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姑苏区“三社联动”是怎样进行的

曹源 2015-05-28 09:28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市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困难群体密集,给该区社会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姑苏区从2013年开始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社区居委会具体运作为平台,社会组织承接为手段,项目服务为载体,社工人才介入为支撑,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监督、多方评估机制为依托的“三社联动”机制,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机制。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市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困难群体密集,给该区社会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姑苏区从2013年开始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社区居委会具体运作为平台,社会组织承接为手段,项目服务为载体,社工人才介入为支撑,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监督、多方评估机制为依托的“三社联动”机制,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机制。

姑苏区首先通过厘清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各自职责分工,深化“三社”之间横向合作机制,为“三社联动”奠定基础。姑苏区将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需求按照功能划分为公共服务、特殊服务、个性化服务、优质服务、居民发展性服务等多个层次,“三社”先分后动:社区承担原有社区居委会与工作站的公共服务功能,社会组织承担社区内困难群体与特殊群体的特殊服务,社工在社区与社会组织中承担专业化服务的职能。此外,社区的个性化服务与优质服务通过“汇邻中心”或“十分钟便利圈”里的商业组织来实现,居民发展性服务通过社区的自治组织服务来解决。

姑苏区还将深化“三社联动”与推进“政社互动”相结合,厘清政府与社区的职责边界,让社区回归自治本位,腾出更多的空间给社会组织。姑苏区出台了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和“依法协助政府事项”,使社区工作内容由梳理前的486小项减少到189小项,减轻了社区工作压力,同时,对社区的挂牌进行“减负”,只对外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等标识牌。

联要有联的手段,动要有动的机制。姑苏区不断加强“三社联动”载体平台建设,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用房建设中将一站式服务、社会组织公益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平台融为一体,目前已建成察院场、鼎尚等十多个“三社联动”综合体,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平台。今年,姑苏区还将投入480万元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区业务“一站受理、一网协同”,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效能和水平。

同时,姑苏区加大专业社工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乐助社工事务所、和合社工事务所等专业社工机构22家;连续3年开展“3U”计划、社区社会组织领袖计划、姑苏“群英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并在省内率先出台《姑苏区社会组织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评选出1名领军人才(3年内奖励8万元)、7名重点人才(两年内每人奖励2万元)。专业社工走进社区,加深了与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交流,成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为了深化“三社联动”,姑苏区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三社联动”载体平台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工作者培训等工作。2014年,全区发放孵化基地建设运营补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奖励、社会组织专业人才薪酬补贴共计98.5万元。

公益创投是姑苏区拉动“三社联动”快速发展的另一举措。3年来,全区社会组织在省、市、区三级公益创投中共中标252个公益项目,获得扶持资金2091万余元。在三级公益创投活动的指引下,民间公益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形成了“一个创投项目扶持一个社会组织,一个社团领袖带动一个社会组织,一个社会组织协同一个社区,多个社会组织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2014年,姑苏区启动了第三届微公益创投和首届社区社会组织品牌项目创投活动,扶持全区近60个草根社会组织发展。

为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有效衔接互动,姑苏区准备遴选全区条件成熟的30个社区进行“三社联动”实务试点,以社区项目化运作为载体,通过社区公共事务“民议民决民办”,在项目化流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五大工作机制”:一是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决策机制,建立居民服务需求收集渠道并将居民服务需求转化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二是社会组织服务效果的评估机制,引进评估组织并明确评估规则;三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的机制,吸纳社会组织负责人进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四是社区工作经费项目化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机制,制定社区工作、活动经费项目化管理规定;五是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协同机制,明确各类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益采购的服务项目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协调关系以及社区自治组织对各类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及信息反馈规则。


  • 微博推荐