工具等系统性重塑,在确保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发展海曙特色建设模式。一是夯实平台。鼓励社工站依法登记,开展社工站等级评估,建立完善“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协同服务机制。二是培育品牌。引导社工站开展品牌服务项目,品牌活动、活动品牌,促进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慈善事业、乡村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三是数字应用。支持社工站利用所在街道(乡镇)数字化成果的集成应用,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为核心理念,为社工及社工组织提供高效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具,更好服务大众。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