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务不容忽视的5个点

陈欢欢 2019-10-09 09:29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9月在深圳慈展会,看到了很多优秀社工机构的服务项目的展示,汲取了很多经验,颇受启发,结合着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思考,从一个不是太专业的角度谈一谈对社工服务的一些看法和认知。这几点从结果导向来看,也似乎没那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实务工作中常常被社工所忽视。

9月在深圳慈展会,看到了很多优秀社工机构的服务项目的展示,汲取了很多经验,颇受启发,结合着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思考,从一个不是太专业的角度谈一谈对社工服务的一些看法和认知。这几点从结果导向来看,也似乎没那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实务工作中常常被社工所忽视。

一、社工服务的可视化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社工在日常服务中也要注重的地方也要留下服务痕迹的留存和展示。但很多社工服务记录较好,展示不足。如很多社工聚焦在文书的撰写、服务的存档上,而在展示方面,除了部分居民的手工作品以及文化板面的定期更新外,其他可视化的东西相对较少。

在慈展会上看到了一些机构服务成果的展示方法,兼具可欣赏性和实用性。如把服务对象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明信片、胶带图案,记事本封面等,这些可视化的产品即很好的展示了社工的服务,又提升了服务对象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此外,社工服务的可视化还体现在服务规范化、服务的流程化以及服务的精细化上。如针对特定的服务群体和服务项目,社工设计、运用的一些服务量表、调研问卷等社工服务工具,本身也是可视化的东西,但这些来源于且离不开社工精益求精的服务,这也是会后面的在社工服务的精细化中重点表述的内容。

二、社工服务的产品化

社工服务的产品化从大处讲可以较好的展示机构的服务成效和服务特点,帮助素质机构品牌形象;从小处讲可以帮助社工梳理提炼工作经验,同时对新入职的社工提供服务流程的参考依据,提供实质性的指引和帮助。

在慈展会看到很多机构会结合自己的服务特色把服务案例形成教材、手册或一系列规范的服务套表。每一样“产品”背后反应出的都是一线社工对服务内容的深耕以及服务形式的创新,且每一次的创新都能以产品化的形式很好的展现出来,这是最值得我们社工学习的地方。

但所谓知易行难,笔者所在机构近阶段也一直在提社工服务产品化,虽然也在要求一线社工出产品,但一直收效甚微。所以,社工服务产品化,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浅尝辄止,需要付诸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三、社工服务的趣味化

游戏,社工开展服务的法宝之一,也在社工服务开展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人说,社工最擅长的就是玩游戏。但笔者想说的是,很多社工最不擅长的就是游戏。因为很多社工在游戏的选择和使用上,习惯“拿来主义”,游戏的作用也多是来破冰,不能和实务很好的结合,游戏形式也缺乏探索和创新。比如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教育型服务,如文明礼仪教育,一般社工开展服务的方法比较传统和单一,多喜欢采用讲座、PPT,再深入一点运用情景模拟等。

在慈展会看到很多社工机构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特征和项目的服务内容设计研发相应的游戏,让社工服务变趣味性十足,如针对青少年设计的安全教育闯关游戏,让服务对象在PK、互动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成长。如针对老年人,同样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设计研发相应的卡牌游戏,看似娱乐,实则通过各种游戏锻炼老人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记忆能力等。

社工服务是严谨的,同样也是生动的、活泼的。独乐不如众乐,社工在服务开展中,如何让服务对象同乐,如何通过游戏创新实现服务目标,是值得探索的一件事。

四、社工服务的艺术化

社会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在社工实务开展中,社工常常会过分强调科学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在实务工作开展中,更是只谈专业,几乎不谈艺术。如社工开展服务需要有专业理论做支撑,需要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开展实务,尤其社区活动,在具体的服务内容上一直趋向于娱乐化和日常化,久而久之,社工自己就感觉很疲沓,觉得自己开展服务太普通,缺乏“含金量”,也挖掘不到服务亮点。

在慈展会,看到很多艺术元素与社工服务的完美结合。与常见的社工服务目的和宗旨不同,这些项目就是旨在提升服务对象的美感和艺术情操,如把禅绕画、麦秆画等把艺术运用到社会工作中的实践方法,以及通过绘画、舞蹈等手段来实现项目目标的策略运用,就特别让人耳目一新。比如通常社工组织青少年绘画,一般社工思考目的和意义时多从绘画的内容出发,如画国旗就是培养了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画地球就是保护环境;几乎很少听到社工说过我们开展绘画就是为了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因为这样让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是脱离了社会工作的本质和意义,也体现不到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但凡事过犹不及,有时候我们是过分的关注自己社工的角色,做什么都要想方设法的融入社工理论和元素,而忽略了一些行为本身存在的艺术感和艺术美。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也应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学科,社工提供服务的目的不管是满足需求还是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为了“治疗”服务对象。“不管黑猫白猫,等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艺术本身就能够带给人美的感觉和享受,甚至还具有德育、美育等诸多功能,也有“艺术疗法”之说。所以社工可以大胆把艺术融入到社工实务的实践中。

五、社工服务的精细化

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提工匠精神,做社工也需具备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慈展会上也看到了很多同行的这种精神。把服务对象研究透,把服务项目做精,把服务内容做细。它体现在一张张经过反复试错并调整后的标准化的服务表格上,体现在对服务对象个别化需求的细微的探索和研究上,也体现在社工在社会工作理论支撑下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开拓合创新上。

其实社会工作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细活,但很多社工做着做着就趋于粗犷化。或者从项目一开始或者社工一入行,社工的工作开展都是粗犷化的。这一方面可能是社工自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或者实务经验和技巧,也可能是项目本身所造就的。尤其是现在非常盛行的党群服务中心项目,面对社区开展服务,服务群体较为广泛,虽然社工在项目内有所分工,但随着人员的流动、调岗、个人成长发展等诸多因素,造成社工很难持之以恒的钻研其中的一个领域,开展的服务也一直停留在基础的活动层次。当然,这也只是部分项目的客观因素,如何发挥社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扬社工的工匠精神,把服务做精细也是每一个社工人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