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刚接触社会工作的时候,作为社工小白的我们是怎么评价这份工作的吗?可能会用“有理想、与众不同”这些漂亮词汇赋予社会工作伟大的品格。十几年过去了,已经是资深社工的我们再谈到社会工作,对比“承担、使命”,或许“责任”和“压力”这几个词出现的活跃度更高一些,社会工作者的双肩上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多,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在入职十年左右时最容易出现,我们将它称为“心理感冒”,也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岀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从自我关怀视角看,青少年社工结合日常工作将社会工作职业倦怠的表现归为三大类:一表现为对社会工作丧失热情,例如在面对工作日志、服务记录等文案工作时,出现枯燥、情绪烦躁等情绪;二是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越发没耐心、不再柔和;三是社工对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持续下降。当出现这几种情况的时候,意昧着社工可能存在着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旦产生,对社工的态度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如何克服职业倦怠,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做一名幸福的社会工作者呢?分享一下青少年社工视角下对克服职业倦怠的认识,希望可以打捞起社工内心坚守的部分,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首先,应在与服务对象的成长和互动中获得幸福。影响社工幸福指数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服务对象,社工经常强调对待服务对象应该用生命影响生命,但很多时候服务对象小小的举止也有大大的温情,服务对象也在用行动影响行动,社工自身也因与服务对象生命的接触、互动而发生着积极地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会一直持续下去,促使社工不断完善自己。我们的某些工作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许多的变化,作为一名青少年社工,应该在重复中思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让每一次重复变得有意义。
其次,正视职业倦怠,学会合理宣泄。职业倦怠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职业倦怠期,社会工作也是一样,关键是找出倦怠的核心问题,是因为工作不愉快,还是对这份工作失去兴趣,还是与工作中的人和事出现了矛盾?耐心整理辨别来源后,便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的症结,建立现实的职业发展目标,毕竟回归初心才是做好社会工作的良药。
最后,给对象以惊喜,给自己新天地。社工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会面对许多非专业性的东西,而且长期面对服务对象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就要求社工学会构建一个更有趣的主观世界,赋予社会工作更高的意义,这也是脱离职业倦怠最关键的一步。青少年社工可以为工作设定挑战点,并主动寻求反馈,简单的可以设定每月得到服务对象“会心感谢”数为挑战;或者为了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社工每季度“参加培训、自主学习”数为挑战点等方式,这些进步、成长、体验都可以提高社工的自我效能,实现心理复原。
社工职业倦怠并非是一件坏事,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需要靠社工的积累和努力,而职业倦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工反思自己的不足,这对社会工作的进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所幸我们还在成长,让我们保持如一的心态和步伐,努力书写丰盈和稳固的工作状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