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士安
前不久,我有幸参与困境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实证研究项目。我们采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作手法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社会工作的介入具有可行性和显著性效果。本次项目,我总结为以“L-O-V-E”为主线的实践路径,在此分享专业社会工作帮助困境儿童建构抗逆力的方法技巧。
L——language(语言)
困境儿童并不一定会成为“问题儿童”。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研究者需要以语言的转变来引入能力视角的理念,将“问题”弱化,使个体逐步转入关注自身能力的范畴。语言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相互交流上,更在提问与回应中得到体现。在与困境儿童沟通过程中,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说话,充分同感,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从而更好地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在回应时,及时、真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让困境儿童释放情绪,敞开心扉,从而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O——Opportunity(机会)
困境儿童本身和普通儿童一样,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但因社会变迁等种种原因,儿童与家人、朋辈等群体表达不畅,导致其无法良好适应。所以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应给予他们机会,促进他们表达、倾诉和体验成功。与此同时,社工还要积极地聆听和陪伴,鼓励他们用好奇心去探索外界事物,陪伴困境儿童讲述自身经历,使复杂的家庭背景、人生际遇变得通畅又富有成长意义。在此期间,社工还需要发现并挖掘更有利于这些儿童不适应行为的替代,从现有的能力中培养,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直面困境。
V——Variety(多样性)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有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活动设置、回应方式、是否需要使用个案等方面因人而异。只有面对这些不同的个体,社工才能发现困境儿童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策划方案,培养与激发个体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素。本次实践中,小组活动和个案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即是考虑到实用性和适用性。
E——Environment(环境)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社会工作强调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帮助案主及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个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外在保护因素是个人抗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困境儿童抗逆力时,社工不仅要利用与保护现有的环境资源,更要挖掘、创造与个体密切相关的环境资源,如家庭、朋辈、学校、社区等都要充分考虑,以达到资源的充分调动和利用。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其前提是其自身特有的专业价值理念,是一种尊重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爱,以“L-O-V-E”为路径的实践能更好地帮助到他们,让他们的成长历程多一份温暖。
原标题:多一些关怀多一份温暖——困境儿童实务项目所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